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3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9117003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3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3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3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3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3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3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3中图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人类利用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2、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3。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人类对环境的改变, 总是从对区域环

2、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 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案例:山西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的发展。意义: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气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缺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

3、发展带来可能。( P26“阅读”)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会否产生不利的影响?;.3、 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 P27“阅读”)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使其产量和质量提高;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 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 是为第一、 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

4、的产业部门。 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2、 区域内转移劳动力转移: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收入继续提高后, 劳动力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会遵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劳动力分布: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一般来讲, 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3、区域间转移(讲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达区域的产业升级,使低级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徙,形成产业转移。低级产业迁出带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产业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低级产业迁入带来

5、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劳动密集型产业兴起且经济获得发展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国和美国, 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他们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4 、产业转移的结果:实现了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主的产业型向以知识、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类型的过渡。不利影响减少思考: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经济:“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少越富”。怎么理;.解这句话板书设计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2、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3、生物资源的利用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三次产业的划分2、区域

6、内转移3、区域间转移4、业转移的结果: 课程拓展 作为本章教学内容的最后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不算多。但牵涉到 “案例研究”和学生课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其总结性的特点要突出。而且, 本节内容的出新“产业转移与区域环境”,是典型的跨学科边缘的内容,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援用实际事例,并且尽量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之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是教材对标准内容的延展。同样,教学中也可以借助教材牵涉到的概念、规律、案例等,进一步拓展,将拓展的知识或概念浓缩到一些即兴思考问题上。例如课件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的经济:“产粮越多越穷

7、,产粮越少越富”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显然,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在学习了产业转移的一些知识后并不难,但通过这种案例设问, 就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当然, 还有很多很好的事例可以达到同样的功效,关键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这种拓展的重要性。第三课时巩固练习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山西是我国举足轻重的能源基地。山西能源基础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问题,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就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据此回答1-4题;.1珠江三角洲要购进山西优质煤,最理想的运输线路是()A石太线、京广线B大秦线、海运C焦作兖州日照线、海运D

8、太焦线、焦枝线、京广线2山西煤炭的海运主要是()A原煤外运B转化为水电后进行超高压输电C进行液化、汽化后通过管道输送D转化为核电后进行超高压输电3山西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B矿区道路建设C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污染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4关于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可改善生态环境,并可提高经济效益B 能源开发过程中, 如果处理不当, 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故能源开发要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C 在矿区堆放开挖表土的地方,叫排土场,排土场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水污染D 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构不成矛盾5 “西气

9、东输”工程的兴建对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 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烟尘、粉尘等污染物拜排放B 局部生态环境退化C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D增加财政收入6 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A节约用水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7 为了解决深圳及香港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深圳建设了东江引水工程,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改变了()A海水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输送D降水8 下列地区中,可能因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缓解的是()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西北地区D华北平原下图表示我国四个地区三个产业的产值结构,回答9-10 题:;.9图中产业结构最优的地区

10、是()A(1)B (2)C (3)D (4)10可与( 1)(2)( 3)(4)情况相符合的地区排列依次是()A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B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C 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二、综合题11连线:请将下列两组知识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格式:因果)。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地面下沉大型工程建设不当滥采滥用矿产过度抽取地下水土地荒漠化水质污染任意排放“三废”污染环境诱发地震12 我国正在建设或已建成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1)填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工程和 _ 工程,属于交

11、通设施建设的是_工程。(2) 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 工程,依次从_气候过渡到 _气候和 _ 气候,跨越 _自然区和_自然区。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工程。(3) 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_ ;能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 ;( 4)图中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环境方面,可 以 _, 在 经 济 建 设 方 面 , 有 利 于_ 。附:参考答案:1-5题: BACDA6-10题: BCDAB11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地面下沉大型工程建设不当滥采滥用矿产;.过度抽取地下水土地荒漠化水质污染任意排放“三废”污染环境诱发地震12 (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工程。温带大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