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知识电子教案[参照]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9054044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鼠疫防治知识电子教案[参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鼠疫防治知识电子教案[参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鼠疫防治知识电子教案[参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鼠疫防治知识电子教案[参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鼠疫防治知识电子教案[参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鼠疫防治知识电子教案[参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鼠疫防治知识电子教案[参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鼠疫防治知识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 性传染病。鼠疫被WHO 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的甲类传染病。 一、鼠疫流行病学 病原体引起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氏菌:典型的鼠疫菌呈短而粗,中段膨大, 两头钝圆的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为革兰氏染色阴性。鼠疫菌是一种强毒力 的病原体,对敏感动物和人具有猛烈的侵袭力和快速传染性。 (一) 、传染源 各种感染鼠疫菌的啮齿动物及鼠疫病人 (二)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1、动物跳蚤人,蚤叮咬,经血液传播,多为腺鼠疫。称为动物型传播。 2、人空

2、气飞沫人,传播肺鼠疫,称为人型传播。 其他传播途经: 1、剥离染疫动物皮毛时鼠疫菌进入创口而感染,接触传播, 或吸入带菌皮毛中的尘埃感 染。 2、取食未充分煮熟的染疫兽肉,经消化道感染。 3、实验室感染。 4、染疫动物随运输工具传到其他地区。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所有人群都有易感性。 职业因素 在各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不同职业与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职业人群与染疫动物及 其媒介接触机会的多寡,而不是职业本身造成对鼠疫的感受性差异。 在旱獭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病例以男性居多,占78.28%,原因是他们多为狩猎者或 野外务工人员,直接接触旱獭机会多。 在黄鼠和家鼠鼠疫疫源地

3、内,鼠疫病例男、女几乎各占50%,其原因为室内或居 住区内蚤叮咬所致 (四) 、人间鼠疫流行季节 1、各类旱獭及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流行高峰在7、8、9 月。 (单峰型) 2、长爪沙鼠疫源地:每年45 月和 1011 月两个高峰。 (双峰型) 3、南方家鼠疫源地:长年可流行。 中国鼠疫疫源地类型与分布 1、包括旱獭、黄鼠、沙鼠、田鼠、家鼠5 大类型鼠疫疫源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的19 个省、自治区、291 个县。 3、疫源地总面积140 余万平方千米。 (五) 、我国鼠疫疫源地概况 我国现有11 块鼠疫疫源地,多数分布在西北、西南,尤其是青海、西藏、新疆等边疆 1 / 5

4、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地区。 “青藏地区较容易发生鼠疫疫情,而且毒性很强,这和当地特定的外环境有关。” 1、鼠疫自然疫源地名称 (1)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2) 、天山山地灰旱獭 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3) 、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4) 、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5)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6) 、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7)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8) 、锡林郭勒草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9) 、滇西北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10) 、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11) 、青

5、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1、发现于1954 年,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的79 个县。 2、疫源地面积44.32 余万平方千米。 3、主要宿主为喜马拉雅旱獭。 4、 鼠疫菌 97%为强毒株。 5、 动物鼠疫流行季节(410 月) ,高峰期在67 月,呈单峰型。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1、发现于1955 年,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的29 个县(旗、市)。 2、疫源面积13.87 万平方千米。 3、主要宿主为长爪沙鼠。 4、鼠疫菌均为鄂尔多斯高原型。 5、动物鼠疫全年流行,呈双峰型,前峰在4-5 月,后峰在1011 月。 松辽平原达

6、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1、发现于1947 年。分布于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和辽宁的53 个县。 2、疫源面积16.19 万平方千米。 3、主要宿主为达乌尔黄鼠。 4 、鼠疫菌毒力较强,属松辽平原型。 5、动物鼠疫流行季节(410 月) ,高峰期在6 月,呈单峰型。 滇粤闽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1、1894 年经细菌学证实,分布于滇、桂、粤、闽、浙、赣及台湾等省、区,95 个疫源县。 2、疫源面积13.75 万平方千米。 3、主要宿主为黄胸鼠 4、 鼠疫菌均为家鼠型。 5、动物鼠疫持续流行,人间鼠疫频繁发生 二、临床表现 2 / 5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临床分型 :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

7、鼠疫、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肠鼠疫、 眼鼠疫、鼠疫咽炎(扁桃腺鼠疫)、 隐性鼠疫(轻型鼠疫) (二)、潜伏期:一般 1 6 日,多为 23 日,腺鼠疫及皮肤鼠疫的潜伏期较长,约 28 日,通常为35 日。原发性肺鼠疫和原发性败血型鼠疫潜伏期较短,约13 日,接受预防 接种者潜伏期较长。当机体抵抗力极低,细菌毒力特强或感染严重者,潜伏期可缩短至数小 时 (三)、各型鼠疫的共同表现 鼠疫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剧、进展迅速、疼痛显著、病死率高为其特 点。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感染性中毒症状,而各种体征并不明显(症状与体症不一致)。 突然发病,恶寒战栗,体温迅速升高至38以上,剧烈头痛,全身疼

8、痛,恶心呕吐,呼 吸急促,心率增快。重症患者早期即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狂躁谵妄、步态蹒跚如酒醉 样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颜面潮红或苍白,有时发绀,表情痛苦,惊恐不安,结膜 充血,出现所谓“ 鼠疫颜貌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1030 x109/L ) 。 (四)、各型鼠疫特有的表现 腺鼠疫淋巴腺炎常发生在起病同时或稍后,部位多在腹股沟和腋下,受染淋巴结呈卵 圆形肿胀,大小在在110cm 之间,局部皮肤隆起,张力增大或出现红斑。由于疼痛剧烈, 迫使患者采取特殊体位以避免引起疼痛的刺激。触痛十分明显, 局部皮肤发热, 皮下可触到 一至数个坚硬而无滑动的肿块。 鼠疫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是快

9、、痛、硬、连(肿大快、疼痛剧烈、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 连) 。肿大淋巴结一般为12 个,也有多至20 余个,遍及全身各部位。 极少数患者虽无浅表淋巴结肿大,但发生深部淋巴结炎症,如纵隔、腹腔内淋巴结炎, 引起腹部疼痛、触痛、反跳痛,容易误诊。 肺鼠疫为最严重的一型,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流行病学意义最大。分原发性和继发 性两种。 原发性肺鼠疫发病急骤,来势凶猛, 有报道与患者接触后可当天发病并于当天死亡, 抗菌素治疗迟于发病后20 小时以内时死亡几不能幸免。除具严重的鼠疫一般症状外,同时 出现咳嗽、 胸痛、痰中带血或血痰及粉红色泡沫痰等。早期即有精神抑郁、谵妄狂躁等神经 系统中毒症状。 继发性肺

10、鼠疫常常是淋巴腺鼠疫血行播散的结果。患者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病情突然 加剧,出现连续性咳嗽,继而表现肺鼠疫的全部症状。病人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进一步发 展则导致呼吸衰竭,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全身呈紫褐色,痰中带有大量鼠疫菌。 听诊可闻及散在性干湿罗音或捻发音。X 线片检查有片状或斑点状阴影或融合的实变。 败血型鼠疫原发性败血型鼠疫是鼠疫菌直接侵入血液,并在血液内大量繁殖引起的全 身性感染。 细菌经血循环进入各器官组织形成多发性感染灶,并释放大量毒素,使患者很快 进入重症中毒性休克状态。 多数病人起病时即表现为感染性休克的症状,病死率高达100%。 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多由腺鼠疫发展而来,主要表现

11、为全身症状加重,但较原发性者病情 为缓,预后也较好。 三、诊断 鼠疫的早期发现,尤其是首发病例的发现和确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 3 / 5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要及时抢救病人,更重要的是迅速控制流行,尽快扑灭疫情。 (一)、鼠疫的诊断是综合诊断,包括: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学、血清学 1、流行病学分析 (1)发病前 10 天内曾否去过鼠疫疫区。 (2)曾否与鼠疫病人或尸体接触 (3)有无剥食或猎捕啮齿类及其它动物 (4)有无被跳蚤叮咬的可能 (5)发病当时是否为当地鼠疫流行季节 (6)当地曾否发现病死啮齿类或其它动物 (7)当地是否有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 (8)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

12、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临床诊断 (1)医疗卫生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鼠疫的各种临床表现,保持高度警惕性。 (2)在疫区流行季节,遇到类似病人应首先怀疑鼠疫,然后进一步检查确诊。 (3)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疑似鼠疫 (4)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采取初步隔离等措施。 (二)、各型鼠疫的诊断要点 1、腺鼠疫 急性淋巴腺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肺鼠疫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3、败血型鼠疫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肠鼠疫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候症群。 5、皮肤鼠疫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疱,周边呈灰, 黑 色,基

13、底坚硬,水疱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6、脑膜型鼠疫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增高、脑脊液混浊。 四、鼠疫的治疗 (一)、腺鼠疫链霉素用量一般为23g/日,首次肌注 1.0g,以后每 46 小时 0.5 g。 病人全身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应继续用药3 5 天,以防止复发。 (二)、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链霉素 46g/日,每 46 小时注射1.0g ,持续用药35 天后, 根据患者体温, 全身和局部症状好转情况逐渐减量用药至痊愈。为了彻底消灭体内鼠 疫菌,防止再燃,应在各种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35 天,最后经血、痰检菌阴性后方可停 药。 (三)、其它抗菌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14、、氯霉素及喹诺酮类等治疗 鼠疫也有可靠疗效。可单独或联合使用。链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型鼠疫和眼鼠疫可 用氯霉素替代链霉素或与链霉素联合使用。剂量为50mg/kg/ 日,分两次静滴,症状好转后 改为口服,每日4 次。一般不会发生骨髓抑制。 对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四环素替代。成人口服剂量为每日3040mg/kg 体重,分46 次服用,病情缓解后,可将剂量减为每日25 30mg/kg 体重,分4 次口服直到第10 疗日。 持续高热者静脉点滴15mg /kg 体重 /日,体温正常后改为一般剂量口服数日,以巩固疗效。 孕妇和儿童可选用庆大霉素治疗。 4 / 5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四)、预防性治

15、疗肺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 分泌物及血液者, 以及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如果时间在6 天之内, 均应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等。 (五)、病人出院标准 腺鼠疫体温恢复正常,一般症状消失,淋巴结肿完全吸收或仅残留小块能够移动的硬 结。经过3-5 天的观察,病情无反复。 皮肤鼠疫及淋巴结肿破溃者,创面清洁并已基本愈合,经3 次局部检菌阴性(每隔3-5 天检查 1 次) 。 肺鼠疫体温恢复正常后,一般症状消失,咳痰及咽部分泌物连续3 次以上(每3 日 1 次)阴性。 五、预防 (一)、 鼠疫预防 灭鼠灭蚤,预防动物间鼠

16、疫,隔离鼠疫病例,预防传播。 (二)、疑似病人均应报告疫情 肺鼠疫须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控制鼠间鼠疫。灭蚤以切断传播途径, (三)、个人防护 进入疫区居留者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2 周前接种菌苗, 工作时,作装二级防护服。 接触病人者可用药物预防。如接肺鼠病人者,作装三级防护服。 预防服药:链霉素每天1g 肌注,或磺胺嘧啶4g/d 分,4 次口服。如肺鼠疫用药建议: 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 (四)、鼠疫疫苗预防 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疫苗是用鼠疫弱毒菌(EV)株生产的活疫苗,每人份含菌7-9 亿, 活菌率不低于45%,每支安瓿有10 或 20 人份两种规格,冻干疫苗为白色或淡黄色疏松体。 加入氯化钠注射液后在半分钟内应完全溶解。本疫苗用于鼠疫的免疫预防。系采用鼠疫菌弱 毒菌株经培育后冻干制成,免疫后可诱发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用以预防鼠疫。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