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答案)[借鉴]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9126447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答案)[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答案)[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答案)[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答案)[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答案)[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答案)[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题目+答案)[借鉴](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 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应当以求真务实、创造运用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 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了科学论述:?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 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2、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就要: 第一、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大力发展 社会生产力。 第二、坚持不要争论 ?姓社?姓资?的信念,用实践检验一切,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去试,就去闯, 就去干。 第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3,建设什么样

3、的党,怎样建设党。 我们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归根结底要按照客观规律来建党,包括三 个方面: 1)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2)要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3)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3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题) 4 实现中国梦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5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成果 探索:三个阶段成果:

4、政治、经济、文化 6 毛泽东对社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贡献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 7 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8 如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9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维护经济安全 10 为什么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民主制度不具有普世性 11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三个方面)?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 13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4 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富裕 15 如何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和收入 1 / 21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独特的历史道路。中国历史道路的独

5、特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中国是个世界性的人口大国,是个政治、 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发展指标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其二,中国是一个快速多重转型的国家。从农业为主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产业转型, 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封闭到开 放的社会转型, 就人口规模来看,超过任何一个大国转型的规模;就转型速度来看,又超过 任何一个大国社会变迁的速度;就转型类型来看, 也不同于任何一个大国的转型特征和过程。 其三, 中国既是现代化的落伍者,又是现代化的追赶者。正式开始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的时间比发达工业化国家至少晚了1002

6、00 年,既存在因初期的 ?扩大缺口 ?造成的后发 劣势,也存在 ?有条件趋同 ?的后发优势,即通过创新和再创造,利用?跨越式增长 ?迅速 缩小与先行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对差距。 其四, 中国独特地开辟了一条非传统、非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就是独立自主的发 展道路,决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势力,决不依附于世界大国,决不屈服于世界霸权。不照抄照 搬其他国家发展模式,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 2,独特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独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独特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包括:个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营企业

7、所有制、外资企业所有 制、中外合资企业所有制、中外合作企业所有制等。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这种 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所有制结构是多样性的。 独特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它是坚持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独特的经济管理和运行体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 集体利益、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使经济 发展各方面相协调。 独特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

8、既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又具有 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其本质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和发展。 独特的思想文化体制。它既包括直接反映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 政治制度的基本文化制度,也包括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文化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即文 化基本制度在文化各领域的具体体现。 3,开放的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全方位:我国的 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 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 种形式的

9、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2多层次: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 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对外开放格局。3多渠 道、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不 仅外贸发展速度很快,利用外国资金成效显著,而且对外投资、跨国购并等?走出去 ?的战 略初见成效。 4,渐进和平的发展道路。它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要立足于中国这块土地,研究、认识 2 / 21 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 形成和发展中国 风格和中国

10、特色。 它是一条与世界潮流共同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 是一条渐进发展之路。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发展道路, 它体现为一种循序渐进、摸索和累积的方式,并注重吸取中外一切优秀的思想和经验。中国 的渐进改革与俄罗斯、东欧各国的激进改革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改革的目标始 终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以人民为本。?以人为本 ?就是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贵君轻?、 ?民为邦本?,中国 共产党人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任何时候,

11、 都把 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甘做人民的公仆, 决不允许脱离群众, 更不允许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任何时候, 做任何事情, 都必须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最高衡量标准。 3 / 21 3 当代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曾不断摸索、尝试着走各种道路:太平天国时农民阶 级具有历史局限性,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自救失败,戊戌维新运动夭折,君主立宪不可行。因此又尝试着走 资本主义道路,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证实了资产阶级在中国走不通,所以中国就选择了走适合中国国情 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地证明,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是一条光明之路、希望之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我们 找准了,走对了!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没有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 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 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 期,我们曾把苏共当成 ?最好的先生?,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号召下,全国掀起了深入人心的学习苏联的高

13、潮。 这个学习,既取得过重大成就,也有不少失误。尤其是在经济体制和文化建设上,存在突出的照搬照抄的 毛病。改革开放 30 多年,正是我国从苏联模式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过程,中国改革所取得的成 就,很多都和我们吸取苏联剧变的教训有密切联系。首先从政治上来讲,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干部问题 解决不好,是苏联模式要害的地方。中国的改革抓住了这两个问题。我们现在的改革可以说,已经有一个 新的起点了。其次,从经济体制来看,我们有两方面和苏联模式不一样,一是我们不再强调计划和指令, 而讲市场经济,当然这种市场经济也是受宏观调控约束的。二是我们不再是单一公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 主体的多种经济竞争和发展

14、的混合所有制。再次,从文化上来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已经和当年 的苏联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我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自由度和 苏联时代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国的社会主义,是封闭的,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可 以在孤岛上来搞的,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来处理。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则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一条。改革开放取得 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 三,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 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

15、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 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立足于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市场取向 ?的改革思路,对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新的看法。接着,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 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放弃计划经济,但仍通过政府有效的干预市场,加快推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邓小 平提出了 ?主体社会主义 ?的思想 一些地区实行社会主义,但允许一些地区开

16、放,作为对社会主义经 济发展的补充(社会主义主体地区与非主体地区的关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与此同时,发展非公有经 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主体经济与非主体经济的关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实行对外开放,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获得自身 的发展,才能获得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势而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前进。但是,对外开放必须建立在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切莫一味崇媚资本主义,承认其高度发展的同时更要看到其本质,不被?资本 主义化? 。开放只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四,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不能套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 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 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 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 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