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r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038941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r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r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r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r(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5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r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

2、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 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 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 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

3、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

4、;用来抵御严寒. 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草兔子鹰落叶蚯蚓小鸟 4、自然保护区. 答: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四、简答 . 1、 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答: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 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 平衡 . 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

5、;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 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 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 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 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 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 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保护草

6、原;合理放牧 . 2 / 5 第二单元光 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太阳位置最 (高)时影子最(短); 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 万)千米 . 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

7、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9、(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 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 千万度) . 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 快). 二、解释概念. 1、 光源 :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投影 :从不同侧面照射

8、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 三、举例 . 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皮影戏、手影表演、 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汽车反光镜医生带的额镜潜望镜 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答:放大镜望远镜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 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 四、简答 . 1、影子有什么特点? 答:影子会随着

9、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 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 影子在西偏南; 中午太阳偏南; 影子就偏北; 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 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 子最短 . 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 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10、. 4、光有哪些特性? 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能反射.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 亮度 .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8、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 答:夏天温度高; 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 所以穿起来较凉爽. 而冬天温度低; 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 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9、宇航服的颜色与光

11、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 3 / 5 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10、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五、画图并分析. 1、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2、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3、潜望镜光线图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一、填空: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 、丘陵 、平原 和盆地 ;西藏地处 高原 ;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 ;内蒙古的 大草原 很宽广;一望无边. 2、地球上 海洋 多; 陆地 少.海洋 在地形图上用 蓝色表示;用 绿颜色表示 平原 .中国的西部多 高山 ;东部

12、多 平原 . 3、2007 提 4 月 2 日所罗门 群岛发生里氏8 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 的岛屿 突然拔高了3 米.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 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 和地震 .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 、地幔 、地核 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 内.火山活动与 地幔 和地壳 有关 . 6、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 ;压力越来越 大 . 7、由于受 水、 大气 、气温 或 动植物 的作用;岩石风化.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形地貌 . 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 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 一片;后来才

13、出现陆地 的. 9、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 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 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1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 ;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如 海南第一山 ;云南的石林 ;黄山奇石 等. 11、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 ;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这些细小的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 土壤 . 12、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 ;其次是 沙 ;接着是比沙还小的 粉沙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 13、土壤是 沙、小石子 、黏土 、腐殖质 、水和空气 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 和

14、 生存空间 ;也为人 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 14、土壤是由 沙、小石子 、黏土 、腐殖质 、水和空气 等物质构成的 . 15、土壤中还有腐殖质 和盐分 .腐殖质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 物质; 盐分 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它们都是 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 16、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 侵蚀 的开始 . 17、在自然界;地表的地形常常不是很平 的;各处植被覆盖的程度 也不一样;天空中的降雨量 也有大有小 .土地 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8、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 和沟壑 . 19、侵蚀 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

15、壤流失 ;而沉积 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侵蚀 和沉积 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 地形地貌 . 20、除了流水;还有其他自然力如风 、冰川 、海浪 等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21、流水 、风、冰川 、波浪 、和 重力 等都会 侵蚀 土地; 侵蚀 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 ;改变了 地形地貌 ;同时对人 类的 生产生活 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 2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 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二、名词解释: 1、风化: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腐殖质: 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

16、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 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 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冷和热的作用水流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 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4 / 5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 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