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 20春 七语下--逢入京使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48830361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 20春 七语下--逢入京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 20春 七语下--逢入京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 20春 七语下--逢入京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 20春 七语下--逢入京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 20春 七语下--逢入京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 20春 七语下--逢入京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 20春 七语下--逢入京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岑参简介2人物生平2个人成就2诗歌文学2风格转变4人物轶事4墓中账单4边塞诗派5写作背景6岑参作品品读6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11实 用 文 档岑参简介人物生平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

2、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个人成就诗歌文学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边塞诗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

3、,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像火山云歌送别以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

4、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

5、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山水诗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

6、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风格转变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

7、、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人物轶事墓中账单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

8、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可能是古代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

9、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

10、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以书写战争为主题,亦有歌咏塞外风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之作。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唐时,中央政权与欧亚各国及国内各民族之间有着广泛的往来,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很多诗人歌咏的题材。边塞诗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疆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忧怨以及连续的荒凉艰苦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边

11、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边塞诗人深入表现边塞生活,不论从开拓诗歌的表现题材,还是艺术上的创新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唐边塞诗中的杰作,王之涣和崔颢等人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边塞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岑参,因而该诗派又称高岑诗派。写作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

12、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岑参作品品读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