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3782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宣威五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B. 二氧化硫不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C.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D. 光化学烟雾是由SO2引起的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A. 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A正确;B. 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的增白,B错误;C.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C正确;D. 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错误,答案选D。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发生水解B

2、. 淀粉和蛋白质遇碘均变为蓝色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MgCl2,可电解MgCl2溶液制备MgD. 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答案】D【解析】【详解】A. 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麦芽糖是二糖,可发生水解,A错误;B. 淀粉遇碘变为蓝色,蛋白质不能,B错误;C.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MgCl2,镁是活泼的金属,可电解熔融的MgCl2制备Mg,C错误;D. 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能与二氧化硫反应,最终转化为硫酸钙,因此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D正确。答案选D。3.3.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B. Na2S的电

3、子式:C. 乙酸的球棍模型:D. 次氯酸的电子式:【答案】C【解析】【详解】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的质量数是10+818,可表示为,A错误;B. Na2S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C. 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球棍模型为,C正确;D. 次氯酸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C。4.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aCO3 B. 稀硫酸 C. 液氨 D. NO2【答案】A【解析】【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解答。【详解】A. CaCO3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电解质,A正确;B.

4、 稀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C. 液氨是氨气,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D. NO2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A。5.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 Ba(OH)2 B. CH3CHO C. Na2O2 D. NH4Cl【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氧化钡中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A错误;BCH3CHO中只含共价键,B错误;C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D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D错

5、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明确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概念即可解答。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6.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 钠与乙醇反应时增大乙醇的用量B. 实验室制CO2气体时,将大理石块改为大理石粉C. 溴水与KI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 铝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答案】B【解析】【分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可增大反应速率,对于纯液体改变用量反应速率不变,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

6、变,注意浓硫酸的性质,以此来解答。【详解】A乙醇是液体,增加乙醇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B将大理石块改为大理石粉,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C溴水与KI溶液混合时,没有气体参加,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D常温下浓硫酸和铝发生钝化,加热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氢气,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把握浓度、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选项D为易错点。注意浓硫酸的特性。7.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B. 二氧化硅溶于水生成硅酸C.

7、 NaOH溶液不能存放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 二氧化硅是一种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的氧化物【答案】B【解析】【详解】A.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A正确;B.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B错误;C.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较强的硅酸钠,使玻璃塞与瓶口黏合在一起而不易打开,因此NaOH溶液不能存放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应该用橡皮塞,C正确;D.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因此是一种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的氧化物,D正确;答案选B。8.8.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 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 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

8、中均无明显现象D. 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使品红褪色【答案】C【解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度降低是因溶剂增多,而浓盐酸易挥发浓度减小是因溶质减少,原因不同,A错误;B氯水中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墨水褪色,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褪色,原理不同,B错误;C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均是因为发生了钝化,原理相同,C正确;D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不相同,D错误。答案选C。9.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Cu2+ + 2Fe2+B. 钠和冷水反应:Na

9、 +2H2O = Na+ + OH + H2C. 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2H+Cl+ClO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SO42+Ba2+=BaSO4【答案】A【解析】A. 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Cu + 2Fe3+=Cu2+ + 2Fe2+,A正确;B. 没有配平,应该是:2Na +2H2O2Na+ +2OH +H2,B错误;C. 次氯酸是弱酸用化学式表示,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H+Cl+HClO,C错误;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 H+ 2OH+SO42+Ba2+BaSO4+2H2O,D错误,答案选A。10.10.设阿

10、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 g D2O含有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0.1NAB. 1 L 0.1 molL1氨水中,所含NH4+的个数为0.1NAC. 标准状况下,5.6 L CH3Cl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NAD. 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转移9NA个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A. 1.8 g D2O的物质的量是1.8g20g/mol0.09mol,含有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0.9NA,A错误;B.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则1 L 0.1 molL1氨水中,所含NH4+的个数小于0.1NA,B错误;C. 标准状况下,5.6 L CH3Cl的物质的量是

11、5.6L22.4L/mol0.25mol,其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NA,C正确;D. 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转移8NA个电子,D错误。答案选C。11.11.下列微粒在所给条件下,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透明溶液中:SCN、NO3、Na+、Fe3+B. 遇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Cl2、Mg2+、I、SO42C. 与铝反应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HCO3、K+、Cl、CH3COOD. 酸性溶液中:Fe2+、Al3+、SO42、NH4+【答案】D【解析】【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解答。【详解】A. 溶液中SCN与Fe3+发生反

12、应生成Fe(SCN)3,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遇酚酞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则Cl2、Mg2+一定不能大量共存,另外氯气也能氧化I,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与铝反应能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如果显酸性HCO3、CH3COO均不能大量共存,如果显碱性HCO3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 酸性溶液中Fe2+、Al3+、SO42、NH4+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12.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 Fe

13、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前者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其结合漂白,错误;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会把SO32-氧化产生SO42-,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有SO42-,错误;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前者是由于硝酸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Fe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错误;D分别充满HCl、NH3

14、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是由于二者均易溶于水,导致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进入烧瓶,正确。考点:考查实验现象及所推出的结论正误判断的知识。13.13.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CaCl2溶液 浓Na2SiO3溶液 Ca(OH)2溶液 饱和Na2CO3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酸与盐反应的规律,CO2通入CaCl2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过量的CO2通入浓Na2Si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H2SiO3生成;CO2通入Ca(OH)2溶液至过量会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CaCO3H2OCO

15、2=Ca(HCO3)2,最终生成Ca(HCO3)2而无沉淀;过量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Na2CO3H2OCO2=2NaHCO3,生成的NaHCO3溶解度比Na2CO3溶解度小而有结晶析出。14.14.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 苯 B. 甲烷 C. 乙烷 D. 乙烯【答案】A【解析】A、苯的化学性质特点是:易取代难加成,可以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A正确;B、甲烷能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它属于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选项B错误;C、乙烷能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它属于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选项C错误;D、乙烯能被高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