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907118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药证直决读书报告在我国医学历史上著名的小儿科专家钱乙(公元 1032-1113 年),字仲阳,北宋末年东平郡(今山东郓城县)人。他的生卒年限,以前一直没有作过详细考证。他的学术思想及流传到现在的一部小儿药证直诀 ,对祖国医学中的儿科学贡献很大。 钱乙治病的方法,博通各家之长。他不局限在一个老师的专长之下, 而对各类科别的疾病都精通,不仅仅只是个仅能医治小儿病的医生。各种书没有他不看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惟独他能灵活施治, 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尤其精通本草药物之学,广泛性的针对物的道理,又能分辨改正本草书中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物,或者拿着奇怪的疑问去问他,他定能说出个始末根由

2、。对其产地、生长环境状态,以及物的颜色、名称和形貌等, 使问的人,得到的结果,都被钱乙给说对了。小儿药证直诀的辑成,正是由于阎季忠对钱乙在学术上的崇拜,何况自己幼年多病,都是钱乙为之治愈,早已有心收集钱氏方药,终于在宣和元年以晚辈的姿态,完成这部著作,这是按照钱乙的丰富临床经验加以整理、总结,全书一共三卷。上卷记载了对小儿疾病的诊断方法,所谓“脉证治法” ,除了提出简要的脉法外,指出钱氏特别重视“望诊” ,正因为小儿患病时“医为持脉,又多惊啼而不得其审” ,小儿的机体还是“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 ,而且“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这些对辨证论治就有它的特殊之处。何况幼

3、小儿童还不能语言,即使能语言的儿童,亦往往是词不达意。中卷是“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是我国有名的古代小儿科病历,记载了儿科的常见病和传染病,描写了 23种病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下卷记载了“诸方” ,这是钱乙在临床实践中创制的很多方剂(图为小儿药证直诀书影) 。如小儿药证直诀中卷里面对麻疹的记载:“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梢冷,夜卧惊悸,多睡,并疮疹证,此天行之病也” 。又描写一例百日咳的记载:“杜氏有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 。而且钱乙是提出“惊风”名词的第一人,他以“心主惊,肝主风”立论,根据临床的表现,把惊风分为急、

4、慢两种,认为急惊风是“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甚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 ;认为慢惊风是“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瘈疭(qlz6ng 抽动 ),昏睡,睡露睛,此无阳也 ”。从此,后世儿科医家对惊风的病因病理,都循着钱氏的立论。 小儿药证直诀下卷里面所载的“诸方”正是钱乙创制了多种疗效可靠的方剂,如治疗肺热、咳嗽、气喘的“泻白散”和清心火,利小便的“导赤散”以及治疗脾虚腹泻的“白术散”等,直到现在还常被医家所采用。所以,我国医学历史上出现了小儿科专家,应该说是从钱乙开始。阎季忠在辑成小儿药证直诀时,还在书后附写了阎氏小儿方

5、论 。他说,由于家里的孩子多病,用钱氏的方药,取效如神,于是再进一步研究各种方法,很有心得,比如小儿的惊风、疳积等病证,又补充了钱乙尚未完备的地方。小儿药证直诀以五脏辨证为纲,将五脏辨证广泛的应用于儿科,对小儿病的诊断、生理、病理特点及儿科病的辨证施治,用药特点,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他认为,小儿与成人相比,在生理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在颅囟经 “小儿纯阳”学说的启发下,提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理论。这是钱氏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和概括,也是他临证的指导思想。钱氏认为“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误也。 ”因此

6、,在处方用药时,力主要恰到好处,不可有些许的疏忽大意。否则,毫厘之失,将会造成千里之谬。钱氏根据前人脏腑辨证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小儿科领域的五脏辨证方法,把小儿内脏看成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又注意到内脏与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把这一理论,最早地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所谓“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 ,是钱氏根据内经五脏五行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他认为五脏属性及功能不同,若被外邪侵袭,发生病变亦不相同,病状也有区别。并详细开列了心、肝、脾、肺、肾五脏虚实的主要证候及治疗原则。钱氏治小儿病,一概以五脏为纲。钱氏虽然强调五脏分证,但并不割裂五脏间的联系。相反

7、,却很重视五脏间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作者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辩证观。 钱氏在儿科学上的另一贡献是,他创造性地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应用于儿科临床,婴幼儿说话多不方便,望诊在临床上就显得特别重要。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小儿的全身状况,皮肤,指甲,大、小便,特别是头面各部位的气色变化,作了详细的论述和描绘。对儿科四大顽症麻疹、痘疹、惊风、疳积病证,都有可贵的记述,并已初步对小儿麻疹、水痘、天花、猩红热等病的鉴别诊断作了描述。还把小儿惊厥和癫痫作了区分。此外,在当时条件下,他已能区分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黄疸,其中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传染性肝炎、肠寄生虫病的发黄和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等病证。 钱氏还善

8、于根据五脏分证,考虑到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阴气未盛,阳气柔弱,过用香窜,不仅耗阴,而且损伤阳气。 ”他在柔润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以柔润立法,拟订了补泻五脏的很多方药。如泻青丸以泻肝实;地黄丸以补肾虚;泻心汤以泻心实重证;导赤散以泻心实轻证;安神丸以补心虚;泻黄散以泻脾实;益黄散以补脾气;泻白散以泻肺实壅塞;阿胶散以补肺气不足。现仍在临床中广为使用。此外,钱氏善于根据临证需要化裁古方,他将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 ,化裁制成“六味地黄丸” ,给后世养阴学派以很大启发,开辟了补阴派的先河。钱氏的六味地黄丸,已为近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对患儿的内分泌,代谢系统和

9、发育不良,以至成人的某些疾病都确有良效,备受医界推崇。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的最后,还附录了董及之的著作小小斑疹备急方论 ,这是一部讨论小儿天花的专书,在元祐癸酉(公元 1093年)钱乙曾为这部书写了跋言,说是“及之出方一帐示予,予开卷而惊叹深嘉及之少年艺术之精” ,认为董及之是一位学术精湛的青年医家而表示钦佩。可见钱氏并不因为自己“专一为业,垂四十年” ,已经是年高望重的“翰林医宫太医丞”而骄,还是积极鼓励青年后辈,这是有非常可贵的治学精神!综上所述, 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儿科权威性的文献资料,但对后世的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儿科,对其学术经验进行总结,有现实意义,对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也多有益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