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2)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8994907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文言文》(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文言文》(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文言文》(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文言文》(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文言文》(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文言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文言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岁时, 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 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 su)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 z)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 (y)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 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注释 1、候:拜访,问候。2. 履行:实践,做。3、绥:安,安抚。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5、师:学习。6、尝:曾经。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8、法:效法,仿效。9、称:称赞,赞不

2、绝口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 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 “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 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

3、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二、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 zhang 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 b , 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 (shu? ,夏历每月初一日 ) 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 y ,拱手礼 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注释舍:住处。嬉:游戏。所以:用来。处 : 安 顿 。复:再,又。是:这。焉:在那里

4、。译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 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 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后来,大家就用“孟母

5、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三、揠苗助长宋人有闵( 1)其苗之不长( 2)而揠( 3)之者,芒芒然( 4)归,谓( 5)其人( 6)曰:“今日病( 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 9)而往(10)视之,苗则槁( 11)矣。天下之( 12)不助苗长者寡( 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 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 15)无益( 16),而又害之。注释 1 、闵( mn)同“悯”,担心,忧虑。2、长(zhng)生长,成长。3、揠( y)拔。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5、谓:对 , 说6、

6、其人他家里的人。7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9、趋快步走。9、10、往去,到 . 去。11、槁( go)草木干枯,枯萎。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14、耘苗:给苗锄草15、非徒非但。徒,只是。16、益:好处。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

7、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启示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 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四、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1 祠(

8、 c):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3. 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类似壶。3相谓:互相商议。4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5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6. 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6子:对人的尊称,您;你。7. 安能:怎么能;哪能。7为:给;替8. 遂:于是;就。8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9. 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10. 终:最终、最后。译文古代楚国

9、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 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 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揭示道理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

10、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五、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并:连同。2. 去:去除,去掉。3. 欲:想要。4.坐:因为,由于。5. 或:有的人。6. 而:表转折,此指却7. 曰:说。 8. 北人:北方人。 9. 以:用来。 10. 强(qi ng) :本文中指“勉强”。11.仕:(仕途

11、)在 , 做官。12.啖:吃。13.并壳:连同皮壳。14.啖:食用,此可指吃。15.何:哪里。16.识:知道。17.答:回答。18.护:掩饰。19.短:缺点,短处。20.席:酒席21.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

12、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 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北人食菱的道理1. 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 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2.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

13、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六、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注释字词更:改变闻已:听罢益:增加所以:表原因缘:因为空:空口薄暮:靠近傍晚具:准备好,准备口爽:口味败坏昔:从前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 是因为有了盐。 ”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 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文言知识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