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600个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835864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6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成语600个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用成语600个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成语600个新修订(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败如水 形容大败,犹水泄地不可复收 一败涂地 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一班半点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一班一辈 谓同等,不相上下 一班一级 犹言一官半职 一般见识 谓同样浅薄的见解和气度 一般无二 完全相同,毫无两样 一斑半点 比喻极小部分 一板三眼 本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四拍子的叫一板三眼。比喻义与“一板一眼”同 一板一眼 本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二拍子的叫一板一眼。后即借喻言语行为有条理,合规矩 一瓣心香 谓心中虔诚敬礼,如燃香供佛 一暴十寒 亦作“一曝十寒” 。晒一天,冷十天。比喻做事没有恒心 一本万利 用极少资本牟取最大利润,形容本轻利重 一本正经 原

2、指一部正规的经典。后即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一笔不苟 谓作书画或撰文极其认真,毫不马虎 一笔勾断 同“一笔勾” 一笔勾消 亦作“一笔勾销” 。全部取消之意 一笔勾销 见“一笔勾消” 一笔抹摋 见“一笔抹煞” 一笔抹杀 见“一笔抹煞” 一笔抹煞 一笔全部抹掉。常喻轻率地全部否定 一碧万顷 形容青绿无际 一臂之力 指给予帮助的力量。常与“助”连用,表示从旁帮忙 一鞭先著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 :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 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见晋书刘琨传 。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一表非凡 见“一表非俗” 一表非俗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

3、常 一表人才 见“一表人物” 一表人材 见“一表人物”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一表堂堂 形容仪表堂皇 一秉大公 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一秉虔诚 谓诚心诚意 一秉至公 见“一秉大公” 一病不起 谓卧病后日见沉重,终至死亡。不起,用作死的婉辞 一波三折 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 语本晋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 “每作一波, 常三过折笔。 ” 宣 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后比喻事多波折 一波万波 见“一波纟毚动万波随” 一不扭众 谓一人不应或难以违反众意 一步登天 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常用以讽人突得高位 一步一鬼 汉王充论衡论死:“

4、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 ”本谓鬼很多,后为疑 心生暗鬼之意 一步一趋 形容紧跟着行走。 语本 庄子田子方 : “夫子步亦步, 夫子趋亦趋。 ” 比喻事事模仿和 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一草一木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唐李商隐有永乐县所居一 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诗。后亦以“一草一木”喻微细之物 一差半错 变故,差错 一差二错 指意外的变化或差错 一差二误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一差二悮 同“一差二误” 一差两讹 同“一差二错” 一长半短 见“一长二短” 一长二短 指意外的变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 一长一短 形容琐谈不休 一场春梦 本喻世事无

5、常,转眼成空。后亦喻幻想破灭 一倡百和 一人首倡,百人附和。极言附和者之多。倡,亦作“唱” 一倡三叹 荀子礼论 : “清庙之歌, 一倡而三叹也。 ” 谓一人歌唱, 三人相和。 后多用以形容音乐、 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一倡一和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 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 。谓鸣声相呼应 一唱百和 见“一倡百和” 一唱三叹 见“一倡三叹” 一唱一和 见“一倡一和” 一朝千里 犹一日千里 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时间短促 一朝之忿 一时激发的愤恨 一朝之患 突然发生的祸患 一彻

6、万融 犹言一通百通 一尘不到 形容清净纯洁 一尘不染 佛教谓色、 声、 香、 味、 触、 法为六尘, 修道者达到真性清净不被六尘所染污为 “一尘不染” 。后 多用以形容清净廉洁,品格高尚。指非常清洁 一尘不缁 犹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礼记王制 : “刑者, 侀也。 侀者, 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 故君子尽心焉。 ” 孔颖达疏 : “容 貌一成之后,若以刀锯凿之,断者不可续,死者不可生,故云不可变。 ”后以一成不变”谓 刑法一经制定,不容变更。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一成不易 同“一成不变” 一成一旅 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传夏少康凭此灭过、戈而复禹业。后遂用为势微力弱卒能克敌制 胜、光复旧业

7、之典 一筹莫展 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后以“一筹莫展”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触即发 本指箭在弦上,张弓待发。比喻事态发展已极紧张,一经触动即可爆发。泛指极易发生 一触即溃 一经接触就溃败。形容很容易被打垮 一串骊珠 形容歌声圆润,唱时如一串明珠 一床两好 犹言一对璧人,谓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一槌定音 见“一锤定音” 一锤定音 本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后借喻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一辞同轨 犹众口一词 一蹴而成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后以“一蹴而就”谓 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

8、举,一下就能完成 一蹴可几 同“一蹴而就” 。几,近,及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一寸丹心 一片赤诚之心 一寸光阴一寸金 俗谚。意谓时间非常可贵,必须珍惜 一搭两用 一物二用 一搭一档 谓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 一代风流 指开创风气,为当世所景仰的人物 一箪一瓢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原为孔子赞 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一旦一夕 同“一朝一夕” 一刀两段 见“一刀两断” 。指斩首,被杀 一刀两断 比喻坚决地断绝关系 一得之功 一点微小的成绩 一得之见 一点见解。常用作谦辞 一得之愚 对自己意见的谦词。犹言一点肤浅的见解。语出

9、晏子春秋杂下十八 一德一心 大家一条心 一点半点 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一点灵犀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谓犀角上有纹,两头感应 通灵,故以“一点灵犀”喻心心相印。指聪敏 一点一滴 形容微少零星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 雕挟两兔” 。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后因以“一雕双兔”谓 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一跌不振 同“一蹶不振” 一丁不识 一字不识 一定不移 见“一定不易” 一定不易 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后 因以“

10、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 一定之规 一定的规律或规则。喻已经打定的主意 一而光 见“一扫而空” 一发千钧 语本汉书枚乘传 :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 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谓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极其危险 一帆风顺 本指帆船一路顺风。亦用为祝人旅途安吉之辞。比喻境遇顺利或办事容易 一帆顺风 同“一帆风顺” 一反常态 完全改变了平常的态度 一饭千金 汉韩信少贫,在淮阴城钓鱼,有漂母见其饥,饭之。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后称受恩重报为“一饭千金” 一饭之德 喻微小的恩德 一飞冲天 比喻平时默默

11、无闻,突然做出惊人之举 一吠百声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分一毫 形容很少的数量 一佛出世 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有一佛出世。引申为难得之意。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夫当关 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夫之勇 犹言匹夫之勇 一夫之用 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 一傅众咻 谓一人施教,众人喧扰。比喻事不专一,绝无效果。语本孟子滕文公下 : “有楚大夫 於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 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 一概而论 亦作 “一?而论” 。 指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 笼统地同样看待。 语本 楚辞九章怀沙 : “同 糅玉石

12、兮,一?而相量。 ” 一高二低 高低强弱或胜负输赢。谓意外的变故 一个半个 谓为数甚少 一根一板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一鼓一板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一鼓作气 左传庄公十年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代作战击鼓进军, 擂第一通鼓时士气最盛。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一谷不登 见“一谷不升” 一谷不升 指歉收 一顾倾城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一官半职 泛指普通的官职 一轨

13、同风 车轨相同, 风俗一致。 语出 礼记中庸 : “车同轨, 书同文。 ” 晋书苻坚载记上 : “一 轨九州,同风天下。 ”后因以“一轨同风”比喻国家统一,政令划一 一国三公 一国之中有三个主公。比喻令出多门,事权不一 一寒如此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魏使须贾於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 贾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后用 以表示贫困潦倒至极 一毫不差 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差异 一毫不苟 犹一丝不苟 一毫不染 犹一尘不染 一毫千里 语本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氂,缪以千里 。 ” 大戴礼 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

14、之千里 ,故君子慎始也。 ”卢辩 注:“据易说言也。 ”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 一狠二狠 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一哄而起 一下子就跟着行动起来。多含贬义 一哄而散 亦作“一閧而散” 。在一片吵闹声中散去。亦表示突然、混乱地散去 一哄而上 同“一哄而起” 一閧而散 见“一哄而散” 一呼百诺 一声呼唤,百人应诺。形容权势显赫,侍从众多 一呼百应 一声呼唤,人皆响应。形容接应的人很多 一呼再喏 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 一狐之掖 见“一狐之腋” 一狐之腋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常用以喻指少量的皮毛或珍贵的皮毛 一虎不河 诗小雅小旻 :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15、。 ” 论语述而 :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 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一花独放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画开天 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乾卦三之第一画,乾为天,故谓“一画开天” 一褱而论 见“一概而论” 一还一报 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一簧两舌 喻诳言乱语。簧,乐器的发声薄片 一挥而成 同“一挥而就” 一挥而就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 : “扞王璘呴复为鸟散馀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时忽 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

16、。璘曰 : 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 挥,斯须复十馀篇矣。 ”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一挥九制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谓文思敏捷 一麾出守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麾有挥斥、排挤意,谓 阮咸受荀勖排斥,出为始平太守。麾亦有旌麾意,故后多以“一麾出守”用作朝官出为外任 之典 一晦一明 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一饥两饱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一技之长 指有某种专长或技能 一家眷属 本指一家人,后以喻同一格局 一家老小 谓全家人 一家无二 谓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一家一火 谓所有家当什物 一家一计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亦引申为一家人 一家之辞 同“一家之言” 一家之学 自成一家的学派 一家之言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一家的学说或论著 一家之作 自成一家的著作 一见了然 犹一目了然 一见倾心 一见面就产生倾慕的情感 一见如故 见“一见如旧” 一见如旧 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扞吴公子札呴聘於郑,见 子产,如旧相识。 ” 一见锺情 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即产生爱情。借指对人或事物一看见就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