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复习特训七十八(修订-编写)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84652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复习特训七十八(修订-编写)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复习特训七十八(修订-编写)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复习特训七十八(修订-编写)新修订(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 / 17 最新精选湘教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 湖区为例复习特训七十八 第 1 题【单选题】 湿地和森林一样,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西藏拉鲁湿地(图),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 湿地,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 A、降水较多 B、气温低,蒸发弱 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 【答案】: 【解析】: 第 2 题【单选题】 白城和松原两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湿地面积达21.5104hm2 , 是我国湿地比较 集中的区域之一。20 世纪末该区域湿地退化严重

2、,近年来相关的生态恢复及环境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 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世纪末吉林省西部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暖和水田扩张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2 / 17 B、过度放牧和排水造田 C、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 D、过度樵采和地下水超采 近年来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恢复对白城和松原两市环境的影响是( ) A、减小城市排污量 B、增大城市湿度 C、增大气温日较差 D、鱼类密度明显减小 【答案】:无 【解析】: 第 3 题【单选题】 2015 年 12 月 8日,从陕西官方获知,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4A 级旅游风景区红碱淖大面积缩 小,湖底大面积露出,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红碱

3、淖位于陕西神木县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交界处,主 要依靠自然降水和七条季节性河流的补给。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红碱淖面积缩小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底露出,可用耕地面积扩大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3 / 17 B、水位下降,蓄洪能力增强 C、面积减小,旅游品牌受影响 D、外流减少,湖水盐度上升 监测红碱淖面积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GIS和 GPS B、GIS和 GPS C、RS和 GIS D、 RS和 GPS 【答案】: 【解析】: 第 4 题【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遥感发现,近年来图中乙湖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据此完成下 列小题

4、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4 / 17 图示甲河 ( ) A、夏汛有利沿岸农业发展 B、火山湖补给流量稳定 C、冬季有凌汛现象 D、冬季含沙量较大 乙湖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入湖河水减少 B、地壳抬升 C、引湖水灌溉 D、人工围堰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5 / 17 第 5 题【单选题】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 年左右 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 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 体的不

5、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反复进退 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 D、向北推进 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河流流程加长 B、湖泊距海变近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6 / 17 C、湖泊面积增大 D、河流流速减缓 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 B、河流改道 C、气候变化 D、泥沙淤积 【答案】: 【解析】: 第 6 题【单选题】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 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 天然乐园

6、” 。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 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7 / 17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气候高温 多雨 A、 B、 C、 D、 据材料分析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解析】: 第 7 题【单选题】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8 / 17 湿地和森林一样,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西藏拉鲁湿地(图),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 湿地,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下列关于湿地的

7、说法,正确的是( ) 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 降解产生影响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 8 题【单选题】 江西省风能资源主要富集于鄱阳湖北部区域,根据主要风电场分布图,完成下题。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9 / 17 鄱阳湖北部地区发电量大的季节主导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该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主要在( ) A、1 月 B、4 月 C、6 月 D、 10 月 【答案】: 【解析】: 最新教育资料

8、精选 10 / 17 第 9 题【单选题】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 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 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 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 10 题【单选题】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1 / 17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

9、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解析】: 第 11 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图甲)和湖南省等高线地形图(图乙)。 材料二:洞庭湖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约6 000 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约2625 平方公里,也从我国第一 大淡水湖退居成了第二大淡水湖。 指出湖南省降水高值中心的位置(省内空间方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分析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对周围地区气温、降水、生物的影响。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2 / 17 简要说明湖南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答案】: 【解析】:

10、第 12 题【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 1:陇海线是我国“ 一带一路 ” 战略部署的重要通道,下表为江苏、河南、陕西、甘肃的部分数 据。 材料 2:雄安新区成立后已有企业和部门陆续迁入,如何让该区内的白洋淀湿地持续发挥生态功能也 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3 / 17 表:陇海沿线四省的部分数据 数据自:各省统计公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 根据表中数据推断,甲省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为_,乙省为 _省。 河南省和甘肃省森林覆盖率低的主导自然因素分别是_和_。 陇海线武威段往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当地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为_,若不合理灌 溉,可能引发 _问题。 列举雄安新区为

11、保障白洋淀的生态功能可采取的措施。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4 / 17 【答案】: 【解析】: 第 13 题【综合题】 下图是洞庭湖20 世纪 50 年代和 90 年代的水域分布图。据此回答小题。 20 世纪 90 年代较 50 年代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人为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5 / 17 B、大水漫灌 C、围湖造田 D、毁林开荒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岳阳市的风向从湖面吹向陆地最可能的时段为( ) A、0 时 -2 时 B、4 时-6 时 C、13 时-15 时 D、 20 时-22 时 【答案】: 【解析】: 第 14 题【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

12、料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 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图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 图。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6 / 17 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答案】: 【解析】: 第 15 题【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湿地沼泽,在历史上曾被称为“ 北大荒 ” ,20 世纪 50 年 代中期以后,国家对该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垦,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7 / 17 分析乙附近区域湿地广布的主要原因。 乙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你是否赞同乙地区继续大规模开垦,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甲、乙两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种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至5 月初。与乙地相 比,甲地马铃薯种植时间晚,分析其原因。 简述甲地煤炭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