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重点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839279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重点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重点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重点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重点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重点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重点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四 世界现重点ppt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四世界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模块四世界现代篇,最新考纲(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4)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模块四世界现代篇,主线导引 1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苏俄(联)一直在 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其曲折反复的过程可分为 三个阶段:一是列宁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二是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成就;三是二战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

2、尔巴乔夫 改革的历程及结果。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3)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模块四世界现代篇,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2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 强国家对经济的

3、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新模式。 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新变化:各国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普遍发展;普遍实行“福 利国家” 制度;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迅速发展;90年代出现“新经济”。,模块四世界现代篇,考点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军事斗争,2新经济政策 (1)内容:农业: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工业:大企业国有,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 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业: 改变 由国家 垄断贸易 的 做法,允许_

4、,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_。 (2)评价: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_、 稳 定政治形势的作用,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 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 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地终止。,粮食税,自由贸易,按劳分配,工农联盟,细微点拨 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 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 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3“斯大林模式” (1)形成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925年12月,苏联提出“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

5、发展_。实施三个五年 计划。实行_运动: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资金。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形成独立的计划经济体系。 (2)斯大林模式确立标志:1936年_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3)评价 功绩: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为 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重工业,农业集体化,苏联新宪法,反法西斯战争,弊端:政治上,高度专权,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造 成_,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发展。后来“斯大林模式”逐渐 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细微点拨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 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

6、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农业:实行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的 自主权,开垦荒地,提倡_;工业:部分中央 企 业的管理权下放,给_,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评价:取得一定成效,但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恢复_,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_,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注重发展苏联的重 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种植玉米,企业部分权力,部门管理体制,经营

7、自主权,评价:取得一定成效,军事实力增强,但与美国军备竞赛,导致经济滑坡。 (3)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 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 家主要用_管理经济;调整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 转向政治领域,倡导“民主化”“公开性”,推行政治多元化。 评价:突破了旧经济体制,但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 措施,导致国内局势失控。,经济方法,考向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创设情境,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2014高考全国卷,T34,4分)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

8、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D,解题思路 定位知识:苏俄新经济政策。 关键点拨:紧扣题干中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信息,迁移新经济政策分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 映 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矿井的行为,不 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 依赖外资,排除C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 工业 上 的措施类

9、似,故D项正确。,(2015高考全国卷,T34,4分)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 出 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题思路 定位知识:斯大林模式。 关键点拨:解答关键是分析题干中数据的变化,迁移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相关知识思考。,从数据定量分析角度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A,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 轻工业的发展。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

10、粮食产量与出口量 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苏联 农 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联 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 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 献, 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1(2014高考安徽卷)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 重的 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解析:解答本题的

11、关键是依据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 系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实行的并不是农业税而是余 粮收集制,排除A项;C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时已打败国内外敌人,D项错误;题干材料旨在说明苏 俄作 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试图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强行 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做法严重脱离苏俄现实。,B,2(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 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 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

12、的发展速度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背景。由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农业生产的落后制约了 工业化的发展,为此苏联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即进行 农业集体化,C项正确;A、D两项是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表现,故排除;材料未涉及城乡市场交换的问题,B项不正确。,C,3(2014高考福建卷)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 数提 高 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限定“1952年到196

13、4年”.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在农业 方面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故出现材料中 的现象,因此选D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 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提出 的,故排 除A、B 两 项; C 项“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情况,排除.,D,深化必备 客观评价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 实 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14、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是列宁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1“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 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 回落。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 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 理解,正确的是() A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B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C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D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C,解析:从“涌现出了各种

15、产品退却”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缓解了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社会政治 经 济危机,有助于恢复苏俄经济,为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新经 济政策 是苏俄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临时经济政策,列宁逝世后被逐渐取消,故A项错误;斯大林上台后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实行高 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使 苏联成为 世 界第二大工业国和军事强国,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 越性,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D项错误。,2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 游 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

16、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 。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C,解析:依据材料“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 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主要收入都归 国家所有”信息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强调国家利益,而忽 视了地方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工业化 建设 导致部门失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区域分工与 经济专业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苏联工业 化建设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故D项错误。,1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进而波 及 世界,对美国经济打击严重,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