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两套含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9105687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72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两套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两套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两套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两套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两套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两套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两套含答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2 页 期中语文试卷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名句默写 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_ , _ 。 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_ , _ 。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_ , _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 之美。 【答案】【小题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小题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小题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解析】故答案为: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重点字:罔)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重点字:修) (3)余音

2、袅袅,不绝如缕(重点字:袅)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赤壁赋重点句: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3、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第 2 页,共 22 页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0 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 元 769 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

4、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 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 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老病南征日”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 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 深的印象。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答案】【小题 1】C 【小题 2】 【解析】(1)C错在“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 泊的悲哀。故选 C。 (2)

5、本题可根据标题、注释、“适远”“老病”“自苦”等关键词分析作答。“偷生 长避地, 适达更沾襟。” 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 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 “老病南征口, 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然而 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 的知音。据此分析即可。 第 3 页,共 22 页 答案: (1)C (2)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的悲愁。 年老体病之愁。“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无人

6、赏识之悲。 最后两句, 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 不被理解赏识之苦。 渴望报效之情。 “君恩北望心” 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得重用之情。 译文: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 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 皇恩。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赏析: 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忧 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首联写南行途中的 春江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 生活,面对

7、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颈联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 的情怀;尾联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知音难寻而始终相信会有 知音真的理解自己。这首诗描写轻松欢快、而抒情深刻悲痛,富有艺术感染力。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 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 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 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 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

8、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 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 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惜别、热 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 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 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 第 4 页,共 22 页 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

9、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 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3.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 70 个字。 2019 世界机器人大会 8 月 20 日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定为“智能新生 态、开放新时代” ,大会论坛部分邀请了 300 多位业界顶尖专家和企业领袖开展主 旨报告和高峰对话。大会同时还举办了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世界机器人大赛。世界 机器人博览会展览面积 52 万平方米,由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10、智能物流机器人四大展区组成,180 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将携最新技术 成果、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2019 世界机器人大赛已在全球举办多场选拔赛, 全年累计参赛人数超过 4 万人, 本次将有来自全球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余支 队伍参赛。在大会开幕式上,国家工信部透露: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14.8 万台(套),全球产量占比是 38%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 86.8 亿 美元,市场需求潜力依然巨大。 【答案】根据材料可知,本题报道的对象为“2019 世界机器人大会”,要求保留关键 信息,所以要有时间和地点,所以应该保留“2019 世界机器人大会 8

11、月 20 日在北京开 幕”的信息,由材料“大会论坛部分邀请了 300 多位业界顶尖专家和企业领袖开展主持 报告和高峰对话。 大会同时还举办了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世界机器人大赛可概括出大会 的内容为“大会分论坛、机器人博览会及机器人大赛三三部分“,由材料“在大会开幕 式上,国家工信部透露:2018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 14.8 万台(套),全球产量占 比是 38%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 86.8 亿美元,市场需求潜力依然巨大 可概括出信息“中国 I 业机器人产量已占全球近四成“。然后把这些信息整理成一段不 超过 70 字的段落。 答案: 世界机器人大会 8 月 20 日在北京开幕,大

12、会分论坛、机器人博览会及机器人大赛三部 分。主题为“智能新生态、开放新时代”,有来自全球的 1000 余支队伍参赛。中国工 业机器人产量已占全球近四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 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答案。 第 5 页,共 22 页 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 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 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 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 ; 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 ; 按题

13、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 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0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美术教育, 一种是审美教育, 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 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 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场景中艺 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 化环境、 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 文化价值融合在一起。 可以说, 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如果忽视了文化精神的培养,美育

14、就 是不完整的。 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 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 碍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须要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 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其 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如果不了解 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 艺术作品的神韵。 文学的鉴赏也是如此。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 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

15、的讽喻结合起来, 儒家诗 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虑诗人共同秉 持的基本价值观念,才能体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能明白诗句所传 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美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被作为一个 启蒙郑重提出,承載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从梁启超的“趣味教育“理论、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啐吁,到丰子恺、刘海粟、 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术教育推选美育的观念, 都深深地融入关注国家和民族发 展未来的責任意识。也就是说,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 第 6 页,共 22 页 目

16、标,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因此,孤立地谈当代美育,狭隘、庸俗地理解美 育的内涵,既拋弃了百年美育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也丢失了美育所包含的塑造中 华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 当下美育思想和美育方法存在着重技巧侍递而轻文化传承、 迎合刺激体验而忽视趣 味涵育、趋附西方审美而贬抑民族审美等问题。人们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往往就是艺 术技能培养,家长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等,却很少从培育 艺术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来制定教育方案。 此外,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我们的美育应充分吸纳传统文化内 容,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西方的与民族的、古典的与现代的充分融汇起来, 从民族角度观察世界,自现代眼光观照传统,形成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 果, 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 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风貌的审美教育体系。 总之,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推进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美育最终 的目标之我们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