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历史选修1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992560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整理历史选修1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整理历史选修1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整理历史选修1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整理历史选修1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整理历史选修1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整理历史选修1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整理历史选修1B《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雅典的地理位置1位置:希腊阿提卡半岛;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2地形:小块的平原(多山、多岛、多港、多人、少地);3物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二、梭伦改革的原因: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政治): 原因:政治上:贵族把持首席执政官和长老会议(贵族掌权),公民大会无权(平民少权)。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等方式使平民沦为“六一汉”直至债务奴隶。表现:前632年,平民暴动一度占领卫城,最后遭镇压.影响:给统治者敲响警钟,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工商业的发展(经济):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表现: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

2、易日趋繁荣。影响: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一些沿海平民和贵族.;经商地点:地中海和黑海。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要求彻底改革;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萨拉米斯岛的丧失(客观):梅加腊占领了萨拉米斯岛,严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主观)梭伦成为执政官的原因:外因:雅典社会动荡阻碍经济的发展;其他城邦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萨拉米斯岛的丧失引发愤慨(契机);前594年平民与贵族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内因:假扮疯诗人鼓起公民的爱国精神;指挥军队夺回萨拉米斯岛从而树立威望。梭伦当选:前 6C初(前594年)第2课除

3、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改革目的:消除雅典的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二、改革措施:经济方面:1.颁布“解负令”。内容:废除债务奴隶和“六一汉”制。2.限制土地兼并,杜绝侵占财产;内容: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3.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内容:农业;手工业;商业。政治方面: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内容: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越多2.推行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影响)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成为希腊最繁荣的城邦 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4、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梭伦改革-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形成,伯利克里改革-最终形成。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和贵族势力仍然存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经济: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变法运动兴起。3.军事: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二、风

5、起云涌改革和变法春秋时期的改革齐国管仲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不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本质: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成效: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初亩税:内容:不论公田和私田,都征收实物税;本质: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魏国李悝变法:内容:经济: 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和生产; 推行“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加强法治;成效: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楚国吴起变法:内容:政治:I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II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III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IV严格吏治;成效: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6、。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变法原因)客观原因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必要条件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要求”;主观原因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措施积极作用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司法制定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

7、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三、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1.原因:贵族的抵制、破坏;秦孝公去世;2.过程:I.338BC秦惠王下令捕拿商鞅;II商鞅起兵被杀。二、富国强兵的秦国(评价)总的意义:推动了社会进

8、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1、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三.商鞅变法的的历史局限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3.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商鞅变法的严峻的刑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的影响,如“焚书坑儒”政策。孝文帝改革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

9、崛起:兴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东晋建立代国。发展: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399年拓跋珪称道武帝,巩固新生政权:对外:武力征服;对内:参照汉族政权统治方式:I经济上:实行编户;授田劝农;II政治上:仿汉官制;重用儒生;III思想文化上:兴办太学。2.北魏的统一:标志: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影响:初步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生产发展和民族融合。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激化: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赋役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2.民族矛盾激化: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3.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起义不断

10、.三、改革的推动力统治者因素1.冯太后: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精心培养孝文帝拓拔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临朝听政,推行初步改革;2.孝文帝: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在冯太后培养下,精通汉文化,通过比较鲜卑文化,坚定改革信念;勤于政事,关心民生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要巩固统治(改革目的),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卓有成效的新制特点: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建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1.俸禄制:原因:吏治黑暗,贪污成风,影响财政收入,加深矛盾;目的: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11、内容:由国家征收统一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影响:吏治好转,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均田制: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影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和粮食产量,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三长制”: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影响: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国家对人民推行均田制。4.租调制:目的: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新生政权;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量的租和调;作用:增加

12、了政府的租调收入。二、巧设计迁都洛阳1、原因: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2.迁都过程: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三.移风易俗1.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2.内容: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讲汉话:要求朝臣讲汉话,30岁以下严格执行;改汉姓: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通婚姻:提倡鲜卑人同汉人通婚;改籍贯: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

13、合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多;经济作物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2.手工业:丝织业和制瓷业繁盛。3.商业:洛阳多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贸易恢复;对外贸易长足发展。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含义: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的规定制度,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强调和固定。措施: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模仿汉族官制,将北魏制定为九品,改变官职名称,修订法律,废除残酷律行。三、民族

14、的交流和融合1.交流与融合:鲜卑族学习汉族:牧民变为农民,贵族转为地主;生产、生活、习俗中原化;汉族学习鲜卑族:生产特别畜牧业生产;文学、生活融入鲜卑色彩。2.意义: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宗教改革-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而教会却倡导轻商思想;2.政治:西欧各国强化王权而教会是各国强化王权的障碍;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而教会却实行专制;4.天主教会:腐败奢侈;5.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第二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原因: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直接原因)。2.内容:提出“因信称义”学说,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实质);主张简化圣礼,神甫可以娶妻;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世俗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3.实践:公布九十五条论纲;翻译圣经成德文;蔑视教皇权威,焚烧教皇令,并娶妻;创立了路德教。4.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作用)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