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踏步微观透视微观粒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126594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踏步微观透视微观粒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踏步微观透视微观粒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踏步微观透视微观粒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踏步微观透视微观粒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踏步微观透视微观粒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踏步微观,透视微观粒子 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1. 微观粒子: 物质都是由人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观粒子所构成,通常微观粒子可分为 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2. 微观粒子的性质:体积小、质量小;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 在一定的间隔。 3. 规律: 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观粒子所构成,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 性质。通常来讲,像O2、H2O 、有机物等都是由分子构成;像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 质都是由原子构成;而像NaCl 等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原子离子 不同点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

2、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不显电性不显电性带正电或负电 化 学 变 化 中 是 否可以再分 可以再分不可以再分 某些原子团在某些化学变 化中可以再分 符号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 相同点 1. 都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 2. 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相 互 关 系 例题 1 (黑龙江龙东)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解析: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 压瘪的乒

3、乓球放入热 水中能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B错误; 分离 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错误;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 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错误;故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点拨: 生活中有很多宏观现象都与微观粒子的性质有关,如分子不断地运动,构成物质 的粒子之间有间隔等,学会运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宏观现象,学以致用,是学习化学的目 的。 例题 2 (潍坊)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解析: A.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只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B.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

4、合物; C.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直接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D. 该示意图表示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答案: B 【方法提炼】 建构微观模型,破译解题密码 以微观图示的形式来呈现试题,将解题的相关信息巧妙蕴藏于物质的微观模型中。此类 试题呈现出知识覆盖面广,思维跳跃性强的特点。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任何一种微 观粒子的模型,都蕴藏着物质微观构成的信息,在解题时,关键要破译这种密码,捕捉到解 题的关键信息,主要是涉及物质微观构成和化学反应本质两个方面,同时能够赋予微观粒子 以宏观意义,则物质构成的奥秘不再抽象,解题也就变得轻松自如。 例题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

5、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 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有关变化I 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A. 分子的数目增多了B. 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 原子种类不变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下列关于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A. 分子的数目增多了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 。 解析: (1)该变化中分子的数目减少了,故 A符合题目要求; 该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但原子的种类还是氧

6、原子和氢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2)由图可知,分子的种类、数目、大小均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即距离)变小,故C 符合题目要求; (3)从宏观角度,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若从微观角度,则说明温 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 (1)A;( 2) C;( 3)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答题时间:30 分钟) 1. 自行车车胎在阳光下暴晒时容易爆炸,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使车胎内空气的() A. 分子间隔增大 B. 原子数目增多 C. 分子数目增多 D. 分子质量增大 2. 每年春天,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的脐橙果树开花了,果园周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 这一现 象说明() A. 分子很小 B. 分

7、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分裂成原子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3. 利用下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间隔变大了B. 分子体积变大了 C. 分子运动 加快了D. 分子个数变多了 4.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 型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 生成物属于混合物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了改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2 5.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8、C. 化学变化中原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D.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6.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氧气B. 铁C. 氯化钠D. 水 7. 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下图所示实验。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 明()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 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下图为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你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 题: ( 1)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写出一个与图示相符的文字表达 式。 (2)由该图示

9、获得的信息还有:(写一条即可) 。 9.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氧气、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字 母) 。 A. B. C. D. 10. A E分别叙述分子的某种特性,请选择合理的序号填空。 A. 分子间有间隔; B. 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隙变大; C. 分子有质量,但很小; D. 分子不断地运动; E.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10mL水和 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 (2)在很远的地方可闻到酒的香味; (3)夏天自行车胎易爆; (4)碘的蒸气、碘的固

10、体颗粒都能使淀粉变蓝; (5)一滴水里约有l.67 10 21 个水分子。 1. A 解析:车胎爆炸是因为车胎内气压增大。而引起气压增大的原因,一是单位体积内 分子数增多,二是分子间隔变大,如题,阳光暴晒,气体受热膨胀,主要是气体间的分子间 隔变大。 2. B 解析:分子有三个基本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果园周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3. A 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紧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 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隔变大了,导致放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 A 解析: A. 从化学反应的微

11、观模型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破裂,故分子种类发 生改变,本选项正确;B. 反应前反应物:“”和“”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反应 后的物质也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也属于纯净物,本选项错误;C. 从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可以 看出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故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本选项错 误;D. 从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可以看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的个数比 为 1:3 ,本选项错误。 5. D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错误;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 子,如氢分子质量小于氧原子质量,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 子和臭氧分子,因此正确。 6. B

12、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氧气、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氯 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铁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7. B 解析:该实验时氨分子不断运动,由烧杯C运动到烧杯A 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 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8. (1)分解反应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氧气(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或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解析:此题是从微观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由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种类多少可判知该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分解与此反应相符;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

13、不可分;从分子构成看,分子由原子 构成。 9. (1)氯化钠(或 NaCl)(2)D 解析:九年级化学中,离子构成的物质的代表就是氯化钠;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原 子,分子会分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0.(1)A; (2)D ; (3)B; (4)E; (5)C 解析: (1)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10mL水和 1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故选 A; (2)由于分子具有不断地运动的性质,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可闻到酒的香味,故选D; (3)夏天温度高, 分子受热, 运动速度加快,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自行车胎易爆, 故选 B; (4)碘的蒸气、碘的固体颗粒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只是宏观状态不同,但同种分子性 质相同,故都能使淀粉变蓝,故选E; (5)分子虽然有质量,但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里约有l.67 10 21个水分子,故选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