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9050754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地方标准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编 制 说 明一、任务来源为了制定科学合理、操作简易的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湖南省农业农村厅2019年提出了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制定申请,并于2020年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将湖南省地方标准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列入2020年度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湘市监标函2020 21号)。该标准制定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参与共同起草。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协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并且聘请了湖南省标准化协会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参与了标准制定全过程。按照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

2、规程的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要求,结合节氮高效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经验成果,编写了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草案。二、制定标准的目的、意义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3%的人口,其中水稻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中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对水稻单产提高和总产量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肥对世界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40%70%,平均贡献率为50%。水稻生产上化肥的施用及其生态效应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湖南省水稻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一季杂交稻略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30%。一季杂交稻因其生长势强、生物产量高而对肥料的吸收较多,生产上存在偏施氮肥、氮肥过量施

3、用等问题,进而造成了氮肥利用率下降,倒伏严重,病虫害加剧,水稻生产效益低以及面源污染等一系列不良影响。针对一季杂交稻的生产特点,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及可操作性强的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切实减少湖南一季杂交稻生产中氮肥投入,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技术地方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空白。因此,率先制定该地方标准对于促进湖南省该种植模式丰产高效、品质安全、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推动湖南省水稻产业量与质的协同发展。三、制定标准的原则1、合规性原则制定本标准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国家、省政府有关农业和标准化方面的政策规定。2、科学性原则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

4、收集各方面的意见,标准中的种子处理、栽培管理、施肥、有害生物控制都有翔实的试验数据,以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做依据,确保指标的设置具有科学性。3、安全性原则统一规范了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栽培管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指标要求,在具体操作上实施了统一的标准,保证样品检测的可靠性。4、可操作性原则本标准所确定的术语和定义、各项要求应符合我省农业生产的特点特色,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四、标准制定的过程1、前期准备工作地方标准2020年3月立项批复后,4月开始了标准起草筹备工作。确定本标准制定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参与共同起草。成立编制组,制定了工作计划,起草人员由郭夏宇

5、、张玉烛、马国辉、粟文俊等组成,确定了人员分工,确定了制定的方法与思路,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与目标。2、开展试验研究 2018年5月-2020年10月,本标准相关试验从2018年开始,在常德市澧县农业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澧县进行了连续3年的节氮增效试验与示范,积累了多年的试验数据和经验,为制定标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数据基础。3、标准起草2020年4月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及相关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共同起草了标准中涉及的品种选择与处理、栽培管理、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内容。同时,编制组进行了两轮标准意见征求,征集意见的单位或部门有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6、、长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8个,征集意见的专家达10位,期间共收集意见15条,经分析采纳8条,无意见的回复7条。编制组针对反馈意见,经过分析、整理,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逐项修改和完善,起草完成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初稿。4、编制标准送审稿2020年10月,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拟在湖南省市场监督重标准化处的领导下,邀请有关专家召开标准审查会,对标准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建议。五、制定标准的依据 在编制该项标准的过程中,标准编制工作组遵循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写要求,坚持引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在指标的选取上,参考了

7、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当地部分企业的企业标准,做到了规范性技术要素和技术指标选取科学合理、有据可依。主要引用的规范性文件如下: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8246-87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GB/T 23348-2009 缓释肥料;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HJ 555 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等。六、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1、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湖南一季杂交稻的生产。2、 标准的主要内容 (1)本标准规定了杂交稻的术语和定义、种植环境条件、栽培与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田间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2)标准第4章“因地制宜,选择良种”,介绍了优质杂交稻品种

8、选择,选用高产、优质、多抗(耐)病的种子育秧以及具体的杂交稻品种选择。 (3)标准第4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介绍了播种时期杂交稻种子处理、催芽,秧田选择与管理,播种及苗期管理。 (4)标准第4章“合理配置、增苗增密”,介绍了移栽时期大田处理,合理密植的具体方法。 (5)标准第4章“减氮施肥,速缓搭配”,介绍了施肥原则与具体肥料减施方式、方法。 (6)标准第4章“科学管水,以水调肥”,介绍了一季杂交稻全生育期水份管理的方式、方法。 (7)标准第4章“化学调控,促抑结合”,介绍了一季杂交稻防止倒伏所用物化产品及具体使用时期、方法。 (8)标准第4章“综防病虫,节本高效”,介绍了一季杂交稻防治原

9、则以及具体农药使用方式、方法。 (9)标准第5章“田间管理档案”,根据水稻生产及农业标准化的先进做法,提出了田间档案管理要求。七、标准结构框架本标准文本包括的主要章节内容如下: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栽培管理技术5田间档案管理6 资料性附录 一季杂交稻田间档案记载表 八、与其他标准的关系目前,我国暂不存在与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相类似的线性有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湖南省地方标准,节氮高效栽培技术标准缺乏,我省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亟需出台相关技术规程标准予以规范引导。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尽量直接引用的方式或修改引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确保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协调、相衔接。 九、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制订过程中,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本体系标准及多种相关基础衔接,遵循了政策性和协调统一性的原则。 十、标准预计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建立科学合理及可操作性强的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规范一季杂交稻节氮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切实减少湖南一季杂交稻生产中氮肥投入,对于促进湖南省该种植模式丰产高效、品质安全、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推动湖南省水稻产业量与质的协同发展。 标准编写组2020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