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12209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9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9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8课,“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著名的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英国学者李约瑟,四 大 发 明,一、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青铜器,龟甲,竹、木简,丝帛,兽骨,缺点:原料难得,价格昂贵,书写、运输不便,一、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发明(西汉),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1、造纸术:,发明(西汉),改进(东汉,蔡伦),公元105年,蔡伦改

2、进造纸术,用树皮、破渔网、 麻头等原料制成。,2、优点:,书写便利,原料便宜易得,利于推广。,3、外传:,唐朝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北非,雕版印刷术的不足是什么?,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宋太祖时版印大藏经,历时12年才雕印成功,雕版有13万块。,它印刷于公元868年,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 坦因从敦煌骗购。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 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金刚经注套印本,我国世界上最早的套色印本是于公元14世纪所刻的金刚经注,用红、黑两色套印。经文用红色印成,注释用黑色印成。,泥活字的工艺,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体会毕升的 创新“新”在哪里?,省工、省时、省力、省料,两个

3、“变”: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胶泥活字印刷术,08年北京奥运会活字印刷术再现,1、发明历程:,唐代末年: 宋朝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2)主要火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最早的火药武器,火箭,火炮,(四)、指南针,战国指南针-司南,指示方向,北宋指南针主要应用于航海,北宋民间指南针,指南鱼,指南龟,缕悬法指南针,根据材料,联系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世界历史,总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近代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共同探究,探究一,材料一:中国人造纸的技术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的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

4、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五、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材料:“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5、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阅读材料:,全面认识四大发明,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对中国的影响,(2)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根据材料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据此你能得出什么启示?,材料一:“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的主要动力,”但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

6、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自给自足,安于现状,对科学技术没有迫切的要求,也使科学的进步失去了原动力。,材料二:众所周知:中国人在世界上以保守、含蓄而著称这归结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且有保守、从众、迷信的特点,经受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从言语行动方面乃至学术观点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步不善于追根究底的研究,不高兴标新立异的行为,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传统文化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 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层探究,反思古国之痛,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祖宗的制度和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

7、,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根据材料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据此你能得出什么启示?,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科技发明与应用取决于社会环境,深层探究,反思古国之痛,1)经济上: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科技的发展物质基础和动力 ; 2)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逐步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1)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 3)其他方面: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

8、发挥作用,(一)中国:,(二)西方:,(一)、九章算术,1、成书年代:东汉 2、特点: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3、地位:当时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数学,1、中国的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筹(春秋战国),算筹记数摆法,(二)、算 盘,2、明清时期算盘广泛运用 (商业的繁荣),三、 天文学,(二)、观测记录 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彗星的记录,(一)、石氏星表 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三)、天文观测仪 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春秋一书

9、中记有鲁文公十四年(BC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浑仪与简仪,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浑仪一直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天文观测仪器。,郭守敬革新浑仪,称为简仪,(四)、历法 (1)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 (2)夏朝 ,商朝改进为“殷历” (3) 时,郭守敬编订的 ,是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 了三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敬授农时”:指导农业生产,夏小正,元朝,授时历,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10、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天干地支纪法,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

11、巳、午、未、申、酉、戌、亥.,王祯,农书,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农政全书,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氾胜之,贾思勰,元朝,明朝,南北朝,西汉,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四大农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东汉末,明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医学基础,被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五、医 学,针灸:,什么是针法? 什么是灸法? P40历史纵横,小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

12、论的封闭性严重,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回答:(1)中国古代科技有何显著特点? (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世界? (3)中国为何没能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综合探究,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发达并世界领先?,(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经济:农耕经济繁荣; (3)文化:古代教育的发展、文化的继承; (

13、4)国内民族间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 (5)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创造。,(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 (2)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 (3)文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思想 (4)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 根源:封建制度的阻碍。,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得到的认识和启示 认识: 科技的发展与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的需求、政府政策、国内外的交流、历史的继续与发展、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等因素有关,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政治环境的稳定。 给我们的启示: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政府要高度重视,创建良好的学术氛

14、围。,1、(2019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C,2、(2019重庆文综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15、)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 A B C D,C,3、(2019海南单科卷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B,4、(201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

16、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