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8991054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2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二十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重庆一模)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解析:选A材料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神圣化”,有利于增加民众对新政权的向心力,故A项正确;B、D两项的标志都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排除;材料中的

2、措施是为了提高新政权在民众中的认同感,故C项错误。2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解析:选A人民日报是党报,材料中“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故A项正确;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文学刊物,故B项错误;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与材料中“1956年8月1日”不符,故

3、C项错误;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教育刊物,故D项错误。3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解析:选B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遭遇了挫折,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错误;从鼓掌表决到法律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故B项正确;人大完善了投票表决方式并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都注重完善民主程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大

4、投票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D项错误。4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解析:选A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5(2019榆林一模)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

5、)时间内容1979年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6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5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9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1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表述笼统,体现不出我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民法典的发展历程,反映不出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民法典发展历程,尤其是担保法和合同法的颁行,反映

6、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单行法是指对单一的人或问题制定的特殊法律,而材料中的民法典适应范围广阔,故D项错误。6(2019成都一模)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决策类型五年计(规)划决策主体决策方式“一言堂”决策二五、三五、四五国家主要领导人个人决策内部集体决策一五、五五、六五政府内部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咨询决策七五、八五、九五政府内部外部精英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集思广益决策十五、十一五政府外部精英公众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

7、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解析:选C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材料是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规划的总体表述,不是计划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经济计划的决策类型并未体现出其影响,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五年规划的决策类型和方式逐渐民主化、集体化和程序化,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五年规划决策主体都是政府主导的,故不能体现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故D项错误。7(2019成都一模)1982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

8、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A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B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解析:选D强调经济,与材料中“针对社会法治涣散”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与材料中“1982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相符,故D项正确。8(2019怀化一模)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

9、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出台()A反映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B反映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C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D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解析:选D材料中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只是针对经济体制改革,而未涉及其他方面的改革,A项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只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体现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故B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是在1992年之后,与材料“1988年”不符,故C项错误;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故D项正

10、确。9(2019山西六校联考)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的协定,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析:选C材料体现不出“一国两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的是大陆与台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两岸达成直航协定,这实际上是两岸经济文化共同需求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故D项错误。10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 000个,投资总

11、额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约3 000个,年均金额约18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B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C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D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解析:选D中国大陆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是大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措施,两岸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是1987年,故C项错误;1992年海峡两岸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11.如图是美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

12、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政策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D揭露美蒋勾结搞“”解析:选B新中国建立后,台海两岸对峙,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材料是为讽刺美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尴尬,而非指责美国的扶蒋政策,故A项错误;漫画反映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国内认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被愚弄了,故C项错误;蒋介石主张“一个中国”,故D项错误。12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

13、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解析:选C“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是在90年代中期,中美关系正常化于70年代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香港回归结果的认识,没有涉及政策问题,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的“香港已死”到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客观上说明了香港的繁荣稳定,这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践,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对香港发展前途的认知变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

14、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国时期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包括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时期的法制建设材料二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

15、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三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摘编自许耀桐载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期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