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六章-产业结构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113692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第六章-产业结构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9年第六章-产业结构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9年第六章-产业结构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9年第六章-产业结构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9年第六章-产业结构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第六章-产业结构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第六章-产业结构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ndustrial Economics,第6章 产业结构,1,概述 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经济学中的中观部分 狭义“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 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 广义包括“质”和“量”的角度。后者是从“量”的 角度静态地研究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 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关联理论。 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两个层次: 广义产业间的关系及其演进规律,主要是三次 产业间的关系; 狭义产业间的关系,主要是工业部门内各产业 的关系。,2,目录 一、产业分类方法 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三、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四、产业结构政策 五、产业结构优化,3,(1)三次产业分类法 理论

2、渊源 Fisher安全与进步的冲突1935年 Clark经济进步的条件1940年 按照距离自然资源的远近论述第一、二、三次产 业 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农业、畜牧业、林 业、渔业、采掘业) 第二产业:对自然物质资料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 (制造业、建筑业、能源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性产业(商业、金融、运输通信等),4,(2)生产结构分类法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第部类的生产资料生产 第部类的消费资料生产 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农轻重分类法 农:大农业 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渔业 轻:轻工业 消费资料(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印刷 业) 重:重工业 生产资料(钢铁、石油、煤

3、炭、电力、 化工),5,(2)生产结构分类法 霍夫曼分类法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Hoffmann), 1931年为研究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将产 业划分为三大类: 消费资料产业 资本资料产业 其他产业 原则:以75%为界,6,(3)生产要素分类法 按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需求 种类和依赖程度进行的产业分类法。 劳动集约型产业:食品、服装、饮食 资本集约型产业:钢铁、石油、汽车 技术集约型产业:计算机、航天、新材料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 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马克思,7,生产要素分类法的应用 劳动集约度=工资总额/产品成本 反映在产品成本中劳动成本的比例 资本集

4、约度=(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金)/员工人数 反映人均占有资本的数量 资金装备率=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 反映人均占有装备的数量 资金产出率=产业的产出/资金占用量 反映资金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产业的产出/员工人数 反映产业使用技术的先进性 一般知识集约度=研发费用/销售额(总产出),8,非技术-劳动 集约型产业,技术-资本 集约型产业,技术-劳动 集约型产业,产业类型的划分二分法 技术,非技术-资本 集约型产业 资本有机构成,?,集约 程度 ?,9,(4)标准产业分类法 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以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为 目标,由权威机构编制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 法。 我国目前执行的是GB475

5、2的2019年版本。将整个 国民经济分为4个层次,依次为门类、大类、中 类、小类(通常用14位数代码表示)。 标准产业分类主要是从技术角度确定产业分类, 并不一定能够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现实统计工作 往往按“企业”(而不是按“产品”)进行,而单个 企业通常生产多种产品,因此经常不够准确。,10,目录 一、产业分类方法 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三、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四、产业结构政策 五、产业结构优化,11,(1)配第-克拉克定律 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重商主义 “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 多。” 配第定律揭示了产业间收入的差异性。 克拉克对配第定律的验证 利用

6、三次产业分类法,总结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产业结 构的变化规律,从而开拓了产业结构理论这一应用经济 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 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 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原因:需求因素与效率因素,12,(2)库兹涅茨法则与经济服务化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出版了各国经济增长 的数量方面和现代经济增长,从国民收 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的两个方面,对产业 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不断下 降; 第二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比重上升,劳动力比重大 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三产业实现的国

7、民收入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 升,劳动力比重上升。,各国的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需求的变化,13,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14,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反思 在同一理论的指导下,不同国家的发展结果不同 1955 1970 日本战后崛起 “工业服务化”倾向 1950 1989 美国经济衰退 “产业空心化”趋势 结论 人类社会只存在两种产业社会形态,即农业中心社会和工业中 心社会,而不会出现“后工业化时代”以服务部门(第三产业) 为核心的产业社会; 产业结构的长期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处于主导 地位。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只是经济长期波动中的一个阶段, 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发达。 要重视高新技术的优先发展

8、,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15,(3)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特征 国民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 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人口比例增加 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增加 工业化涵义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随着工业地位的上升,人均收入也有所增加 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 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工业化过程,17,钱纳里和赛尔奎因对工业化阶 段的划分,18,霍夫曼定律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 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按该比例把工业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5(1); 第二阶段: 2.5( 1 ); 第三阶段: 1( 0.5 ); 第四阶段: 1 霍夫

9、曼定律:一国工业化的进程越高,霍夫曼 比例越低。 揭示了工业发展中的重工业化过程。,19,高加工度化过程 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表现出的 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 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加工度越深,产值链越长,附加价值也越 大。因此,高加工度化也可称为高附加值 化。,20,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 矛盾及其成因 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和城市化水平低是 造成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面临资源供应 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产业的技术 创新能力差,21,目录 一、产业分类方法 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三、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四、产业结构政策 五

10、、产业结构优化,22,1、平衡发展模式与非平衡发展 模式 从资源配置的倾斜角度对产业结构发展 方式进行归纳。 平衡发展模式 基本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该 在国民经济的各产业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 投资,以各产业的平衡增长来实现国家的工 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代表性理论: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23,(1)大推进理论 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不 足,因此,应该在各个工业部门全面地进行大 量投资,使各工业部门一起发展,才能形成相 互依赖、互为市场的局面,最终取得工业化的 成功。 在进行投资时,应按同一投资率投向于各工业 部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某

11、些部门发展过 快,从而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发展协调和平衡, 以便实现投资的最优格局。,2019-5-26,24,(2)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易摆脱贫穷的原因 在于其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 供给角度:低收入 低储蓄 资本短缺 只 能发展生产率不高的产业 较低收入 需求角度:低收入 购买力有限 投资引诱 不足 资本数量过小 生产率低下。 要打破这样的循环,必须同时对国民经 济的各个部门进行投资,带来市场的全 面扩大。,2019-5-26,25,贫困恶性循环示意图,低收入,低生产率,低购买力,资本短缺,投资不足,低储蓄率,低生产率,供给方面的 循环,需求方面的 循环,2019-5-26

12、,26,非平衡发展模式 主要思想:由于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发展 中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 资,而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然 后通过关联效应和诱发性投资等作用,带动其 他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升级的目标。 “有效顺序”是按各备择产业部门的“诱发投资” 大小进行。 首先投资于“诱发投资”效应较大的产业部门,可带 动更多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27,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与雁行发 展模式 分别描述了一些产业在工业化不同阶段 国家的发展模式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先行国家,美 Vernon) 导入期 成熟期 标准化期 创新 雁行发展模式(后发国家,日 赤松要) 日本的

13、产业发展实际上经历了进口、进口替 代、出口、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因为这四个 阶段呈倒V型,在图表上酷似依次展飞的 大雁故得此名。,2019-5-26,28,3、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与出口导 向发展模式 从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角度描述产业结构的发展 轨迹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后发国家在某些产业领域鼓励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适合于“大国结构”和工业化的某个阶段 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埃及、印度、墨西哥等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支持和鼓励国内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发展 适合“小国结构” 选择相对优势产业 以制造业产品代替初级产品出口,提升产业结构 最有成效的当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14、,2019-5-26,29,目录 一、产业分类方法 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三、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四、产业结构政策 五、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30,1、概述,产 业 政 策,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 幼小产业的扶持政策 支柱产业的振兴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目标 1、产业的倾斜发展;2、资源的优化配置;3、达到追赶的目 的;4、提高产业竞争力;5、保护幼稚产业。,31,2、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也叫主导增长产业,指那些能够迅 速和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 有着广泛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 由此而获得较高的和持续发展速度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作用机理:,关联效

15、应,扩散效应,投资诱发,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回顾效应 旁侧效应 前向效应,2019-5-26,32,主导产业的特征 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或扩散效应 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能够迅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 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2019-5-26,33,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 业的区别与联系(1) 主导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快的增长 速度,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作 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特征及其 演变趋势的产业或部门。 它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 心。主导产业强调未来的长期发展,强调创 新,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处于初创期到成长 期阶段。 主导产业通

16、常不是现实的优势产业,但主导产 业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未来的优势产业。,2019-5-26,34,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 业的区别与联系(2) 支柱产业:指支撑整个区域经济的关键产业部 门,是该区域中产值或增加值最大、劳动就业 人数最多、利税与税收最高的产业。顾名思义 就是一个地方的经济支柱。 支柱产业具有以下特征:1、大规模产出,在国内 生产总值中占较大比重。2、市场扩张能力强、需 求弹性高,发展快于其他行业。3、生产率持续、 迅速增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4、扩大就业。5、 产业关联度高、长期预期效果好。,2019-5-26,35,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 业的区别与联系(3) 优势产业:指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一个地区 与其他地区相比在技术、成本、效率等各方 面具有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的产业。 与主导产业不同,在产业寿命周期曲线中,优势 产业一般处于成长的中后期到成熟期这一区间。 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的天然禀赋、资源的合理配置 以及经济的运行状态。只有当它们都得到了比较 好的结合,才有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