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2020年10月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8839322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PTX 页数:3 大小:3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2020年10月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2020年10月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2020年10月整理).ppt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 未根本改变。据统计,从 2000 年到 2006 年,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三省的地区生产 总值分别从 8554 亿元、8338 亿元、10741 亿元增加到

2、 21548 亿元、21847 亿元、25969 亿元; 而西部的青海、宁夏两省区分别从 264 亿元、295 亿元增加到 641 亿元、707 亿元,发展速 度都比较快,但差距也是明显的。只有不断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之 间的差距,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一、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把握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方向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 优

3、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分析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各地区的人民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公共卫生和 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防灾减灾、促进就业、扶贫济困、公共安全、 公共文化等。这类服务不应因地区的不同、人群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 出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差距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之间 发展差距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区之间的协调性。不能把促进区域协发展,简 单地理解为缩小地区间规模的差距,这也是不合实际的,但区域间人均 GD

4、P 的差距却是可 以缩小的。笔者认为,十七报告提出的努力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应该是指人均 GDP 的差距, 把它定为我们长期要追求的目标,是符科学规律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 推进的时期,这个时期往往也是区域差距趋于扩大的时期。因此,现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的 一项首要任务,就是要遏制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扩大的趋势,并努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 内。 各地区比较优势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比较优势是区域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之 一。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最早是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比 较优势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再经过后来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发展,比较优势现 在也被称为

5、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讲,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关键是看能不能把它 挖掘出来。而只有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了,才能实现全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才 能有效消除区域间的利益冲突,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这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协调和谐状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区 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许多地区的 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不强,既要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同时也要 做到开发有度、开发有序、开发可持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因此,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 系是否处于协调和

6、谐状态,是衡量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志。党的十七大提出了 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和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任务,实际上折射出来的就是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战略思想和重大原则。 二、把握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实现区域发展向社会均衡发展与和谐发展转变 1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条件 。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可谓是荣辱与共为自身存在和发,1,展的条件。一方面,区域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是由诸多区 域按照一定的结构所组成的有机系统,而每一区域都是构成社会这一系统的要素。在考察系 统发展的过程中,既不可能只强调其中某一要素的发展,也不可能不顾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因此,

7、对实现社会和谐而言,我们不可能只是强调东部地区的发展,或形而上学 地切断各地区之间的诸多客观联系。这是很多学者的共识。另一方面,社会和谐是保证区域 发展的前提条件。区域发展必然 仰赖于环境的稳定。而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则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和谐能够使不断分化的社会各阶层、各部分与 各利益主体之间互补互让、有机结合,当然也能够使区域之间在相互协调中最大限度地减少 冲突、摩擦和内耗,促进所有区域共 同发展。如果社会各个方面不能达到和谐相处 ,区域 之间各自为政 ,那么根本就谈不上区域的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和谐实质上是保证区域发 展的前提条件。 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手

8、段 。由于区域发展的立足点在发展上,社会和谐的立足 点在和谐上,二者价值取向的不同使得两个方面能够互为手段,即不仅区域发展能够促进社 会和谐 ,而且社会和谐也能够促进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只有不断发展区 域经济,不断协调区域关系,才能形成更完善 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多就业 机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在发展中解决社会的各种 矛盾和问题,最终促进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社会和谐促进区域发展。在社会和谐的状态下,各个区域都可以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尤其是蕴藏着巨大创造力的人民群众。因此,区域内每一个公

9、民都能够各司其职,各 守其则,自觉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责任,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 自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这样,每个区域在其主体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支 持下,理所当然地能够得以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和谐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手 段。 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各有侧重 。从强调的内容看,社会和谐强调多个层面,区域发, 彼此将对方作展的核心则在经济层面。社会和谐强调从我国社会主义的整体出发去思考问 题,其视野开阔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而统筹区域发展,无非主要是从全 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通过政府有目的的调控以逐步协调区域经济关系,进而促进 各种

10、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其核心集聚在经济层面上。 从价值取向看,社会和谐追求公平, 区域发展则追求效率。社会和谐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其价值目标是稳定、 协调、发展、均富、秩序、平等、自由、正义、民主、诚信、友爱等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 系的核心是公平、民主、秩序、和谐。在效率和公平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区域在发展中更多 的是强调效率与速度。从空间上看,社会和谐强调社会整体,区域发展只指局部地区。 相比之下,区域发展只是涉及某些地区,它的活动领域要狭窄许多。 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目的。区域发展和社会和谐在互为手段的同时 ,以人民根本 利益为平台,以以人为本为纽带,以伟大实践为引导,彼此引对

11、方为目的。一方面,社会和 谐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目标体系,其中之一就是推动 区域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区域 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当区域经济发展的成 果不断满足 了其成员的各种正当需要的时候,当区域关系协调到足以保障不同区域的每一 个人、每一组织的正当权利与利益的时候,社会和谐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三、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和路径 1 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建立区域间互动机制。将区域经济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相结合, 通过产业在区域间的梯度转移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 制和扶持机制。一是健全市场机制,进

12、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打破条 块分割消除区域性壁垒,根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区域问合理有动,,2,促进产业在区域问合理转移和有效集聚。二是健全合作机制,区域间合作的目标是通过深化 专业化分工和拓展协作范围来扩大市场、提高生产和组织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 体化进程。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和舆论层面鼓励区域合作,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经济、技术 和人才合作。三是健全互助机制,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欠发达地区。四是健全扶持机制, 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 2 增加对中西部落后区域人力资本的投资。俱乐部趋同并

13、不是绝对的,对贫困区域来 说,控制特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摆脱贫困陷阱,而人力资本正是这众多因素中最重要 的一点。新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它可以节省和替代劳动力和物质 资本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技术进步的技术转移,推动经济增 长;区域内丰富的人力资本还可以吸引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聚,是落后区域打破贫困陷 阱的有效途径。许召元以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代表人力资本差异,发现东部受教育水 平持续高于全国,中西部受教育水平却较低,使区域间差异扩大。因此,提高对中西部落后 区域的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是关键。但是,由于落后区域本身资金短缺,为追求短

14、期利益,地方政府往往不愿投资教育这样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并且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外部 效应。因此,需要国家在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将教育投资放在首位,而地方政府则 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 依据资源特色,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 进行不同的功能定位。地区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消耗小、附加价值高的出口产业,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 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部地区要立足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

15、现代 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 国有 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序流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西部地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加快 科技教育发 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 用和产业链延伸,大 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 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群,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落后区域对外开放度。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首先由东 部开始,由于其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扩大出口提供大量 就业机会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

16、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吸引了大量优秀技术人才和劳动力 涌入,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形成了一种区域良性循环机制虽然促使外商投资向中西部转移是 缩小区域差距的有利措施,但是中西部的市场环境却很难吸引以投资效益为根本的外部资 金。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将选择区内贸易自由度较大的区域,当区际贸易自 由度很大时,将向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转移。无论是区域内的市场建设还是市场规模,中西 部区域都不具备优势,因此,要推进中西部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区域内部市场的效率和对外 开放度。主要包括弱化政府对经济的行政性干预,维持市场秩序的公平;鼓励非国有经济的 发展,为市场竞争注入活力;消除区域内行政行为对市场的分割,促成区内统一市场的建立, 通过扩大市场容量吸引企业投资;配合国家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增加引资能力。 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 地进行努力。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区域政策,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 调和指导。各地区要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树立新观念、明确新思路 、采取新举措,加强区 域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