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054102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PPT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PPT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PPT演示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培训,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一、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接触时间和接触浓度是重点,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2)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

2、。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 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

3、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 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三、法定职业病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 2、所谓法定职业病,是指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 我国卫生部于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规定了10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第一部分 职业

4、病的定义与范畴,四、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 2、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 3、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 4、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第一部分 职业病的定义与范畴,五、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1、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2、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3、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在固体物料的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如粉碎机、皮带机头机尾。,在金属物料的热

5、加工过程中产生,如焦炉烟、沥青烟、电气焊。,雾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颗粒,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滴,如汽油。,一氧化碳(无声的杀手),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氢氟酸,二氧化氮,氢氰酸,氨气。,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一、粉尘 1、我们通常所说的粉尘,一般包括粉尘和烟尘:,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2、尘肺 尘肺是因长

6、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病。 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才有效。 尘肺是流行范围最广、严重危害接尘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资料,印度尘肺患病率为55,拉美国家37,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10万人可能患尘肺。我国接尘工人超过600万,累计检出尘肺病人达558624例,已死亡133226例,病死率为2390,现存活425392例;另外,有可疑尘肺者60多万,每年新发生尘肺病人152万例。尘肺人数占我国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955,由尘肺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工伤死亡数。,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尘肺的分类

7、在我国按病因将尘肺分为五类。即: (1)矽肺: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 (2)硅酸盐肺:长期吸入含有结合二氧化硅粉尘如石棉、滑石、云母等粉尘引起。 (3)炭尘肺:长期吸入煤、石墨、炭墨、活性炭等粉尘引起。 (4)混合尘肺: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如煤矽尘、铁矽尘、电焊烟尘)引起。 (5)金属尘肺:长期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锰、铝尘等)引起。,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确认能引起尘肺的粉尘有矽尘、矽酸盐尘(如石棉尘、云母尘、滑石尘等)、炭粉尘(如煤尘、碳黑尘、石墨尘、活性炭尘等)、金属尘(如铝尘)。 矽尘(游离sio21

8、0%)是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粉尘。 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危害也就愈大。粉尘的硬度和溶解度。,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4、尘肺的临床表现: 尘肺的临床表现与尘肺病变程度及是否有合并症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咯痰、胸疼、气短、心悸,亦可有咯血、乏力等。单纯期尘肺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期患者常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端坐呼吸等。 尘肺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气胸、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尘肺的并发症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尘肺患者易

9、感染结核尘肺结核并发率随着尘肺病情进展,合并结核的比例明显升高,期为17.60,期达3707。尘肺和结核二者的病变相互促进。加之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较单纯肺结核差,是尘肺死亡的主要原因 。 对已经脱尘作业的工人,还应定期体检,以及早发现异常。,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5、尘肺的预防: 尘肺的病因明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是控制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和做好个人防护,具体措施是: (1)应采用新技术新设施,改进落后工艺设备,从源头上削减粉尘、烟尘的排放,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消烟、除尘装置的管控,减少粉尘、烟尘的无组织逸散。 (2)开展职业卫生教育,提高领导和职工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

10、认识,加强对佩戴防尘口罩的教育和使用管理(不要将口罩存放在污染环境中),使防尘工作成为工人的自觉行动。 (3)对接触粉尘作业的职工要做好定期职业健康体检,确保工人身体健康,作业区各级管理人员也应经常关心职工的健康动态,严格做好职业卫生监护。,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二、毒物(一氧化碳) 任何化学品都是有毒的,所不同的是引起生物体损害的剂量不同。通常把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体损害的那些化学品叫做毒物。 炼焦总厂主要的毒物为一氧化碳,存在于各处煤气管道及焦炉逸散烟雾中。 1、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几乎不溶于水的气体。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

11、06%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

12、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此时,中毒者头脑中仍有清醒的意识,也想打开门窗逃出,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2、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表现: (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

13、无后遗症状。,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在现场环境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救助。 如发现室内一氧化碳泄漏,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

14、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的泄漏源应迅速排出,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1) 应立即将病人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如有假牙应取出、呕吐物应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同时可吸入氧气。 (2)病人昏迷时,将舌头牵引出来,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3)发生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4、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1

15、)进入可能存在煤气泄漏区域作业、巡检时必须两人以上互保,并携带便携式CO报警器; (2)确定有煤气泄漏区域,要悬挂明显的警示标识并拉警戒线,严禁人员逗留; (3)注意风向,在上风向观察煤气区域; (4)煤气设施检修前要赶净残余煤气,并防止其他管道窜进煤气; (5)带煤气作业或进入煤气区域应急救援时,必须穿戴好防护设备; (6)新建、扩建、大修后的煤气设备设施投产前,应按照总厂煤气安全技术规程进行验收。,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三、高温(中暑)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

16、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 职业性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 1、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1)体温的调节: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2)水盐代谢: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第二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讲解及职业病预防,(3)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作业工人的胃肠道疾病应归类于职业性多发病 (5)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6)泌尿系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2、急性热致病(中暑) 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 (1)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第二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