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2 金木水火土教案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48991707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2 金木水火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2 金木水火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2 金木水火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2 金木水火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2 金木水火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2 金木水火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2 金木水火土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2 金木水火土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和横、竖2种笔画。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l 重点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l 难点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本课的课文是一首颇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儿歌,从基础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到基本的物质“金、木、水、火、土”,从空间的“天地分上下”,到时间上的“日月照今古”。无不透露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为一名中国

2、人的自豪:1.识字。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 下”。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读准字音,借助图片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生字的含义(用生字口头组词)。2.写字。认识田字格。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认记。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注意生字的每一个笔画的形状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把字写规范。3.朗读指导。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能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金木水火土”可以读得略重。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程度。让学生知道“朗读”和“背诵”的不同要求。在朗读

3、和背诵中体会儿歌的含义l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l 教学课时1课时第1课时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实际、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2.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音频激趣,朗诵导入。教师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23遍。师:同学们听清音频里面的内容了吗?(让孩子提取所获得的信息)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朗读课文,理解韵文。1.初读课文,培养朗读习惯。(1)出示课文,教师示范读。(2)把课本翻到第7页,拿好课本,坐端正。教师带读

4、,读正确,读流利。(齐读)(3)小朋友们真能干,刚才把课文一句句地读出来了。生字宝宝换地方了,你还认识吗?一 二 三 四 五 上 下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反复读,读准字音。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字口头组词。2.再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小组合作思考、讨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2.你读懂了什么?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一 二 三 四 五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我们还能用我们的手指表示这五个数字,做好玩的游戏呢!跟着教师一起做课中操:左右手各伸 出食指搭在一起,变成什么了

5、?(屋顶)两个手指像什么?(剪刀)左右各三个手指像什么呢?(螃蟹)各四个手指呢?(老爷爷的胡须)各五个手指呢?(老鹰的翅膀)(2)第二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金 木 水 火 土古代的人认为五行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几种物质。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3)第三行“天地分上下”中“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天地代表着我们生活的空间。(4)第四行“日月照今古”中“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今古”指的是今天和古代,意思是从古至今。这里代表时间。4.齐声诵读。(1)教师提示: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

6、2)分组比赛读。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三、识记生字,认识横竖两种笔画。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教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确地记住它们?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预设:(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一、二、三”的字理演示动画。(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

7、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并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四、教师总结。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这份文明传承下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五、课后作业。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经过反复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背诵课文,

8、课下反复朗读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第2课时1.认识田字格,能够按照正确的姿势书写生字。2.会写“一、二”等四个生字。一、复习书写姿势,导入新课。1.正确的书写姿势:坐姿:头正、肩平、背直。距离三个一:一尺(眼睛和书本的距离)、一拳(身体和书桌的距离)、一寸(手指和笔尖的距离)2.学念坐姿歌:写字坐姿歌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脚放平,胸离桌子一横拳,眼离桌子一尺距。教师教育学生严格按照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从基础开始,扎实好基础。二、认识田字格。1.教师课件出示田字格,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中横中线和竖中线。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利用田字格拍手歌认识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9、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认识田字格,掌握田字格每部分的名称,为写好字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正确的握笔姿势。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好朋友就是我们的铅笔。瞧,教师现在把它握在了手中,请小朋友仔细看投影仪大屏幕。2.会握笔的小朋友请举手,不着急拿笔,让它再在笔盒里休息一会儿,跟着教师来念一首儿歌:握笔歌大哥二哥头对头,三哥弯腰下面托,四哥五哥弯弯坐。笔杆斜靠食指根,指实掌虚把笔握。跟着教师一起来认一认这五个哥哥。3.提醒学生注意:腕关节与手臂呈一条直线,不能弯曲。正确的握笔姿势对于孩子写好字尤为重要,正确的示范与讲解可以让

10、孩子更清楚握笔要领,以后还需不断地检查与巩固。四、 指导书写“一、二、三、上”四个字。1.教师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教师示范横: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教师示范竖:从上往下,起笔时稍重,收笔时从重到轻。2.指导书写“一、二、三”字。(1)观察“一”字。(2)描红写“一”字。(3)独立写“一”字。(4)评价。3.观察“二”和“三”每一横的占位,再描红。练写、评价指导。4.指导书写“上”字。(1) 指导读帖。(2)范写。(3)描红。(4)练习。(5)评价。教师从学生开始写字就

11、严格要求学生,经过长期练习,学生方能练得一手好字。五、展示台。展示写得好的同学写的字。师生共同发现好在哪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帮助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们写字有迹可循。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识字、写字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虽然我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书写生字,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虽然会读,但是书写能力不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可能多花一点时间,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一、生动优美的动画展示。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较为困难。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二、重视书写姿势。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