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9049063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再现-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2019 江西真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全面实施素质教育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实施终身教育D.消灭一切阶级2.【2018 江西真题】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A.苏霍姆林斯基B.伏尔泰C.卢梭D.杜威3.【2018 江西真题】“教育目的应该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是( )的观念。A.洛克B.孔德C.柏拉图D.涂尔干4.【2018 江西真题】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

2、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A.德智体B.德智体美C.德智体美劳D.德智体劳5.【2017 江西真题】我国古代培养“君子”的目的决定了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目的( )的具体表现。A.导向功能B.选择功能C.控制功能D.评价功能6.【2017 江西真题】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属于文化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柏拉图C.斯宾塞D.斯普朗格7.【2017 江西真题】关于素质教育内涵理解不正确的观点是(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教育C.素

3、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D.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8.【2016 江西真题】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卢梭C.涂尔干D.洛克9.【2016 江西真题】我国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 )。A.接班人B.建设者C.建设者和接班人D.劳动者10.【2015 江西真题】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面向全体学生B.是否促进学生个体发展C.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D.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成绩11.【2014 江西真题】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观点的是( )。A.柏拉图B.

4、凯兴斯泰纳C.卢梭D.亚里士多德12.【2014 江西真题】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 )。A.教育政策B.教育价值取向C.教育模式D.教育方法13.【2013 江西真题】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14.【2013 江西真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15.【2012 江西真题】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性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

5、.教育组织形式16.【2012 江西真题】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A.学习能力B.应用能力C.操作能力D.创新能力17.【2011 江西真题】( )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A.义务教育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评价18.【2011 江西真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智力劳动B.体力劳动C.接受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2010 江西真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6、设者和接班人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20.【2010 江西真题】教育目的存在多种价值取向,以下不属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爱伦凯B.卢梭C.帕克D.斯普朗格21.【2010 江西真题】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D.生活教育理论二、简答题1.【2013 江西真题】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2.【2011 江西真题】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三、案例分析题1.【2017 江西真题】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现象频繁出现,教育主

7、管部门屡禁不止。张老师是某县重点中学语文老师,2 年前,贷款买了一套商品房。为了还贷,张老师利用双休日及周一至周五晚上时间,在租的房间内,招收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李老师是该县重点小学有名望的数学老师,她班上一些家长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现考上重点中学的愿望,请求李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为了满足家长需要,李老师利用双休日及周一至周五晚上时间,在家里为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张老师和李老师的行为在老师中引起了广泛议论:有些老师认为,教师工资待遇较低,适当开展一些有偿家教补贴家用也是无可非议的;有老师认为,应家长要求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活动,主观上不存在过错;也有老师认为,打着

8、素质教育旗号,从事应试教育活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这是师德缺失的表现;还有老师认为,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是另一种课外辅导活动形式,只是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学校课外活动的要求开展活动,不应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事件曝光后,教育主管部门重申严禁一切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并分别给予张老师和李老师相应的行政处分。【问题】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请根据素质教育理论,阐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2.【答案】C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

9、得推崇的模范。”3.【答案】A“教育目的应该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是洛克的观念。4.【答案】B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答案】B教育目的的作用是导向、选择、控制、激励、评价。选择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影响着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选择。“四书”、“五经”正是在教育内容上的选择。6.【答案】D文化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狄尔泰和斯普朗格。7.【答案】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8.【答案】C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个人

10、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9.【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0.【答案】C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11.【答案】A 凯兴斯泰纳的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造就对国家有用的公民

11、;在教育上卢梭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是柏拉图的观点。12.【答案】B 素质教育本质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在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变革。故本题选B。13.【答案】C 教育目的的作用是导向、激励、评价。14.【答案】B 本题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5.【答案】C 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16.【答案】D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要大力实施创新教育。17.【答案】C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

12、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所以本题选 C。18.【答案】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本题选 D。19.【答案】D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特点;(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5)培养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所以本题选 D。20.【答案】D 斯普朗格是文化本位论的代表。21

13、.【答案】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二、简答题1.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地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地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三、案例分析题1.答: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是:(1)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是使每个学生开发潜

14、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应试教育是以通过考试和选拔为目的。如案例中的李老师为使学生考上重点学校去补课,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2)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案例中的老师进行补课,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而言的,是典型的应试教育。(3)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培养,而应试教育通常只是强调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如案例中的老师补课通常只是针对语数外等学科。对于德育、体育、美育不会补课,这就只强调部分发展。总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教育在于: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而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