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883776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三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6高三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6高三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6高三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6高三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三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三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资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考向概览,【同步检验】 判断正误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2)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3)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一。 (4)传统文化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5)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返回目录,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基础整合】,返回目录,重要标志,重要见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民族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各民族文化,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2、精深,一、源远流长的表现,2、博大精深的表现,(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见证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考点一、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

3、特征。,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

4、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的地位: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包容性的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具体如下: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在文化交流中既可以“求同存异”又可以“兼收并蓄”。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5、,易错点1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 基本特征 1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的特点。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区域性,返回目录,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 “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这些信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性和区域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A、C、D都不符合题意。,易错点2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 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广东卷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

6、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返回目录,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解析 本题以广东重点打造四大品牌为情境,考查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B错误,A正确。C否认了地域文化的共性,排除。D将中华文化当作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易错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 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3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

7、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薪火相传、博大精深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沿袭传统、洋为中用 A BC D,返回目录,4.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B错误;C说的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题

8、意无关;3000年以后能看懂,说明文化的源远流长,D正确。,D,考考你,5.(2014年天津卷)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 的根本途径 A B C D ,C,C 【思维过程】中华文化吸收印度佛教文化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正确

9、;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故错误;儒家文化在吸收佛教有益成果后获得了新的发展,这说明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正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错误。,6(高考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解析】传统文化能因时而变,故错误。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经济的发展,故错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现了中华文化

10、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故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项。,A,考考你,(2012年高考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正确。,D,考考你,2013安

11、徽卷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B C D 解析 A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知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文化,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确。文化受环境影响,但不是由环境决定,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不可能统一 ,说法错误。,(2013北京)(27分)中

12、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根据材料之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 【

13、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基础整合】,返回目录,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国主义,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优良传统,外来思想文化,时代精神,返回目录,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考纲概览,【同步检验

14、】 判断正误 (1)中华民族精神是永恒不变的。 (2)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 (3)改革创新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返回目录,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6)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7)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A、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

15、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实质: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考点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考点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 (1)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

16、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BCD,考考你,A,2.2013江苏卷 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BCD 解析 C本题以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为视角,考查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等知识。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应选。该剧在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时,对中国文化中的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体现了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应选。题干体现了文化差异,没有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