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股份造假案例(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968080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4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田股份造假案例(2020年10月整理).ppt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 摘要: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 1996 年 6 月上市以来 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但 2002 年元月 21 日、22 日,生态农业(原蓝田 股份 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 股”。公司高管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 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关键词:蓝田股份;审计案例,1,1 蓝天的绩优神话 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 1996 年 6 月上市以来一直保 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 1996

2、年以来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 0.61 元,0.64 元, 0.82 元,1.15 元以及 2000 年的 0.97 元。从 2000 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 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 4.31 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 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了 0.18 元,但摊薄后 19.81%的净 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 1.76 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 高科技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 0.77,速动比 率为 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货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 42

3、96 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 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 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 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 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 10 万亩银杏采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 200 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 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 2 亿元。年报股东数为 160559 户比上期又增加了 42%,因此二级市 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 18 倍左右。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 2001 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 50%,

4、2000 年度未 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 50%,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 少于 20%,其 2000 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 2 元后仍将达 9.16 亿元,加上 4 亿元以上的 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2,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2 案情简介 绩优神话的终结 2002 年元月 21 日、22 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 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 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停牌也许仅仅是个开端。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 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董事会

5、发布公告说,早在 2002 年 1 月 12 日,该公司董事 长保田,董事兼财务负责人黎洪福,董秘王意玲等三名高管,以及包括公司财务部长在 内的七名中层管理人员共十人被公安部门拘传,接受调查。据知情人士介绍,公司的会 计资料也被查封用于办案。 其实,早在 2001 年 10 月 8 日,蓝田股份董事会公告称:“2001 年 9 月 21 日本公司 已接受中国证监会对本公司有关事项进行的调查,提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蓝田的资金链断了”源于一篇文章。2001 年 10 月 26 日,北京某财经大学一位刘 姓研究员在一份内部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引起 银行高层的

6、关注。不久,相关银行即停止对蓝田发放新的贷款。 事实上,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停止贷款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主要疑点 蓝田股份这只“绩优高成长股”,给投资者的确留下太多的疑团。蓝田股份可能 的造假手法可能是涉及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和虚减销售成本等 多方面。 应收账款之迷解释离奇 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 18.4 亿元,而应收账款仅 857 万元。公司方面称,由 于公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 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 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 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须绕道 70 公里去洪湖市区

7、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 成为惯例,造成应收账款数额极小。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该公司似乎在 上市公司中又创一项奇迹,即近 18 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稍懂财会,3,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知识的人士,势必对蓝田股份“钱货两清”方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怀疑。另外, 蓝田股份去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入达 5.29 亿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 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款吗? 鱼塘里的业绩神话 蓝田股份上市后的业绩增长令人惊叹,该公司 1995 年净利润 2743.72 万元,1996 年上市当年翻番实现 5927 万元,1997 年至 1999 年三年分别为

8、14261.87 万元,36472.34 万元和 54302.77 万元。蓝田股份的业绩几乎年年实现翻番增长,直到 2000 年后才出现 萎缩,降至 43162.86 万元。蓝田股份的业绩主要来自“神奇”的鱼塘效益。原总经理瞿 兆玉曾在去年 3 月称,几年来产品始终处于不愁销的状态。瞿兆玉继而介绍,洪湖有 100 万亩水面可以开发,蓝田股份现在只开发了 30 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面积只 有 1 万亩,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 3 万元,是粗放经营的 10 倍。据有关报道称, 蓝田股份在精养鱼塘推行高密度鱼鸭配套养殖技术,每亩平均产成鱼由 350 公斤提高到 1000 公斤,加上养鸭收入

9、,每亩平均收入由 1400 元提高到近万元,养殖成本降低 20%。 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去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 6.5 万亩鱼塘的武昌 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 1000 元。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 30 倍的 鱼塘养殖业绩,其奇迹有多少可信度已越来越令人怀疑。 饮料毛利不可思议 按照蓝田股份披露的和蓝田总公司的结算价格为 46.8 元/箱(24 罐)(其中野莲汁 为 46.8 元每箱,野藕汁为 44.2 元每箱)。按照市场上常见的蓝田野莲汁、野藕汁包装 估算,假设每 3 罐野莲汁,野藕汁为一公斤(每罐蓝田饮料为 350ML),大概每公斤饮 料蓝田股份获得 5.8

10、5 元的销售额。按上述的计算,每公斤饮料实现利润 2.42 元。如果 按照 33%的所得税,蓝田股份每公斤饮料实现的 2.42 元净利润(税后)至少需要 2.42/0.67=3.61 元的所得,也就是说蓝田股份靠每公斤 5.85 元的销售额至少实现了 3.61 元的利润,利润率为 61.71%,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能够实现这种利润吗? 2.3 可能的会计作假 蓝田股份几个可疑的会计科目(单位:万元),4,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应收账款的疑问前已述及,存货的疑问在于其主要构成是在产品,由于在鱼塘里, 我们根本不清楚其实际的品种,数量和重量;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疑问与存货的疑问 是一样的,蓝田股份

11、主要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都在水里面,谁也搞不清楚水里面有多少 宝贝。实在不明白, 签字会计师秦凤英有什么办法核实水里有多少鱼,又有多少的在 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呢? 蓝田股份 2000 年主营收入是 18 亿元,2001 年上半年是 8 亿元,也就是说每个月 收入是 1.5 亿元,蓝田股份增殖税率是 13%-17%,营业税率是 5%,可是它一个月只要提 4 万元的营业税和28 万元的增殖税,这样的纳税额比一家年收入5000 万元的企业还少, 而蓝田是 18 亿元,这税是不是交得太少了,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收入? 银广夏靠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创下萃取神话,而蓝田股份是否也靠全资子公司蓝 田水产创下鱼塘

12、神话?银广夏的造假金额是 7.45 亿元,而蓝田股份 18 亿元的年收入有 多少是真实的?截至 2001 年 6 月 30 日,蓝田股份占资产总额(31.8 亿元)的 77.3%存 货,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合计 24.6 亿元)有多少是真实的?蓝田股份净资产名义 上有 22 亿元,但蓝田水产历年来实现了 18 亿元的利润,这 18 亿元有多少水分? 违规事实 伪造政府主管部门文件及相关法律文书 蓝田公司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了沈阳市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沈阳土地 局”)关于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方式的批复(沈土发99561 号),对沈阳土地局未批准处置的两块公司土地作了

13、违规处置,同时盗用沈阳土地局名 义谎称同意蓝田股份公司将其国有土地使用权按评估结果计入公司总资产,由此虚增公 司无形资产 1100 万元。 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巨额银行存款 为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蓝田公司伪造了该公司及下属企业三个银行账户 1995 年,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5,12 月份银行对账单,共虚增银行存款 2770 万元,占公司 1995 年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 产负债表)中银行存款额(4420 万元)的 62%。 隐瞒缩减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项 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蓝田公司将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由 8370 万股改 为 6696 万股,同时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中职工股数额也

14、作了相应缩减。对上述 缩减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项,蓝田公司在申请股票公开发行及股票上市之后予以隐瞒,未 作公司披露。 隐瞒内部职工股托管后上柜交易的重大事实 1993 年 4 月至 10 月,蓝田公司将全部内部职工股在沈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集中托 管。1995 年 11 月 6 日至 1996 年 5 月 2 日蓝田公司已托管的内部股在沈阳产权交易报价 系统挂牌交易。对此,蓝田公司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 案件结果 行政处罚 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 100 万元; 对招股说明书含有虚假内容负有直接责任的公司董事赵琰璋、吴惠昌、王焕成分别处 以警告,并各罚款 5 万元。 2.5.1 民事处罚 法院判决被告

15、生态农业公司赔偿原告 540 多万元。包括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其 他 8 名被告,被法院判决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蓝田集团总裁瞿兆玉犯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和提供虚假注册资本罪,判处有期徒刑 2 年;蓝田股份董事长瞿保田 被判合计刑期 4 年。 3 原因分析 3.1 经营管理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业绩不佳,6,审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我们知道,光靠造假过日子是不行的。企业要发展,求生存,其根本出路在于谨 慎投资和合法经营。而蓝田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管理高层的法制观念极其淡 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在公司业绩不佳的困难时期,不是从强化公司管理内 涵来着手想办法,求对策,

16、而是视国家法律法规为儿戏,公然造假,知法犯法,炮制了 所谓“金鸭子”,“野莲汁野藕汁”和“无氧鱼”的动人故事企望靠骗取贷款来过日子。 本来,蓝田上市时曾经募集了两个多亿的资金,公司高层应该适时实施正确的投资战略, 以引导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事与愿违,蓝田的管理高层并未真正从这方面 去考虑问题。事后发现,蓝田的经营管理环节存在诸多漏洞,诸如资金大量流失和财务 报告虚假等等,致使公司的真实业绩状况不断恶化。 政企严重不分,治理机制失灵,导致公司发展误入歧途 按照常规,蓝田的问题早就存在,应该不会再有人出面给予蓝田贷款支持,但是, 令人费解,丑闻败露前一直有不少专业银行盲目对其进行贷款,致使国家资财遭受巨额 损失。事后发现,蓝田高层与地方政府存在密切关系。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分袒护公司, 政企严重不分,蓝田的管理高层才敢于知法犯法,有恃无恐。另外,公司治理机制失灵, 这也是蓝田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公司的董事长一言九鼎,擅自将蓝田交给了 一个不懂业务和素质不高的人掌管;另一方面,公司在缺乏明确的投资战略的情形下盲 目扩张。由于蓝田的公司治理机制失灵,盲目投资,管理不善,致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