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8974392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方案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背景为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的实现,根据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方案(环办201027号)、关于印发全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方案的通知(环办2010168号)的安排,要求对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评估,进一步摸清底数,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研究环境对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某县环保局对本次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相当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朱堂珍局长为组长

2、,叶旺森副局长、王永华副局长为副组长,局相关科室同志为成员,环境监察局、环境监测站具体负责同志为成员具体负责此次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工作。1.2工作主要容1、完成全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资料收集与整理,对全县15个镇及1个开发区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全面调查。2、确定3个农村饮用水源地,并进行现场详细调查与了解,汇总相关资料;并完成集镇和3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调查与评估数据库录入工作。3、编制完成工作报告、水源地简介,根据某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际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及建议。1.3结论与建议全县目前共有水厂157家,分布在15个镇、201个自然村,其中县级2家,镇级14家,村级141家,供水规模日供

3、水1万以上有1家,为某县地面水厂,其余均为1000吨/日以下,供水均为地下水。全县总人口80.55万人,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服务人口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5.7%,计52.92万人。集镇和农村地下水环境禀赋良好,近三年来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未发生水污染事故。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以环境质量类为主,但各河流水体均呈轻污染级。饮用水源地存在的问题:一、地下水型水源地1、多头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各乡镇水厂归属部门多,包括建设部门、水利部门、乡镇政府等部门和个人;第二管理部门多,农业面源归农业部门,水资源的管理使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归水利部门、污染源控制归环保部门,水厂的建设归建设部门,水质监测既有卫生

4、部门,也有环保部门。由于归属及运行管理均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各部门均对饮用水源极为关注,都想做好此项工作,各部门关注有余,协调、配合不足,未能形成合力。2、基础建设薄弱,部分水源地供水能力不足、水厂水处理工艺简单甚至“直供”,未划分水源保护区,不符合饮用水源地卫生防护要求,水源地周围存在种植等现象,标志设立不规,有的取水口周围无保护设施,农田回归水直接进入取水口,饮用水源地周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由于乡镇水厂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乡镇水厂也不具备开展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3、在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上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原

5、有的农村改水工程因资金、认识、技术问题及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已建的工程到现在不少已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况,而再次改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限制。 4、乡镇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乡镇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难以适应基层环境管理的需要。 5、二、河流型水源地1、农业面源污染还比较突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不规,农用薄膜回收不到位,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缺乏,沟河淤泥沉积,水草丛生,等等,使得农村大小沟河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水环境污染较为突出。2、工业污染达标水平不高。

6、目前,在各镇建立的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创业园等,以及在农村遍布的工业点源基本上没有治污设施,即使有治污设施企业仍存在着偷排、直排污染物现象,给水体带来一定压力。3、生活污染的比重逐步上升。随着城镇居民的日剧增长,集镇垃圾随意堆放,生产及生活污水乱排,致使大量污水进入(渗漏)水源保护区。对现有土地、水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土流失、水面养殖等,也是造成饮用水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4、外地客水、上游工业污染源、水上运输等影响。我县地处宝应县的下游,上游来的客水对饮用水源的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水上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生活垃圾、油污等对水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建议1、明确政府相关部

7、门的责任,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环保部门加大对水源地围的污染源监管,农业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持,建设部门对乡镇、农村饮用水建设提供资金,卫生部门加大对乡镇人口的卫生防治。同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进行专项监督与考核。2、建立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加快保护区建设工作,根据不同的水源地特征建立、完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饮用水安全。3、加大水源保护工作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民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饮用水源地的良好氛围。 4、加大水厂水质监测力度。为确保居民的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防止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

8、应加大对水厂水质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质指标,一旦发现水质异常,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在第一时间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工作。5、县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化肥。1.4组织分工一、组织领导。某县环保局成立全县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朱堂珍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叶旺森、王永华担任副组长,成员:吕斌、吕健、金富、正云、周斌、戴玉岗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戴玉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指导协调工作,对工作进度进行督查,并组织调查评估技术成果上报。二、部分工。某县环境监测站负责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并汇总全县水源地监测环境信息数据库,对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的总体环境

9、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某县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技术方案。某县环境监察局负责汇总全县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编制全县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制作全县饮用水水源地图集。三、时间进度安排。动员部署阶段。6月底召开全县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实施阶段。以2009年为基准年,动态更新全县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主要环境信息,调查收集全县所有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基础环境信息。调查数据库中城镇部分、农村部分分别于7月30日前、8月15日前报市监测站。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技术方案于8月15日前报市

10、环科所。8月20日前将全县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数据库及水源地图集报市水支队。1.5质量控制在饮用水监测过程中,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公正、准确,我们按照国家、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要求,制定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并认真组织执行。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监测仪器设备定期检定;监测时,采用全程序空白、现场平行样、实验室平行样、实验室密码样等质量控制手段;监测数据从采集到报出经过校对、审核、签发等严格审核,通过以上措施保证监测质量。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2.1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某县地处省里下河腹部北部地区,位于中西部,东经1193349至1200517,北纬331644至33410

11、3之间,东临射阳县,南与盐都县和市城区交界,西南部与宝应、隔水相望,北部、西北部与阜宁县接壤。2.地形地貌:某县地处扬子淮地台一级构造单元的北断拗带。以串场河为界,分东西两部分。东部属海滨平原,西部属江淮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同属北断拗带组成部分,地层属性上同为第四纪覆盖层,岩性为松散粘土、砂质粘土。某县位于淮河下游的北平原区,地势平坦低洼,东北沿岗一线和西部走马沟两岸略高,地形剖面呈马鞍形。全县整个地形,从西向东呈双峰型分布。东塘河两岸地势最低。全县地面平均真高1.74米,最高处3米,最低处只有0.7米,高程差在2米以上。3.气候特征:某县境地处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冬季天气寒冷少雨,寒潮时有入

12、侵;春季天气多变,乍冷乍暖,多大风、连阴雨天气;夏季天气炎热,雨水集中,多台风暴雨;秋季秋高气爽,天气回凉。年平均气温为14.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8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0%。每年7-10月上半月,时有台风入境。夏季易雨涝,春季易干旱,地下水位偏高,旱、涝、风、渍四大灾害发生频繁。4.流域水系和水文特征:(1)地下水某县地处淮河下游,是里下河地区的腹部洼地,境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某县年降水量为10.288亿立方米,地表水为2.824亿立方米,地下水为1.462亿立方米,全县年用水总量约为5.116亿立方米,所以对于一般年份水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全县共有水域面积28780公顷,占

13、全县总面积的24.9,其中荡滩面积14867公顷。水面是仅次于耕地的第二大土地资源,而且水质肥沃,天然饵料比较充足,属营养性水体,适宜多种水生植物和各种淡水鱼类的生长繁衍,淡水鱼养殖年生长期可达7个月以上。(2)河流型某县地处北里下河地区的腹地,属长江水系,境沟河港汊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沟河3000余条。主要排水入海河道为黄沙港,另有部分洪水从射阳河下排入海。主要骨干河道还有:南北向的蔷薇河、戛粮河、西塘河、东塘河、渔深河、串场河、通榆河和东西向的南盐河、北塘河。主要支河有皮岔河、芦沟河、盐建河、建港河、马泥沟、寥家沟等。其中西塘河用于饮水,其它河流主要用于养殖、灌溉和工业用水。2.2社会经济概

14、况1行政区划:某县隶属市,位于北平原。至2008年底,全县境共有15个镇:近湖镇、上冈镇、冈东镇、草堰口镇、庆丰镇、冈西镇、钟庄镇、宝塔镇、高作镇、建阳镇、颜单镇、营镇、恒济镇、沿河镇、芦沟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某县经济开发区,199个村,47个居委会,1364个村民小组,县治所在地为近湖镇。2.人口及其趋势分析:从城乡分布来看,2009年末全县非农业人口达367690人,占总人口的45.64,农村人口为437855人,占54.36。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不断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

15、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某县人口汇总表年份总人口数(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人)合计其中男女199979655841125738530116613220007966004098983867022237582001796684409902387082240544200279334740900038434724739420037911594089743821852642812004800750413303387447285516200580299941468438831527988820068082094182283899812786862007804287416696387591276541200880548242004438543837176120098055454200963854493676903.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1986年2008年,某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国生产总值从1986年的5.58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