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3200字文[借鉴]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9121096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3200字文[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3200字文[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3200字文[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3200字文[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3200字文[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3200字文[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3200字文[借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各镇乡与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实 施方案 3200字文 各镇乡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各企业 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坚决有力隔断传染源、 切断风险源, 切实维护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 全和身体健康,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xx 市防控工作部署,根据 xx 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企业 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全市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的实 施意见要求, 结合 xx 实际,制定我市企业包括工业企业、 建筑企业、 服务业企业、农业企业等, 下同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请遵 照执行。 一、基本原则 1. 防控为先。严格按

2、照 “ 存量防扩散、增量防输入 ” 要求,实行 “ 有 序放开受控 ” ,确保全市企业有序复工、疫情可控。在严格落实防疫 措施前提下,尽快组织保障公共事业运行、疫情防控、群众生活及其 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必须的相关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复工。 其他企业按规定时间分类分批有序复工对疫情防控到位、复工人 员底数清、本地员工占比大的重要出口企业、上市公司、重点制造业 企业、规限上企业和亩均效益高企业予以优先审批复工;尚未达到复 工条件的,经审批后可以安排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返岗开展复工准备; 部分防控任务较重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后企业复工。 1 / 6 2. 块抓条保。成立由市分管领导牵头的企业复工和疫

3、情防控工作 专班,统筹做好企业有序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经 营秩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乡街道对辖区企业疫情防控负总责, 建立镇街为单位、村社为基础、网格为支撑的防控工作体系,严密落 实各项防控措施。 市直企业建设项目服从属地镇乡街道疫情防控管理,市建设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水利局、各国资公司等主管部门要全力协助镇乡街 道开展工作。 行业主管部门发挥管理优势,统筹运用行业管理综合数 据信息和行政法律手段, 为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和精准施策提供强有力 的信息支撑和执法保障。 3. 压实责任。按照法人负责和“ 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 原则, 落实企业对本企业复工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

4、要求复工企业严格执行 “ 四必须 ” 防控承诺、做到“ 六个一律 ” 必须成立由企业法人代表牵头的 疫情防控工作小组, 组成专班负责疫情防控工作, 制订本企业疫情防 控和复工方案 ;必须严密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做好完善的每日台账记 录,自觉承担本企业防控责任和经费支出;必须承诺疫期不新招收不 符合疫控要求的重点区域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必须严格落实绍外返 工人员不少于 14 天的企业自身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一律如实报告员 工个人健康状况, 自觉接受防疫监测, 严格落实符合防疫要求的个人 防护措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一律由企业组织,在符合防疫要求的 前提下,通过微信、 网络课堂等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一次

5、防疫安全教 育培训 ;一律对企业公共区域和生产生活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工 2 / 6 作,确保符合防疫有关要求;一律对所有的生产加工设施设备进行一 次全面的检查维修和消毒,排查隐患,确保设施设备安全; 一律要求 企业主要负责人、防疫和安全管理人员提前到岗到位、履行职责;一 律落实未经审批同意复工的企业责任追究制度。 二、具体措施 一准备阶段 4. 系统摸排。各镇乡街道按照“ 全面排查、突出重点、聚焦筛选” 要求,组织企业对节后计划返工人员信息进行详细排查,全面掌握返 工人员的春节去向、返诸行程、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建立“ 一人一 档” 、“ 一企一档 ” 。市公安局及主管部门综合利用大数据和

6、行业信息, 系统梳理湖北等重点区域返工人员信息,相关信息报市疫情防控指挥 部下发各镇乡街道,指导全市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到日查日清。 5. 提前告知。企业要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提前做好疫情重点区 域人员的疏导劝返工作。 湖北等疫情重点区域一律不得返还;14 天内 有流行病学史湖北等疫情重点区域旅行史、生活史、与当地人接触史 或与其他区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律不得返还。在省 级疫情一级响应解除前,企业xx 市外用工原则上 “ 不招不进 ” ,不得 到 xx 市外开展招聘活动,不得从xx 市外新招聘员工,不得安排员 工到疫情严重地区出差。 6. 复工核准。在做好人员排查的同时,确需复工

7、企业须制订本企 业疫情防控和复工方案,包括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 3 / 6 管控、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内容,细化落实到车间、班组,明确专 人负责。严格实施企业向属地承诺制度,准备复工企业须将疫情防控 工作小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复工生产方案、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返岗返工人员 “ 一人一档 ” 和承诺书等相关材料报属地镇乡街道核查, 经行业主管部门和卫健局联合审核后报市防疫指挥部批准后方可复 工。未停工含已复工企业按上述要求补办手续。复工情况报xx 市疫 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备案。 二返岗阶段 7. 全面防控。严格落实交通卡口管控,采取有力措施,实行绍外 人员“ 受控式进入 ” 。对绍

8、外返诸人员, 严密安排各交通入口站点逐一 检查,对有发热等相关症状的人员务必做到详细询问和登记,并及时 采取针对措施。发现绍外来诸人员一律予以劝返。 8. 有序对接。按照 “ 属地负责、企业主体、定向跟进” 要求,各镇 乡街道要及时对接各卡口站点入诸人员信息,并反馈有关人员对应企 业。镇乡街道组织做好站点到属地的接驳任务,落实定向跟踪制度, 动态掌握相关人员行程状况,确保跟进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企业要 将返工人员信息提前2 天报镇乡街道。 9. 分类管理。企业接收返工人员后,要立即对绍外人员落实居厂 隔离观察 14 天措施 ;隔离观察后排除的,企业应正常安排工作。对 14 天内有流行病学史的返

9、工人员,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要 第一时间用救护车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排查,并报卫健局备案。 4 / 6 三复工阶段 10. 日常防疫。企业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落实专门疫情防控 管控人员、设立企业测温点和隔离场所,配备防护口罩、消毒液、红 外测温仪等防控用品。每日对生产、生活场所进行消毒和通风,确保 生产生活环境清洁卫生。 建立全员健康监测制度, 每天不少于 2 次实 行全员测量体温并进行健康询问。用餐实行简约配餐、错时取餐、分 散用餐。疫情防控期间职工吃住在厂。传达室严禁非厂人员进入,建 立防控工作台账。 11. 疫情处置。如发现发热等可能疫情发生, 企业须及时报告镇乡 街道,并第

10、一时间用救护车送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经查实确有 疫情的,各镇乡街道要组织企业严格做好医学观察和居厂隔离措施, 对涉疫场所及时采取消毒和封闭等措施,并视情督促企业停工停产。 对涉疫停工、 封闭企业, 由属地镇乡街道组织相关部门严格排查和检 验完成后,符合启封、复工条件的企业,凭卫健局出具的复工许可意 见后方可启封和复工。 12. 督查检查。镇乡街道要建立网格化的巡查检查机制,切实加强 企业复工后的疫情防控督查, 指导做好相关防疫工作, 并对发生疫情 点启动溯源调查。 要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加大暗访力度,加密督查频 次,对重点部位管控措施是否真严真实真落地、重点人员是否跟踪管 控到位进行暗访和随

11、机检查,注重发现和查处典型案例。 三、工作要求 5 / 6 13. 各镇乡街道要因地制宜制订相关工作预案,成立工作专班, 健 全工作机制,加强属地企业疫情防控管理。深化“ 三服务” ,帮助企业 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确保平稳复工、防疫到位。 14. 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教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 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 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市供销总社、各国资公司等主管 部门单位要牵头指导相关领域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市人力社保局 要加强企业劳动用工指导, 妥善处理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市 医保局要按相关政策规定落实防疫应急过程中及时拨付相关人员的 医疗费用,并纳入 “ 一站式 ” 医疗救治。 15. 纪检监察等部门要严格开展执纪执法,严肃疫期防控责任落 实,对因思想麻痹、措施不力导致疫情输入和蔓延,缓报、瞒报、漏 报疫情的,严格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 凡居家隔离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以外发现企业确诊病例的,一律实行 责任倒查。对复工后不认真开展防疫工作的企业责令停产整改,造成 疫情扩散的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