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湖心亭看雪》[原创]-教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8830401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湖心亭看雪》[原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湖心亭看雪》[原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湖心亭看雪》[原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湖心亭看雪》[原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湖心亭看雪》[原创]-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案永春延清中学潘顺钦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二、教学方法:读读议议。三、教学道具:班级多媒体。四、教学时数: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及作品张岱( 1597 1679),字宗子,号陶庵、 。明代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前未曾出仕,明亡后曾参加抗清义军。明末清初人,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与境,意趣深远。他的散文小品短小隽(ju n)永,饶有情趣,风格独特。著有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石匮书等。二、理解文题:“湖心亭 ”指杭

2、州西湖湖心亭,交代赏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 ”,点明了事件。文题简洁明了,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创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四、检查重点字音。岱()崇祯()更定()毳衣()雾凇沆砀()长堤()一芥()铺毡()五、听课文朗读,注意停顿节奏!六、读准节奏:A. 湖中 /人鸟声 / 俱绝B. 天 /与云 /与山 /与水C. 一童子 /烧酒 / 炉正沸七、学生根据课文注释,是翻译课文,师点拨。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崇祯五年十二,我住在西湖边。大雪三日,

3、湖中人鸟声俱绝。连续下了三天大雪,西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点拨: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崇祯五年即1632 年。余:古义- 我,今义 - 剩下的。雪: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绝:停止,止歇。段意:交代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本段作用: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 ”做铺垫。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这一天晚上8 点左右,我划一小船,抱着细毛皮衣和带着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独自到湖心亭看雪。雾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提

4、,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如同小草一般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点拨:是:这。更定(参见下文)。定:止,停(课文注释)。拏:携带,这里指撑,划的意思。毳:细毛第 1 页共 3 页( 文注 ) 。 : 气和水汽。 ,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 ,是从湖面蒸 上升的水汽。沆 ( hngdng):白气弥漫的 子。惟:只有。芥(ji ) :小草。段意:主要描 西湖的雪景。手法: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点染出西湖雪景的神采。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 用墨色 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 手法 之一,主要用朴素 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 藻修

5、与渲染烘托。八、 探究:更定?我国古代 有把夜晚分 五个 段的方法,叫五夜或五更,情况如下。五更与 今 比 表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 21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 23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 1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 3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 5 人教版八年 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文中,有 一句 :“是日更定矣 ,余拿一小船 , 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文本 句中 “更定 ”一 ,三年的版本出 了三种注解, 容笔者 于此.二 OO 四年版: “更 ,古代夜 的 位 ,一夜分 五更 ,每更 两个小 .定 ,完了 , 束 .”二 OO 五年版: “指凌晨 分 ”.二 OO

6、 六年版: “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 辞源 、辞海等辞 ,均无 “更定 ” 个 条 ,于是引 了探究“更定 ”几何的 致 .“定 ”的 “ 束 ”之意 ,不是指五更的 束,而是指五更 段 的正式来 ,亦即起更已 .晚上 7-9 之 。九、学生根据 文注 ,是翻 文, 点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到了湖心亭上, (看 )有两个人 着毡子面 面坐着。一个 童正在温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炉上的酒正在沸 。 (他 ) 到我十分高 , :“湖中怎么 有 种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拉着我一起喝酒。我勉 喝了三大杯就告辞了, 他 的姓氏,

7、是金陵人,客此。(他 回答)是金陵人,客居在此。点 :焉:怎么,疑 代 。更: 。 :勉 。白:酒杯。客:名 用作 ,客居的意思。段意:写亭中游人煮酒 雪,邀“余 ”同 的情景。而 “ 其姓氏, 金陵(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人,客此 ”,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表达作者 故国的 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到下了船,船夫不停地小声念叨着:“ 您痴, 有比您更痴的人!”段意:借舟子之口,表达作者的人生志趣。第二 一、复 旧 , 作 。二、主 : 通 西湖壮 雪景的描写以及湖心亭奇遇的 叙,抒 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 情雅致,表达了作者孤傲的心

8、 和淡淡的愁 ,同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故国的 念之情。三、合作探究1: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1、使用白描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表 出悠 脱俗的情味。2、写景、叙事、抒情融 一体。第二段写景,第三段叙事和抒情。四、合作探究 2: 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 作者眼中的西湖的雪景有什么特点?“大雪三日,湖中人 声俱 。 ”“ 沆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开 、 静 、清新淡雅。五、合作探究3: 篇写景散文在写景的同 ,抒 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你 出了作者怎 的心境。( 1)表达了作者 适恬静、 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 故国的 念。第 2 页共 3 页( 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六、合作探究 4:文中开头说 “独往湖心亭看雪 ”,后来有写到 “舟中人两三粒 ”,最后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这是否矛盾?这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而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七、作业:1、背诵课文;2 抄写尖子生学案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各2 遍。第 3 页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