四年级下美术说课稿-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135796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美术说课稿-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美术说课稿-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美术说课稿-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美术说课稿-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美术说课稿-主体与背景人教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体与背景说课稿(课件 )各位老师: 大家好!(课件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一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美术四年级教材第四课,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绘画过程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感受相同主体、不同背景或不同主体、相同背景的画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正确处理画面内容的关系,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二、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感受能力较强,随着他们洞察力的逐步加强,很多学生愿意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由于画面中的关系处理混乱,作品得不到大家的共鸣,而本课教学内容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处理画面中各部分的关系三、教

2、育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会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方法与过程: 在看、猜、比、谈的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能在绘画中应用,突出表现思想主旨,使画面生动,主题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五、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我精心

3、制作了三组能准确说明主体与背景关系的课件,利用猜一猜,比一比,谈一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明白画面内部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说明相互影响的作用 。2、深入理解居画面“次要地位”的背景在作品中的作用。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首先(出示课件 )让同学们一起欣赏主题突出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通过问题:“想一想画面反映了什么?主体是谁?”随着问题的深入,结构逐步清晰, 使学生了解一幅作品是由主体和背景两大部分组成。在这一环节中,虽然图片也能看出关系,但使用多媒体可以使画面更接近原作,克服书籍或图片在影印过程中色彩失真,模糊不清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名画的魅力。(二):讲授新课1.认

4、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要想认清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只看画面总觉得领会得不够深刻,正是如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把结果变成了过程,并在过程中使用了能激发兴趣的猜谜法,(播放课件 - 刘翔出现)一般思维下,刘翔一定是在参加比赛,我却明知故问,他为什么跑,我不急于公布结果,继续看画面,一只大老虎出现在远处,同学们哭笑不得,原来是被老虎吓得跑这么快。继续播放课件,刘翔又出现了,我用激将法再让他们猜,有了教训,学生的思路大开,结果也是五花八门。这一环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结果学生深切体会到相同主体不同背景的画面,背景对主体的说明关系。学生兴趣浓厚,寓教于乐。2理解背景在画面中的作用那么背景究竟要刻画到哪种程度最好呢?播放三组图片课件并进行比较。(播放一 ):无背景与有背景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 丰富画面;(播放二 ):两幅背景完全不同主题相同的画面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改变内容;(播放三 ):对两幅背景渲染程度不同的作品进行比较,可得出结论:渲染气氛。通过以上对画面的逐步认识学生已经懂得,背景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而是对主题的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环节课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赏比较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3.与大师面对面引导欣赏大师的

6、作品(播放课件欣赏第一组作品),这几幅作品分别给人什么感受?通过比较讨论, 学习大师在运用不同颜色的背景衬托相同主体时, 画面呈现出一天中早中晚的不同时间变化。 (播放课件欣赏第二组作品 )通过比较讨论谈出感受,在运用不同颜色的背景衬托相同主体时,画面呈现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变化。在与大师面对面这一环节中,课件的使用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开阔了眼界。利用课件欣赏名画,画面清晰,学生感受之后,与大师的创作极易产生共鸣。4.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先欣赏三幅主体不同背景相同的图片(播放课件 ),通过观察主体进行想象背景是什么?由此得出背景虽相同,但主体物不同,联想后的结果也不相同。课件的使用使比较更加清

7、晰起来。 本环节又一次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 通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想象出背景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到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三)自由创作教师辅导1.欣赏作品: 课本 P7 学生作品2. 结组创作: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创作媒材不过是一些生活中的普通材料,而本课为使学生缩短创作时间,尽早表达感受,我为学生准备了创作素材网,(播放课件 )这给他们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四 ):作业展示、评价作品完成后, 我利用广播教学进行作品展示, 同学们只要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就能师生共同观看一幅作品,观看清晰,课堂秩序好,大家赏评起来方便,明确。 (播放课件 )(五 ):板书设计 。七:实效分析本课我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学生深入的理解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但由于新授部分设计讲解的比较深入,以至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较少,这是在今后的课程设计时重点协调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