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课件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9116716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剪梅(李清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剪梅(李清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剪梅(李清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剪梅(李清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剪梅(李清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剪梅(李清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剪梅(李清照)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剪梅,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知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代表作有如梦令、一剪梅等; 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代表作声声慢。,李清照(1084-115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

2、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深情吟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押韵,对仗,词 眼,相思,闲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愁绪? 明确: 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字、满月、西楼、落花、流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赏析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红 藕 香 残 玉 簟 秋,视觉,嗅觉,触觉,客观环境:荷花凋谢,荷香惨淡,点明时节,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渲染凄凉的氛围; 主观感受:心中凄凉,亦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

3、老之意 。,客观环境:借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主观感受:含有“人去席冷”的寂寞冷清之意。,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轻解罗裳: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独:独自一人,孤独寂寞,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兰舟:离愁别绪的载体。 如: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象征思念。 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回雁鸿雁传书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月满明月千里寄相思 (反衬、 乐景写哀情

4、)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明月自满,人却未圆。,一切景语皆情语,上阕侧重写闺中独居生活,夏末秋初,易安欲泛舟解愁,却见残荷雁字,月满西楼,心中倍加愁闷。寂寞相思苦,可知一二矣。,小结上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 析 下 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赏析,花漂水流,韶光易逝,青春难再 物之无情,愁更难解,移情于物 借景抒情,花落水流

5、之景两个“自” 更添凄凉,凄凉 伤感 无奈,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足见两心相印。,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情之深、愁之重!,1、这句是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却“”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不可见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遐想。,“上下”:李清照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小结下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人越是想要纾解这份相思的愁苦,就越深陷其中,但词人自知与夫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这份愁语总带着几分甜蜜,语浅情深,令人动容。,总 结,一剪梅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词作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