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3.“贝”的故事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127183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3.“贝”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3.“贝”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3.“贝”的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3.“贝”的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3.“贝”的故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XXX小学语文科第四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3. “贝”的故事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贝”的故事通过呈现象形文字“贝”的演变,初步培养学生 积极探究中国汉字文化的兴趣。 学生 学情 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甲骨文在低年级汉字学习中,能够营 造轻松愉悦的的识字环境,迸发孩子识字的热情。将甲骨文等古代文 字引入低年级孩子识字,利于孩子们感受汉字笔画的生命色彩,同时 可以降低汉字学习难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文中的生字,并能够正确、美观的书写。 难点:了解汉字“贝”的字源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汉字的兴趣

2、。 教具学具及 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汉字“贝”的食物图片;生字卡片; 课时2 课时 教学 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甲、骨、类”等16 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4 个生 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汉字“贝”的故事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人物面部表情“哭”“笑”的图 片,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并观察这两幅图片所 对应的汉字 (哭、笑 )。课件补充出示“哭” 和“笑”两个字,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你从 字形与所对应的画面之间发现了什么(“哭” 学生欣赏画面并观察这 两幅

3、图片所对应的汉字 2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字像两只眼睛在流眼泪的样子。“笑”字像人 在笑时眯着眼睛,嘴角向上翘的样子)? 2.师小结引入:你们真有一双慧眼,一下子看 出了其中的奥妙 !看来,这些小小的汉字其实并 不是一些抽象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生活中真 实的事物的另一种有趣的存在形式一。这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汉字王国。去感 受汉字的神奇 !板书课题:“贝”的故事、指导 学生读准生字“贝”,同时指导书写,注意最 后一笔点画略长,与撇画对称。生在田字格内 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二、自主探究,了解课文 1.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朗读课 文的情况,及时根据他们的朗读问题进行个别 提醒与指导。 2. 同桌间进行生字朗读检查,注意及时对朗读 错误进行纠正。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 (1) 出示课后双横线内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组开火车朗读,教师及时进行生字朗读纠 正,重点提醒学生读准生字“珍、品、贫”的 前鼻音,强调“漂”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 声,而“饰、易”两个字是整体认读音节。 (2)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贝壳、甲骨文、 钱币、钱财、有关、珍贵、携带、饰品”,指 名学生朗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甲”在词语 “甲骨文”中要变调为第二声,同时补充讲解 关于“甲骨文”的知识 ( 又称契文、龟

5、甲文或 龟甲兽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学中时代 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 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 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教师随机指名读、学生抢读词语,进一步进行 词语认读巩固。 (3) 过渡:刚才大家不仅读准了生字的字音, 而且把词语也读得十分正确,如果我们再把它 们送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它们吗?指名两位 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 导,重点指导课文第2 自然段。生齐读课文。 师生互动 生在田字格内自主描 红、临写生字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同桌间进行生字朗读检 查,注意及时对朗读错 误进行纠正

6、 学生朗读、小组开火车 朗读 学生互动 生齐读课文 学生再次认真朗读课文 3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4. 引导学生再次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 写了什么 ( 关于汉字“贝”的故事 )。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再次读书并思考课文主要给我们介 绍了汉字“贝”哪些方面的知识? (1)学生读书并思考,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抓 住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 单概述。 (2)教师简单归纳 ( 第 1 自然段主要写了甲骨 文中的“贝”是由贝类的状貌演变来的,第2 自然段写汉字“贝”在古时候的意思,并由此 发展成为表示与钱财有关的汉字的偏旁) ,然 后板书:字形演变字义发展。 三

7、、生字巩固,指导书写 1. 生字识读小游戏: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小组 同学比赛朗读,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把生字读得 全部正确无误。读得正确的生字,教师及时予 以表扬,同时对于读错的生字予以范读强调指 导,重点提醒几个前鼻音的生字不要读成了后 鼻音。 2.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要求会书写的剩下的三 个生字“壳、甲、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 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及其笔画、结 构上的特点,说说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 生: 生字 “壳”上面是“士”, 不要写成了“土”。 生:“甲”在书写的时候要先写扁“日”,最 后再写中间的竖画,而且竖画要落在竖中线 上。 生:“骨”字一定要注意上半部中间的笔

8、画是 横折。 师:你们不仅观察得仔细,更能够抓住关健的 笔画给大家进行书写提醒,特别是对于“坏” 字的书写提示,既形象生动,又准确到位。 3. 教师进行生字的范写指导,并按照同学们的 提示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三个生字的书写要领, 同时要求他们注意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紧 凑”。 4.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 再次结合他们的书写情况进行重点笔画的书 写强调。 学生再次读书并思考课 文 师生互动 小组同学比赛朗读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 字 4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关于汉字 “贝”的知识, 那么,这个字的字形最初是

9、根据什么演变来 的,它在意思上又与什么有关系呢?相信通过 下节课的学习,这些困惑一定会迎刃而解。 学生互动 板 书 设 计 识字 3. “贝”的故事 字形演变 字义发展 5 教学 目标 第二课时 1.会写“钱、币、与、财、关”5 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汉字“贝”的字源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汉字的学 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 1. 出示磁性田字格,指名五位同学板演上节课 学过的五个生字“贝、壳、甲、骨、坏”,引 导其他同学进行书写评价,看看他们是否能做 到把生字书写

10、得既正确又美观。教师适时在田 字格内进行书写纠正与修改,注意提醒“骨” 上半部中间的横折、“坏”右边“不”字的撇 画与左边“提土”之间的笔画穿插。 2.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汉字“贝”的知识的,教师适时归纳板书:字 形演变、字义发展,同时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3. 过渡引入:“贝”的字形是如何演变的,字 义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 文“贝”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深化认知 1. 自主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 话中读懂了什么。 (1)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适时指名进行读书交 流,课件适时出示第1 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看 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

11、么内容 (共有 2 句话,其中第一句话写贝壳对于一些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的作用,第二句话用甲骨文 引出汉字“贝”的最初字形)。 (2) 质疑思考:这段话的重点是哪一句( 第二 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介 绍汉字“贝”的字形最初源自贝类的两扇贝壳 的样子。同时课件出示汉字 “贝”的字形演变, 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四个不同字符在形状上 的相似之处以及依次所发生的变化( 最初就是 贝壳的本来样子,然后就出现了贝壳的轮廓, 最后逐步将外面的轮廓直接变成了半框,中间 师生互动 学生齐读课文 自主朗读课文第1 自然 段 学生读书思考 师生互动 6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2、 部分则演变成了撇、点两笔画),板书:贝。 (3) 教师适时归纳小结:像这样直接由大自然 的事物状貌演变来的汉字就叫“象形文字”, 同时简单补充象形文字的资料(最初来自于图 画的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随着不 断演变,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 (4) 拓展延伸:除了汉字“贝”,你还知道哪 些象形文字 ( 日、月、水、火) , 教师适时补充出示最常见的几个象形文字 “日、月、水、火”由图画到文字的演变图, 引导学生感知这类汉字有趣的字形变化过程。 2.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课文第2 自然段,看看自 己对汉字“贝”又有什么了解。 (1) 学生交流: 生:我知道了在古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把贝壳

13、当 成钱币使用 ( 课件出示几幅贝壳作为钱币的图 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具体感受) 。 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其中原因说清楚吗? 生:主要是因为贝壳很漂亮、珍贵,所以人们 喜欢把它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师: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珍贵”的呢? 生:少见的,一般人都没有的东西才是珍贵的。 师:对,正是因为贝壳漂亮且不常见,所以很 多人都想拥有贝壳,那么贝壳自然就成了“珍 贵”的物品,并且人们还特别喜欢把它戴在身 上作为装饰呢。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我觉得还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 损坏,所以人们才把它当作钱币。 师:“随身携带”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贝壳比较小、轻,带在身上很方便, 就像我们平时

14、带钱那么容易。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贝壳具有这些特点! 所 以很自然地就成为了最初的货币( 板书:漂亮、 珍贵、便携、不易损坏当作钱币)。 (2) 质疑探究:既然最初的贝壳被当作了货币, 那么,当后来汉字“贝”演变成了部首时,含 有 “贝”字部的汉字在意思上又与什么有关呢? (3) 学生自主朗读第 2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说 说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汉字的 意思与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有关,因而只是含有 “贝”字部的汉字意思上都与“钱财”有关。 师生互动 学生进一步感知这类汉 字有趣的字形变化过程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朗读第2 自然 段最后一句话 7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

15、生活动 (4) 教师补充出示其他含有“贝”字部的汉字 “财、赏、赌、账、贺”等,引导学生进一步 明确字义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3. 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边读边联想 “贝”的字形以及字义的变化。 三、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本课剩下的五个生字 “钱、币、与、 财、关”,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并说说自己的书 写认知。教师适时进行书写指导,重点提醒注 意“钱”左边“钅”最后一笔是竖提,右边的 斜钩要注意逐渐向右下行笔;“币”的第一笔 是短撇且较平;“与”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 同时注意竖勾部分要向内收敛;“财”右边的 撇画要托住左边“贝”的点画;“关”上面的 相向点不要写大了, 下面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16、 2. 学生描红,临写五个生字,教师巡视检查。 四、课堂小结 我们的汉字是不是很有趣?其实世界上还有 许多文字,但我们的文字是最有意思的,我们 祖先创造的汉字确实富于智慧和想象力。 师生互动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师生互动 学生描红,临写五个生 字 师生互动 板 书 设 计 识字 3. “贝”的故事 字形演变 -贝 字义发展 -漂亮、珍贵、便携、不易损坏当作钱币 教 学 反 思 这篇课文时,教师尊重了识字教学的特点,将教学重点定位在识字 方面,突出了教材编排的核心目标。纵观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觉 得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得比较不错其一,重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养,让他们借助拼音进行读文并准确把握了课文对汉字“贝”字源及意 义的描述,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了他们自主感 知课文内容的能力。其二,重视了对汉字的书写指导,特别是抓住了学 生容易出错的笔顺以及重点笔画的要领,让学生真正强化了对生字书写 的认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另外,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感受象形文字的发展变化,教师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作用, 通过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