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橡树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3542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橡树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橡树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橡树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橡树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橡树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橡树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橡树落实应用案 苏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致橡树(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语言运用(20分)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B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C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D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解析:选A。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A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C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祼的情感。D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解析:选B。B项

2、与例句均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喜迎国庆、欢度中秋联欢晚会上,她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舒婷的致橡树。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你的方案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始作俑者,你理应接受我们的谢意。D小明的作文一直不好,他上了作文辅导班以后,一下子升堂入室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解析:选A。A.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B.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 应为“本末倒置”。C.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多用于贬义。D.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

3、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B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C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在北京市旧城区改造中,新的建筑应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向外分七个层次逐步提高。D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解析:选A。B项介词“对于”位置错放导致全句搭配不当,应将“对于”放在句首。C项“提高”搭配不当。D项成分赘余,“第一部”与“处女作”语意重复。成分赘余成分赘余往往表现在语意重复

4、这个方面,即个别词语的意思与句子中某些成分的意思重复。例1(2015高考浙江卷)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错因分析语意重复,妇孺,即妇女和孩童,与后面“孩童”重复。例2(2014高考江西卷)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错因分析此处属成分赘余,语意重复。此句中“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与前面的“可说”语意重复,可删去“可说”。例3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相关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错因分析此处

5、属成分赘余,语意重复。“猝死”的意思就是突然死亡,而此句中用“突然”修饰“猝死”,造成了语意重复,可删去“突然”。方法归纳明词义,查句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从如下方面入手:1明词义。审读句子,找出词义丰富的词语,特别是含有古义的词语,然后加以分析。如例2,“堪称”之中的“堪”具有古义“可以,能够”的意思。2查句意。在明确词义的基础上,仔细察看句意,一般在一锁定的词语附近寻找,看看句意中是否有与其词义重复的词语。如果有,则有语病;反之,则没有语病。如例3中,明确词语“猝死”中的“猝”是“突然”的意思之后,察看句子可以发现,“猝死”之前有一修饰语“突然”,这显然与“猝”表达的意思重复。 5王维积雨辋

6、川庄作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展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请展开想象,对该联加以描写,表现出诗句的情景和意境。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100字。(4分)答:解析:应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视听、动静、远近等不同角度描写画面;修辞上,可考虑运用拟人、对偶、比喻、排比等。注意突出诗句的意境。答案:(示例)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姿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积雨天气,整个山野物我相惬,画意盎然。6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画线的句子改成整句。(4分)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一同散

7、步,在那里,我会去探寻舒婷那棵橡树的阳刚之美,三毛会与我一同在撒哈拉聆听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旧上海旗袍的韵味会在张爱玲那里体味得到。答:答案:我会让舒婷带我去探寻那棵橡树的阳刚之美,我会让三毛带我去聆听撒哈拉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我会让张爱玲带我去体味旧上海旗袍的韵味。二、阅读提升(35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9题。(10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

8、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979年4月20日7在第1节诗中,诗人排列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祖国怎样的历史面貌?(4分)答:答案: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特点:这些事物前面的修饰

9、语,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同时又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历史面貌:这些意象形象地展示了祖国饱经沧桑的苦难历史。8前两节诗都是写祖国的历史,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答:答案:第1节诗从物质上写出祖国的贫穷和沧桑,重在写实;第2节诗从精神上写出人民的祈愿,重在写精神。9第3节诗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答:答案:第3节诗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2题。(14分)欢乐何其芳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

10、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同我的忧郁?10在这首诗里,诗人从_、_、_、_等不同角度,描写了“欢乐”。(4分)解析:注意里面的用词。答案:颜色声音触觉嗅觉11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5分)答:解析:分析要具体,有例子,有评价。答案:“欢乐”是什么?欢乐是一种颜色“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一种声音像“芦笛”,像“潺潺的流水”;欢

11、乐是“温情的手”,“爱怜的眼光”,“颤抖”的“心灵”。抽象的情思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可观、可感、可握、可闻、可触,有它具体的形态、迹象和声响。欢乐的情感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而获得体验的,诗人正是根据这种体验,将各种感官打通,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并为之所感染。12诗人认为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你怎样理解?(5分)答:解析:辩证地看待“欢乐”。答案:诗人属于那种多血质而又富有艺术感觉的人,又正值青春年少,放声歌唱之余,不时有青春期特有的忧郁情感袭来。他的欢乐是忧郁的欢乐,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他善于从悲伤中体验欢乐,能于欢乐中感悟悲伤

12、,因此,他说,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这是诗人的独到体验。(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11分) 长亭怨慢雁朱彝尊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注】朱彝尊,明末清初诗人、学者。明亡后从事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生活陷入困顿,后以布衣应博学鸿词考试,授官翰林院检讨,不久就被罢免。俦侣:伴侣。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一绳云杪: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杪:梢。13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秋雁的?试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答案:从静态的角度写,群雁憩息时,“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从动态的角度写,雁阵飞行时,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从心理角度写,如“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14. 作者借秋雁这一形象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