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961377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赏析练习题 一、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j ),都护在燕(yn)然。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 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 蓬” 、“ 雁” 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 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 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 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

2、下王维看到的景 色以及当时 的心情。( 60 左右字内)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左迁” 一词的意思是。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 点 明 了 作 诗 时 间 , 又 采 用手 法 , 抒 发 了。 3.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 “ 愁心 ” 形象地寄给 “ 明月 ” ,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 愁心与明月

3、” 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三、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 “ 阴”“阳” 分别指。 2.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岱宗夫如何” 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岱 宗夫 ” 。 B. “ 造化钟神秀” 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 是“ 聚集” 的意思,一个“ 钟” 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 齐鲁青未了” 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

4、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 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 会当凌绝顶” 中,“ 会当 ” 是唐人口语, 意思是 “ 一定要 ”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 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 见赠 ” 中的“ 见” 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 我” 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5、万木春” 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 什么新意? 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诗人通过对“ 水面 ” 、“ 云脚 ” 、“ 早莺” 、“” 、 “” 、 “” 、 “” 、“ 绿杨 ” 、“ 白沙堤 ” 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 早春景色。 2. 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 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 争” 、“

6、啄” 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 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 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 离去,他不禁发出“ 最爱 ” 这样的赞叹。 六、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诗中的 “ 周郎” 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诗人杜牧和合称“ 小李杜 ” 。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七、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

7、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左牵黄,右擎苍” 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 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 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 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 西北望,射天狼 ” 一句,用代表

8、“ 贪残侵掠 ” 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 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 “为报倾城随太守” 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的“ 太守” 是苏轼的好朋友。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中的 “ 狂” 字,贯穿全篇。 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表 现 作 者 壮 志 难 酬 , 使 整

9、首 词 的 风 格 由 雄 壮 变 得 悲 壮 的 一 个 词 是 “” 。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 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 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 八百里 ” 、“ 五十弦 ” 、“ 沙场” 、“ 的卢 ” 、“ 霹雳 ” 等多个历史 典故。 九、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苦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

10、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 是。 2.小令中 “ 枯藤”“老树 ”“昏鸦”“西风 ”“瘦马 ”“夕阳 ” 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象? 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十、已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浩荡离愁 ” ,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 “ 吟鞭 ” 指诗人马鞭。“ 东指 ” 指东方故里。“ 天涯 ” 指离京都遥远。 C.“ 落红 ” 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 更护花 ” 的“ 花” 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

11、做出牺牲。 2.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 国效力。 C.“ 落红 ” 含义有三:花是落了,但它“ 不是无情物” ,它是非分明;花成泥滓, 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 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3.请写出一句与“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 成语) 。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题参考答案:一、1A(“ 属国过居延 ” 指“

12、 过居延属国 ” 。) 2 略二、 1 贬官2 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3 C、三、 1 山北山南 2 A 3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四、1 白居易见教见谅见笑2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 头, 万木争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五、 1 西湖暖树新燕乱花浅 草 2 C 六、1 周瑜李商隐2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 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 气。七、 1 C( 诗人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派人来委他以重任。) 2 B (太守是苏轼 自己)八、 1 可怜2 D 九、1 寓情于景断肠2 深秋晚景图3 游子孤寂愁苦的 心情。十、 1 D ( “ 花” 指国家 )2 A ( 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 寂寞的。 ) 3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