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正式版

上传人:yu****kk 文档编号:14883868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正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正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正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正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正式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概念: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A、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猴是一个种群 B、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也是一个种群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属于种群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种群 E、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属于种群 F、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属于种群,是,是,(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

2、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这些金鱼各自有自己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种群的基因库。它们各自的基因都是基因库的一部分。个体间的差异越大,基因库也就越大。,(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基因频率。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在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率。,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的计算,1.通过基因型个体数量计算基因频率,此种基因的个数 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的总数,A=,a=,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

3、A, 褐色翅的基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即: PA=PAA+1/2PAa Pa=Paa+1/2PAa,=,100,30+60/2,30%+60%/2,=,100,10+60/2,=,=,10%+60%/2,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那么 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 ) A. 36%和64% B. 57%和43% C. 24%和72% D. 60%和40%,D,从某生物种群中随机抽10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分别为300个、600个和100个。在这1000个个体中: B基因频率

4、为 ; b基因频率为 。,60 40,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抽样调查某地100位女性和100位男性发现:女性中有5位色盲患者和20位携带者,男性中有15位色盲患者,则该地色盲基因的频率约是多少?,30%,30%,30%,10%,36%,48%,60%,40%,16%,36%,48%,16%,60%,40%,(4)在讨论题2中的群体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计算子二代、子三代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分析一下各代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相同吗?,哈迪-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是由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的,这一定律又称哈迪温伯格定律。他们指出,一

5、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 这五个条件是:1、种群很大 2、个体之间随机交配 3、没有突变产生 4、没有个体迁入迁出 5、没有自然选择,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一对等位基因A和a,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哈迪-温伯格定律可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为: (p+q)2=p2+2pq+q2=1 = PAA+PAa+Paa,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在自然条件下,哈迪-温伯格定律所需的五个条件是难以满足的,因而基因频

6、率总是要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进化在任何种群中都是必然要发生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从现代分子遗传水平看,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着群体中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6)、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也就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A2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一突变对生物体是有益还是有害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A的频率是0.4,a的频率是0.6,若

7、各种条件稳定不变,则该种群中AA、Aa、 aa的基因型频率各是。该种群中所有成熟个体自由交配一次,产生的后代个体中A的频率是, a的频率是。,0.16 0.48 0.36,0.4,0.6,在某一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表示) 占16%,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 A.0.36、0.48 B.0.36、0.24 C.0.16、0.48 D.0.48、0.36,A,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基因突变,染色体变 异,基 因

8、重 组,突变,可遗传的变异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某海岛上的昆虫出现残翅和无翅类型,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形成了不同的体色。,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例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2 104 105,个体, 108,种群,=2 107,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

9、,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由于基因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s,s,s,s,19世纪,20世纪,70.7%,26%,29.2%,14.7%,56.1%,60.9%,26.1%,73.9%,29.3%,13.1%,升高,降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10、,新物种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C、用进废退的结果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代谢疾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如果群体的发病率是1/10000,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与苯丙酮尿症患者婚配,生出患苯丙酮尿症小孩的概率是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 .基因

11、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18% 82% B、36% 64%; C、57% 43% D、92% 8%;,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的比率为: XBXB 44% XBXb 5% XbXb 1% XBY 43% XbY 7% 则Xb的基因频率是 A、13.2% B、5% C、14% D、9.3%,某种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一个实验室里,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的作用是使雄蝇不育。实验结果如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1)用杀虫剂处理的那组在处理后的哪一代开始恢复到处理前的状况?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2)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用电离辐射比用杀虫剂消灭这种蝇更成功?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 来实现的。,(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 ,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 。,(3)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作用,作用是 的,结果导致害虫抗药性。,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2、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一个种群中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0只深色的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有多少只杂合子的蛾?,6%,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