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121407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016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重难提示 1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 2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重点)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 4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点) 5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成因分析。(难点) 6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难点),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点一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

2、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_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内部,平行,褶皱,垂直,海陆变迁,火山,3.结果:使地表变得_。,高低不平,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判断,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015邯郸检测)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

3、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 图。读图完成12题。,1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2地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A,解析:第1题,由于该地貌位于河西走廊,即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其风力侵蚀较严重,因此该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第2题,此处地貌应是先经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之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再经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形成该地貌。,(201

4、5上海嘉定一模)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统称地质作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侵蚀作用风化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沉积作用 AB CD 4形成大理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搬运作用 C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D,C,解析:第3题,内力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三种形式。第4题,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会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考点二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能量来源:主要是_。 2主要表现形式,太阳辐射能,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风

5、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形成沙丘(

6、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平坦,【思考探究】 分析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提示:(1)从地表形态上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_,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_。 (2)从堆积物质上看:_堆积和_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_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平坦,波状起伏,流水,风力,冰川,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提示: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

7、为_,如下图: 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_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风向,迎风坡,由大到小,1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下图所示:,2外力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

8、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 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3不同区域外力作用的差异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

9、侵蚀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水侵蚀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溶洞aB裂谷b C瀑布cD沙丘d 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AaBb CcDd,A,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b、c、d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溶洞是由流水对石灰岩 的溶蚀而形成的;裂谷是板块张裂而成,属于内力作用的结 果;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风 力堆积地貌。第2题

10、,题中“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反映的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密度很大,这是风力搬运作用的表现。,(2015云南玉溪一中第二次月考)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完成34题。,3上图中“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B CD 4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地壳物质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 AB CD 解析:第3题,黄土桥所在的地区黄土广布,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最严重。第4题,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不仅与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有关,还与碳循环、水循环有关。,A,D,(2015江苏扬州期中)国土资源部在广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

11、一种世界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如下图),读图完成56题。 5形成“乐业天坑”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B火山喷发 C流水溶蚀D断裂下陷,C,6下图中各地貌形态与“乐业天坑”成因相似的是() AB CD 解析:广西乐业天坑群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溶蚀形成的,和它成因类似的是桂林山水。,C,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 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1判断三大

12、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2015杭州模拟)下面图甲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在图甲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形态为() A东非裂谷B海岸山脉 C大西洋D喜马拉雅山脉 (2)在图甲处,最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应为图乙中的() AaBb CcDd,B,B,思维流程 1问题探究 (1)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后会形成哪些地形? 提示:岛弧链、海沟、海岸山脉等。 (2)两大板块张裂处会形成哪些地形? 提示:裂谷、海洋、断块山、陡崖等。 (3)两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后常形成什么地形? 提示:褶皱山(如喜马拉雅山)。,2信息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