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935290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 50 分) 1. 小明同学参加夏令营,乘火车从哈尔滨出发,沿京哈- 京广线去广州,其沿途见闻不可 信的是() A. 依次经过的大平原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 沿途气温差异很大,越向南气温越高 C. 沿途作物的熟制由一年一熟过渡到一年三熟 D. 沿途耕地利用类型由旱地逐渐过渡到水田 2.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降水 B. 气温 C. 山脉 D. 季风 3. 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华北平原属于() A. 自然区域 B. 经济区域 C. 行政区域 D. 工业区域 4.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文风情,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民间体育 - 南骑马北滑雪 B. 饮食习惯 - 南米饭北面食 C. 民居风格 - 南尖顶北平顶 D. 传统交通 - 南乘船北骑马 5.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多一年一熟,而海南岛则可以一年三熟,其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条件不同 B. 热量条件不同 C. 地形条件不同 D. 海陆位置的差异 6. 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北平原分布于黑、吉、辽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 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花生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 C. 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 D. 冬季

3、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第二年春天农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 7. 北京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和 高等院校这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A. 政治中心 B. 经济中心 C. 文化中心 D. 交通中心 8. 下列地区与传统民居对应正确的是() A. 黄土高原 - 窑洞 B. 华北平原 - 竹楼 C. 青藏高原 - 冰屋 D. 云贵高原 - 蒙古包 9. 我国区域差异显著,某地区黑土广布,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 区域中的()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0. 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多高原

4、山地 B. 能源不足 C. 劳动力资源不足 D. 水资源紧张 11. 有关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以旱地为主 B.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C.耕地面积广,水源充足 D.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12. 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港澳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 丰富的自然资源 B. 众多的劳动力资源 C. 先进的管理经验 D. 广大的消费市场 13. 下列各组地形区,全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 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B.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C. 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D. 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14. 下列关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5、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冬冷夏热,冬季河流有结冰期 C. 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 D. 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 15. 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热量 B. 土壤 C. 水源 D. 地形 16. 关于新疆的农业生产条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 B.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 C. 稳定的灌溉水源和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有利于优质棉花生长和成熟 D.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无法进行农业生产 17. 不同地区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早现不同的景观。下列景观描述三江源地

6、区 的是() A. 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 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18.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A. 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 陡坡地建梯田 C.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 植树种草 19.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是北大荒的真实景象,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 原因的是() A. 纬度高 B. 人烟稀少 C. 降水稀少 D. 沼泽遍地 20. 台湾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A. 汉族 B. 高山族 C. 黎族 D. 壮族 21. 与港、澳相比,台湾省发展工业具有的明显优势条件是() A. 重要的枢纽位置 B. 国际金融中心 C

7、. 资源丰富 D. 交通运输发达 22.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景色指的是何地冬季的景观()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台湾省 D. 香港和澳门地区 23. 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 冬小麦、玉米、花生 B. 冬小麦、棉花、甘蔗 C. 甜菜、甘薯、马铃薯 D. 春小麦、玉米、高粱 24. 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是() A. 华北平原B. 东北平原C. 成都平原D. 河套平原 25. 北京等地持续出现雾霾天气,为了不让“北京雾”成为“中国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我们这里没有雾霾,什么都不用做 先发展经济,再治理雾霾保护森林资源,爱护

8、人类家园 A. B. C. D. 二、综合题(50 分) 26. (10 分)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本区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受降水的影 响,甲地区的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 (2)我国有色金属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填字母) (3)乙区面积最大的地形区是。该区被称为“聚宝盆”的是 (4)乙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5)丙区与丁区的界线是一线,该界线大致与1 月份等温线相吻合。 (6)“西气东输”是我国四大工程之一,这一工程把甲区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 过管道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7. (10

9、 分)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整体上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级阶梯,地形以_为主 (2)本区的耕地以_(耕地类型)为主,由于这里大部分地处中温带,因此,耕地制度 只能一年 _熟 (3)_是这里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 (4)东北的 _和_山地,是我国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区,有“森林资源宝库”之 称过渡砍伐森林,将导致_,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5)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中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A是_有我国“汽车工业摇篮”之称 的工业城市B是_ 28( 8 分)读台湾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A(省区); D(海峡); E(海域) (2)字母 B所代表的岛屿是, (3)

10、数字代表的国家是 (4)台湾的经济特点是 A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B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经济 C“进口加工一出口”型的经济 D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5)台湾岛地形以为主,盛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29、( 13 分)读“北京市略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和海域名称:A. 省, B. 市, C. 海。 (2)由北京通往西北地区的铁路干线是线,由北京向南的三条南北铁路干线依次是 线,线,线,由北京通往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线,由此可见,北京也是 全国的交通中心。 (3)北京的1月平均气温最低时,澳大利亚正值季。 (4)上海的小亮同学去年暑假参加了一次夏令营活动,以下是他凭记

11、忆看到的景象和感受的 描述,你认为其中哪些是可信的。 A.沿京沪铁路乘火车到北京,途中看到了大片的玉米地和棉花的 B.在北京郊区浏览了以古代建筑艺术而著名的避暑山庄 C.站在 A地,看到周围景色,禁不住唱起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 (5)2013 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园艺博览会,全球更多的朋友更加喜欢到北京旅游,如果你 是一名导游,你除了带领他们参加园博,还会带领游人参观北京的哪些景点?(至少列举三 处) ,。 30. ( 9分)读黄土高原有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从地形、气候、地表植被条件等方面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至少两 点) _、_ (2)由图可见,黄土

12、高原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 (3)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请结合图(二)分析其频繁多发的原因 _ (4) 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人地之同的矛盾,请你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两条)。 _ 参考答案 一、 BAAAB DCABD ACBBC DADCB CAABC 二、 26. ( 1)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荒漠;(2)丁;(3)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4) 高寒;( 5)秦岭淮河;0;( 6)塔里木。 27. (1)三;平原;(2)旱地;一( 3)甜菜( 4)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水土流失严重 (5)鞍山;长春 28. (1)福建省;台湾海峡;南海;(2)钓鱼岛;( 3)日本;( 4)C ;( 5)山地;水稻。 29. 略 30. (1)地形破碎,坡度大或降水集中,强度大或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2)煤 (3)旱涝灾害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集中于7、 8 两月 (4) 控制人口增长;把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他处;农业生产中注意保护环境;号召退 耕还林还草等(任答其二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