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参照]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9038935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参照]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参照]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参照]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参照]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参照]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参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参照](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措施 (第五版) 为防范疫情经航空途径传播,进一步指导运输航空公司 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满足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 国际人员往来增多的实际需要,按照“精准防控、精准施 策”的原则,调整有关防控策略,强化具体防控措施,特 此制定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 一、航班防控风险评估及分级化管理 (一)国内航班防控风险评估 1. 国内航班原则上不再分级,执行常态化防控管理措施。 2. 国内航班始发地若再次出现局部疫情反弹,根据始发地 当地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应级别或有关要求,按照不同 航班风险级别的要求采取防控措施。具体如下: (1)始发地当地有关部门发布 I 级响应

2、后,按照国际/ 地 区 高风险航班的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2)始发地当地有关部门发布 II 级响应后,按照国际/ 地 区中风险航班的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3)其他情况按照国内常态化防控管理措施执行。 (二)国际 / 地区航班防控风险评估 1. 国际 / 地区航班实施分级差异化管理,根据始发地疫情形 势、航班航程、客座率等指标综合评分,将运输航班防控风 险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级。同时根据旅客健康 1 / 24 证明等情况对部分国际 / 地区航班评分进行校正,具体评分 及校正方法参照附表 1 、2。 2. 国际 / 地区航班的根据风险分级的原则,在机组人员个体 防护、机上服务和航空

3、器环境卫生等方面实施差异化防控, 优化资源配置。 3. 航班风险分级应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实时调整。 二、国内航班常态化防控措施 (一)机组人员执勤期间防控措施 1. 国内航班机组人员的防护标准参考附表 3 。 2. 佩戴口罩注意事项 (1)佩戴口罩紧贴面部,完全罩住口鼻。佩戴期间和摘口 罩时,手不能触摸口罩外面,避免手污染。 (2)口罩被分泌物浸湿或其他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更 换前后均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3)废弃口罩置于专用垃圾袋中,航后集中处理。 3. 机上服务注意事项: (1)乘务员应避免在无有效防护下与旅客近距离接触。 (2)机组人员在用餐前、使用盥洗间后、接触旅客前后应 加强手部清

4、洁消毒,使用含醇类消毒湿巾或非醇类免洗手消 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3)打喷嚏或咳嗽时,尽量低头或转头避开周围旅客及机 组人员,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2 / 24 (4)条件允许时设立机组人员专用盥洗室,如不能满足上 述要求,应在机组人员使用盥洗室前后做到一人一消毒。 4. 机组人员应随时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异常状况及时上报。 (二)旅客航空出行防控措施 1. 体温检测 旅客登机前应做好手部清洁卫生,使用校准后的非接触式体 温检测设备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同时做好症状观察,如发 现有发热( 37.3)、乏力、干咳等症状的可疑旅客, 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并配合做好可

5、疑旅客的交接工作。 2. 飞行中防控建议 (1)飞行中全程佩戴口罩,非必要情况下不摘口罩。 (2)用餐前、使用盥洗间后应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未经 消毒时避免接触自己口鼻和眼部。 (3)飞行中若自觉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 向乘务员寻求帮助。 (4)废弃口罩不得随意丢弃,应置于垃圾袋内并密封。 ( 三) 机上服务防控措施 1. 起飞前和飞行中由客舱机组人员广播机上卫生防控注意 事项,内容至少包括本章第(二)项“旅客航空出行防控措 施” 中第 2 项“飞行中防控建议”的相关内容。 2. 简化服务流程,除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外,可提供正常餐 食。乘务员配餐前后做好手部清洁消毒。 3 / 24

6、3. 机上应为有症状的旅客提供口罩、消毒湿巾、一次性医 用橡胶手套。 4. 安排旅客有序使用盥洗间,避免盥洗间外聚集,等候时 保持适当距离。 盥洗间每 2 小时清洁消毒一次 (或每 10 人 次使用后)。 (四)航空器日常清洁与预防性消毒 1. 航空器经停时应采用湿式法进行航空器清洁,航后做一 次彻底清洁,并至少每月做一次预防性消毒。 2. 航空器清洁人员、消毒人员个人防护标准,参考附表 3 , 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或经培训后上岗。 3. 航空器具体清洁方式参考附表 4 ,如条件有限,应优先 考虑盥洗室和厨房的清洁。 4. 预防性消毒操作规范和消毒剂选择,参考附录 1 。 三、国际 /地区航

7、班分级化防控措施 (一)机组人员执勤期间防控措施 1. 个人防护装备 (1)根据航班风险分级,机组人员采取不同防护标准,具 体参考附表 3 。佩戴个人防护的注意事项如下: (2)口罩紧贴面部,完全罩住口鼻。佩戴期间和摘口罩时, 手不能触摸口罩外面,避免手污染。 (3)口罩被分泌物浸湿或其他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更 换前后均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4 / 24 (4)飞行机组在驾驶舱及机组休息区时应戴口罩。高风险 航班机组人员至少每 4 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或视需随时更 换)。 (5)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每次使用后应消毒干燥处 理,如果护目镜带有防雾膜,应避免使用消毒剂擦拭,建议 先清水冲洗,在

8、室内无人条件下,使用紫外灯消毒,保持 近距离直接暴露照射 30min 以上。 (6)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后均放置于专用垃圾袋中, 按照航班目的地机场要求封装,并与地面做好交接。 2. 机上服务时防控措施 (1)乘务员尽量分区域服务,分区管理,非必要时避免人 员交叉,同时乘务员与旅客、乘务员之间应避免在无有效防 护下的近距离接触。 (2)高风险航班仅提供必要机上服务,飞行机组人员工作 区、旅客乘坐区、 机上隔离区应由不同乘务员提供机上服务。 (3)接触旅客前后应加强手部清洁消毒,使用含醇类消毒 湿巾或非醇类免洗手消,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 触口鼻眼。 (4)打喷嚏或咳嗽时,尽量低头或转

9、头避开周围旅客及机 组人员,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5)在接触或处理垃圾后,应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 下洗手,再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5 / 24 (6)飞行机组人员应减少出入驾驶舱,尽量使用内话系统 交流,避免近距离接触。 (7)机组人员应避免两人邻座同时就餐,餐前应进行手清 洁消毒。 (8)机组人员使用单独盥洗室,并减少盥洗室的使用频率。 3. 机组外站健康管理 机组人员驻外站时注意个人防护,严密关注身体健康状况, 在高风险国家 / 地区驻站期间尤其加强防控意识。建议如下: (1)机组人员驻外期间,不应出入人员密集场所,减少不 必要的外出。如需外出,应向机长报告。机长每日向公司相

10、关部门报告机组人员活动轨迹。 (2)乘务长每日统计机组人员体温情况,严密监测健康状 况,有异常及时上报。 (3)驻外期间,应避免聚餐,提倡单独就餐。建议实行点 餐送餐制,并由专人取餐,避免多人取餐造成人员聚集。如 需在食堂就餐,尽量加大座位间隔(1 米间距),错位而 坐或背对而坐,进餐期间不得交谈。 (4)驻外期间机组人员除单独居于室内时,均应做好个人 防护。避免前往通风不良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乘坐电梯(避 免 直接接触电梯按钮)、与人员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及护目 镜,尽可能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5)房间内应勤通风,尽量避免使用中央空调。注意室内 6 / 24 清洁卫生,每日清扫垃圾,不要将餐

11、厨垃圾滞留室内,避免 潜在的室内空气污染及病原微生物传播。首次入住时应对 房间内高频接触的物表进行消毒(如:门把手、电源开关、 座椅扶手等)。 (6)从公共场所返回应及时进行手部清洁消毒,降低病原 微生物经间接接触及消化道传播的风险。 (7)航空公司应做好疫情信息通报工作,及时告知机组人 员当地疫情变化动态。并做好机组人员防护用品的保障工 作,防护物资应配足配齐。 (8)外站(办事处)应做好机组执勤期间各项保障工作, 确保饮食和相关生活必需品供给,减少机组人员不必要的外 出。 (二)旅客航空出行防控措施 1. 体温检测 (1)旅客登机前应做好手部清洁卫生,使用校准后非接触 式体温检测设备对旅客

12、进行体温检测,同时做好症状观察, 如发现有发热( 37.3)、乏力、干咳等症状的可疑旅 客,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并配合做好可疑旅客的交接 工作。 (2)对于航程 4h 的高风险航班,飞行期间应进行一次机 上体温检测,如发现有发热(37.3)、乏力、干咳等症 状的可疑旅客,应按照本指南机上紧急医学事件应急处理 7 / 24 办法实施处置,并及时通知目的地机场,落地后配合做好 可疑旅客的交接工作。 2. 飞行中防控建议 (1)飞行中全程佩戴口罩,非必要情况下不摘口罩。 (2)舱内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减少盥洗间使用频次,按照 机上乘务员指引有序使用盥洗间,使用后及时做好手部的清 洁消毒。 (3)用餐

13、前、或接触舱内物体表面,尤其座椅扶手、盥洗 间门把手等高频物表后,应及时做好手部的清洁消毒,未经 消毒 时避免接触自己口鼻和眼部。 (4)飞行中若自觉发热、咳嗽、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 向乘务员寻求帮助。 (5)个人废弃的防护用品(如口罩、一次性手套等)不得 随意丢弃,应置于专用废物袋。 (三)机上服务防控措施 1. 区域设置 (1)国际 / 地区航班应预留后三排座位,作为机上应急事件 处理时设置隔离区使用。尽量安排旅客分散就坐。高风险航 班客座率原则上不得超过 75%。 (2)设立专用盥洗室 机舱前部设立机组人员专用盥洗室,如不能满足要求, 应对 8 / 24 机组人员使用盥洗室前后做到一人

14、一消毒。高风险航班,如 条件允许应设立两个机组人员专用盥洗室,飞行和客舱机 组人员区分使用。机舱后部右侧盥洗室为隔离人员专用。 2. 防控信息宣讲 起飞前和飞行中由机组人员广播机上卫生防控注意事项,内 容应至少包括本章第(二)项“旅客航空出行防控措施”中 第 2 项“飞行中防控建议”的相关内容。 3. 餐食服务 (1)低风险航班:提供正常餐食服务,可提供热食,不提 供冷菜、冷荤及食用冰块,客舱机组人员配餐前后均应做好 手部清洁消毒。 (2)中风险航班:简化配餐流程,不提供冷菜、冷荤及食 用冰块,可提供预包装食品。 (3)高风险航班:建议在旅客登机时(前)提供预包装食 品及瓶装饮用水,除特殊需求

15、外,机上不再提供餐食服务。 鼓励旅客按单双列分批次用餐。 4. 防护及相关用品供应 (1)机上为有症状的旅客提供口罩,提供消毒湿巾、一次 性医用橡胶手套。 (2)为安置在隔离区的可疑旅客提供必要的医用防护用品。 (3)高风险航班取消报刊杂志的供应,除特殊需求外不再 提供毛毯、靠枕等用品。 9 / 24 (4)高风险航班应在座位口袋中增配防护用品废弃收集袋。 (5)航程 8h 的高风险航班,推荐为每位机组人员提供专 人专用的用品套装。 5. 盥洗间使用 (1)安排旅客按序使用盥洗间,避免盥洗间外聚集,等候 时保持适当距离。 (2)按不同航班分级,对盥洗间按不同频次进行消毒,消 毒完成后及时做好手

16、部清洁消毒。 (3)低、中风险航班每 2 小时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或每 10 人次使用后) ;高风险航班每 1 小时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或 每 5 人次使用后)。 6. 其他事项 (1)高风险航班,航空器空调系统应在飞行期间调至最大 新风量,确保舱内空气高效循环。 (2)机上所有废弃一次性防护装备均置于专用垃圾袋中, 按照航班目的地机场要求封装,并与地面做好交接。 (四)航空器日常清洁与预防性消毒 1. 航空器日常清洁 (1)航空器经停时应采用湿式法进行航空器清洁,航后应 进行一次彻底清洁。 (2)航空器具体清洁方式参考附表 4 ,如条件有限,应优 先考虑盥洗室和厨房的清洁。 10 / 24 (3)航空器清洁人员个人防护标准,参考附表 3 。 2. 航空器预防性消毒 (1)航空器航后应进行预防性消毒,低、中风险航班至少 每周消毒一次,高风险航班在每次航后均进行预防性消毒。 (2)如有条件,高风险航班应定期开展航后消毒效果评价。 (3)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或经培训后上岗,消毒人员 个人防护标准,参考附表 3 。 (4)预防性消毒操作规范和消毒剂选择,参考附录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