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参考]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9119989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参考](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09 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 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为科学、 规范、有效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 种,最大程度地发挥疫苗的作用,根据疫苗流通与预防接 种管理条例等法规、规范,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目的 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维持我国医疗卫生服务 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减少特定人群中暴发疫情 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流感大流行的危害。 二、甲型 H1N1流感疫苗的使用 (一)免疫程序。 1.疫苗品种: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 2.接种剂量 /剂次: 15 g/0.5mL,1 剂次。 3.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 4.接种途径:

2、肌肉注射。 (二)接种人群与地区。 1.接种人群。根据目前的资料,疫苗适用人群的年龄为 1 / 35 2 3 岁以上人群。优先考虑的人群为:关键岗位的公共服务人 员、学生及教师、慢性病患者等。具体接种人群由实施省份 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苗供应量及疫情监测结果等因 素确定。卫生部将根据国内外孕妇人群临床实验进展,适时 提出该人群的疫苗使用意见。 2.接种地区。各地可优先考虑在疫情较重、人口密集、 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3.禁用人群。 (1)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 裂解液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

3、的急性发 病期、感冒和发热者; (3)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4)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严重过敏体质者,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 (6)年龄小于3 岁者; (7)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 疫苗接种对象、禁忌、注意事项等详见疫苗说明书。 (三)接种疫苗的时间。 2009 年 9 月中下旬在重点人群中开始甲型H1N1 流感 2 / 35 3 疫苗接种工作。 (四)疫苗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常见疼痛;偶见红、肿、瘙痒。 全身反应 : 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 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异 常(活动减少 / 增多)、口干、食欲不振、

4、腹泻、过敏、胸闷。 以上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 小时 内。其他不良反应详见说明书。 三、预防接种的实施 (一)接种单位设置。 主要依托各地已经取得资格的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 员,开展甲型H1N1 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必要时,县级卫 生行政部门可在医疗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设置临时接种 点,并安排足够数量的合格接种人员。临时接种点应具备与 接种对象数量相适应的疫苗储存、疫苗接种基本条件,候种 室、预诊室、接种室分开设置,并有明显标志。接种现场应 备有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和其他抢救设施,以应对现场发生 的严重不良反应。 (二)疫苗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接收甲型H1

5、N1 流感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审核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 企业的资质,并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 3 / 35 4 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 期年备查。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疫苗和注射器 信息网络报告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 对甲型 H1N1流感疫 苗和注射器的出入库信息进行网络报告,加强疫苗和注射器 出入库登记管理,做到帐、苗相符。 (三)冷链管理。 甲型 H1N1流感疫苗要求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 严防冻结。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要严格按照疫苗储 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在甲型H1N1 流感疫苗储存、 运输、使用的各个环节做到

6、冷链储运,并做好温度监测工作。 (四)接种实施。 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 接种管理条例 、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 坚持“知 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的原则,并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疫苗接种工作的指导。 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 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 种者的健康状况;对无禁忌症的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疫 苗;接种疫苗时要严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到一人一 针一管;接种后现场留观30 分钟。为防止发生群体性癔症, 4 / 35 5 实施群体性接种时,应合理安排,避免多个受种者在同一

7、地 点同时接种。 四、接种资料登记与报告 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对象实施预防接种个案信 息管理,做好接种对象的登记工作。暂不具备“甲型H1N1 流感疫苗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条件的地区,由各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协助接种单位将接种信息录入国家接种点客 户端软件。接种完成后,逐级报告工作总结。甲型H1N1 流 感疫苗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详见附件1。 五、接种后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在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地区,应通过全国疑 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系统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 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网络报告。一旦发现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各地应及时 组织预

8、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并妥 善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和处理工作。卫生行政部门 应建立接种工作紧急叫停机制,及时有效应对出现的严重疑 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确保接种安全。 甲型 H1N1流感疫苗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办法详见附件2。 六、督导和评价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接种实施工作的督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疫 5 / 35 6 苗安全性、免疫学效果、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工 作。 附件: 1.甲型 H1N1 流感疫苗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2.甲型 H1N1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 测处置办法 6 / 35 7 附

9、件 1 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 报告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报告管理,提高 报告质量,评价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为确定和 调整甲型 H1N1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依据儿 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一、信息登记报告 (一)报告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 甲型 H1N1流感疫苗 / 注射器出入库信息。具体内容详见附 表 1、2、3。 (二)责任报告单位。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以及各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三)报告方式。开展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地区, 通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

10、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甲型 H1N1流感疫苗 /注射器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信息。 暂不具备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条件的地 区,统一由乡级按规定格式提供接种对象电子文档,由县级 录入接种点客户端软件。 (四)报告时限。集体单位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 7 / 35 8 相关信息(详见附表4)由所在单位按规定格式(登记表和 电子文档)集中报告到接种单位,接种单位经过核对后通过 客户端软件建立重点人群基本信息电子档案。接种单位或乡 级防保组织须在每次接种完成后2 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 录入。无条件进行接种信息录入的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 完成后 2 天内将甲型 H1N1 流

11、感疫苗接种记录提交乡级防保 组织,由乡级防保组织在2 天内完成接种信息的录入。 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在每次甲型H1N1流感疫苗 接种信息录入完成后,立即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将接种个 案信息上传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 注射器出入库登记信息于 每次出入库实际操作完成后1 天内录入信息报告系统。 二、数据管理 (一)数据审核。 1. 在每次接种前, 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应对接种信 息进行审核,重点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及 时核实有疑问的录入信息,确保录入数据完整、准确。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周通过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审 核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个案信息和疫

12、苗/ 注射器出入库 信息,重点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 3.省、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周通过国家信息 管理平台审核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数据和疫苗/ 注射器 8 / 35 9 出入库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订正。 1.在对个案信息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错项、漏项和逻 辑错误的数据,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及填报人予以订正,并及 时将订正数据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接种信息的订正须 在 7 天内完成。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级疫苗/ 注射器出入库信 息在报告后7 天内进行订正。 (三)数据查重。 1. 在每次上传数据前, 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应通过 接种点客户端

13、软件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个案信息进 行查重,并及时删除重复记录。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通过国家信息管理平 台,对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上传的个案信息进行查重, 并督促其删除重复记录。 三、质量控制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通过国家信息管理平 台,对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接种单 位或乡级防保组织报告的个案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帮助下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不断提高报告 工作质量。评估指标包括信息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等。 9 / 35 10 (二)省、地(市)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开 展对辖区报告数据的检查复核工作。 四、分析

14、利用 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应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 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对辖区内报告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 及时总结甲型H1N1 流感疫苗接种实施情况,形 成分析报告,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同时向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 组织反馈。 五、数据安全与管理 (一)数据安全。 1.甲型 H1N1 流感疫苗接种登记表、卡由接种单位或乡 级防保组织保管,保管期限应不少于15 年;甲型 H1N1流 感疫苗接种电子档案由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长期保管。 2.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应在完成每次接种信息录入 和报告

15、后的当天,对报告数据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3.甲型 H1N1 流感疫苗接种个案的基本信息未经许可, 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应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要求,将甲型H1N1 流感 疫苗接种及疫苗/ 注射器信息资料纳入档案管理。 10 / 35 11 (二)系统管理。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接种信息报告系统 用户权限的维护,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2.加强对信息系统帐号和密码的管理,一旦发现帐号、 密码泄露或被盗用,应立即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报告。 3.建立健全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查询、使用制 度。其他

16、单位查询甲型H1N1 流感疫苗接种信息资料,须经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4.接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应对安装接种点客户端软件 的计算机同时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并定期杀毒。 六、实施保障 (一)人员和设备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规范(试行) 的规定,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 种单位或乡级防保组织配置必要的人员和硬件设施。 (二)技术保障。 使用非国家客户端软件的地区,应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数据交换集成标 准 ,以省(区、市)为单位,及时对应用软件进行升级, 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同意,可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进行数据交换。 11 / 35 12 对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客户端软件改造或未使用 客户端软件的地区,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客户端 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报告。 附表: 1.甲型 H1N1流感疫苗接种个案信息登记卡 2.甲型 H1N1流感疫苗出入库登记信息 3.甲型 H1N1流感注射器出入库登记信息 4.甲型 H1N1 流感疫苗集体单位预防接种登记表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