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1.2.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8935053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1.2.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1.2.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1.2.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1.2.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地理1.2.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1.2.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1.2.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哪里?生太阳辐射。师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又来自哪里?生地面辐射。师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吗?生不同。师高低纬度间大气获得的热量相同吗?生不同。师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 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板书)二、热力环流推进新课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活动) P32 活动 2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 30 cm,高 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

2、块,一束香,火柴等。(投影)活动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同时投影)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根据此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生香的烟雾先下沉, 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 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师非常好。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3、(投影)生( 1)如果 A 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 C第 1页共 6页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2)同时, A 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 C 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 地向气压低的B、C 两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 地。( 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形成了。(根据讲解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师(总结并板书)大家分析得

4、很准确。 在热力环流中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指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较而言。 在理解热力环流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1)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正好相反;( 2)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3)大气的垂直运动,近地面冷气压高气流下沉,近地面热气压低气流上升; ( 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 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 下面请你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教材 P33 活动 3。(投影)活动 3(活动设计中注意让学生动手和动脑,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海滨地区陆

5、风、海风对气温调节的作用得出自己的结论)生( 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据此,图 2.4A :陆低,海高;图 2.4B :陆高,海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3)略( 4)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 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 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师答得非常准确。(投影)海陆风第 2页共 6页海陆热力性质不同, 海洋热容量大, 陆地热容量小, 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 陆地升

6、温降温则较快。白天: 陆地受热升温较快,海洋受热升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在图中画出近地面大气的运动方向。师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将夜间换成冬季, 情况又会怎样?城市与郊区之间也存在着热力环流城市风,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城市风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如果地球上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存在热力环流,这个热力环流应该怎样?这几个问题,请大家课后慢慢思考。(小结过渡)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 (气温差异是原因) 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 导致气压的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是空气

7、垂直运动的结果)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师很好。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投影)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反之越小。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师很好。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原动

8、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板书)生(阅读)教材 P34 “阅读:地球自转与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第 3页共 6页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 将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 也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 不能改变风的速度。投影的图片中, 空气质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 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最终达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

9、、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 达到平衡状态, 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板书)(过渡)师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 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生不能。师那近地面的风会是怎样的风向呢?(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师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生在近地面, 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师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是什么

10、关系?生永远和风向相反。师摩擦力能改变风向,对风速有没有影响?生有影响。师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那么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时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时,风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呢?生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有一个夹角。师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此时若再加第 4页共 6页上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一定不再与等压线平行, 而是斜穿等压线吹。 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 1500 米左右的高度,在这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补充

11、板书)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两方面的知识,知道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 垂直运动又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我们一起研讨了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在几种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风向变化情况: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二、热力环流:三、大气的水平运动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分

12、析1958 年 4 月 5 日 8 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图探究内容:(投影活动4)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根据教材图2.8 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在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探究办法、 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图示,使学生了解等值线的有关知识。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的差值相同,同一等值线上数值相同,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绘风向时,一定要学生自己完成。尤其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针对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了解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掌握的薄弱处所在。探究结果:学生合作探究,提出答案,并作图。( 1)甲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大,因为甲处第 5页共 6页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大。( 2)甲处吹西北风,乙处吹东南风。第 6页共 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