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分析-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8829571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7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试卷分析-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试卷分析-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试卷分析-新修订(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 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整体文综试卷满分 120 分,单选题 50 分、非选择题 70 分,从试卷结构、题量、题型的 难度看比较适中,符合新课程标准。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的知识体系的 构建, 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 强调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如材料题的中的改革 问题,国防与外交、民主与法制、民生问题等) ,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特别切合的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课标准为准绳,以学科的重点内容为 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 进,突 出创新精神

2、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中考命题的改革方向,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 试题。 二、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不透彻选择题部分试题明显体现了开卷考试的 特点,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注重了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等的 考查。 但不少考生平时对基本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出现问题。 2、识图能力欠缺 试题材料丰富,形式多样,仍然出现了漫画、图片以及表形式的题目。这次的市模拟考 试第 4、12、17、19 题就是这样类型,个别学生就不善于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出现的失误比 较多,这些问题特别考察了学生能不能

3、根据图中信息,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构建知识 体 系,有最基本的分析能力,但在这一点上还做的不够。 3、分析问题不深,解析材料能力欠缺 31 题和 34 题考察的是政史中的热点,即:民主 与法制、中国的外交政策。相当一部分考生只从某一个方面分析,把一个要点答成了一 簇花,对材料不做整体分析,发散思维差,辨析能力弱,分析和回答问题不善于变换角 度。如 34 题第二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加答问题的角度很局限, 角度不能扩展,所以造成失分。 三、考试内容的特点 1、落实基础,紧扣课程标准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针对今年时政中的 奥运、十七大、改革开放 20 周年等,这次模拟考

4、试试卷将时事热点渗入多种题型中, 有效避免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密集、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可谓立意高远。 2、题型新颖,突显课改魅力 从总体上看,试题贴近现实、联系热点、材料丰富、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 中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其 他学 科知识、课外阅读知识的考查,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 念。 3、难度尚可,有较高区分度 因为开卷考试相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考出优异成绩,没有扎实的基本 功是不行的。从考生来看,多数学生感觉比以前的试卷略难。因此平时基

5、本功扎实的学 生成 绩普遍较好,最高达 98 分,85 分以上也不在少数,而 70 分及以下也有不少个别学生 甚至不到 60 分,差距明显。 四、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选择题总体上得分率较高,统计人均得分 12.80,基本知识掌握的扎实的 学生有几个还取得该题满分。学生失分严重的小题依次是 5、7、11、13、17、21.23 小 题。失分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辨析和比较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阅读理解 知识和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差。 (2)简答题:学生 28 题第一问基本上都能拿满分。但第二问中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比 较大,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和比较,实际上此题难度并不大

6、,但很多学生 思维比较狭窄,不善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造成失分严重。 29 题学生普遍答的比较好,多数同学第一问、第三问能够得满分,第二问个别学生出 现问题。问题的原因在于答题时不能看分值答题,给出的答案太简单,点较少。 (3)探究实践题: 此题得分尚可,但无一人得满分。第二、三小题失分较严重,只有 2 人全做对,连成绩 好的学生都出现失误。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学习掌握不准确, 不求甚解。 民族文化、 世 界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部分知识本来就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加上复习进度 没到这部分,造成这样的结果。 (4) 活动与探究题 : 31 题第一问学生大多能得满分, 第二问失分主要

7、原因是 : 审题能 力差,粗心大意,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分析综合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答非所问, 偏离主题, 不善于分析比较、 归纳概括表达。 这说明我们的学生理解归纳能力亟待提高。 32 题学生第二、三问普遍没什么问题,存在问题的是第一问中的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 政治经济的影响掌握的不熟练,个别想当然地乱写一通,没有自己的思考。说明学生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33 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二问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多表现为答题角度偏少。34 题, 第一问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学生对解放以来,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掌握的情况不好, 个别学生乱写一气。 而

8、对第三问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一题,却答的比较好,反映出学生对于所学 的知识,还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这是值得肯定的。 从以上各大题情况分析来看,造成学生的答题失误主要是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 获取和运用知识信息等能力低、 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习惯,审题和解题能力弱所致, 但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有关。如过于着重抠课本、 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比较,未重视主题知识的复习、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迁移 知识的教学,等等。 总的来说,这次模拟考试,学生的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优秀率达到了 23%,及格率也 达到了 64%,只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及格。当然,考试只是

9、对之前工作学习的一个检验与 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之后的教学和学习, 我们也不能就此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继续努力。 五、今后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学习,切实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 。要求学 生不仅记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 还要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基础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迁移、联系和比较能力。复习课教学要注重 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理清知识联系,完善知识网络,进行重要专题的整合。 2、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解决审题不严密的问题,提高答题“质量” 。努力培养学 生在分析问题、审清题意基础上再答题的习惯。答题

10、时注意理论实践结合,运用规范化 语 言作答。 3、 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多鼓励、 多沟通、 多交流,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要提高复习最后阶段的效率。要让学生将复习目标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 目录、标题、自己平日勾画出的重点等,逐一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 补习 一下, ,以便能在答题时,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另 外要再翻阅笔记,强调讲过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以前做错了的地方。 5、多方面、多渠道的了解中考信息,研究各地模拟试题,把握中考的方向和趋势,以 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总之,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必由之路,我们只有坚定不移

11、地迎着课程改革的朝阳,与 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让我们期待今年 中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2013-2014 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分析 历史部分: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为开卷试卷, 共两大题 29 个小题, 总分 100 分, 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 分值比为 50:50。125 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 16 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 717 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 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29 小题为 材料分析综合题, 其中 26 小题 13 分, 考查世界近代史, 27 小题 10 分, 28 小题 13 分,均考

12、查世界近代史,29 小题 14 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 值比为 70:30.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 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 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 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 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 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 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 2、3、7、12、18、20、23、25 题及综合题第 28、29 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分值为 47 分,约占

13、总分的一半。内容联系到近期各地 召开的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 崛起等内容,尤其是是第 29 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 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实现了一 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 学生学习、知识及能力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 5、7、8、11、18 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其中 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第 29 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 程,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

14、能力和实际运用 能力。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 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 28 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 说明问题, 表达理解。 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 99 人,不及格人数 22 人,及格人数 77 人,优秀人数 25 人,最高 分 97 分,最低分 20 分,平均分 68.3,优秀率 25.3%,及格率 77.8%。 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偏易,能照顾大多数同学,特别是能 够充分激起中下层水平学生学习历史

15、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 与中层生的差别。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 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 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 不应的错误。比如第 20 题,学生对关键词“继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3、学生答题心切,麻痹大意。因试题不难,造成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导致 失误占总失误的一半左右。 4、不少学生知识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仍然较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 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知

16、识不清,思维模糊。这些以后在平时历史 教学中要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要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 起来。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 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 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 以史为镜, 以史为鉴, 理论联系实际, 在历史中比较现实, 在现实中学习画史,从而将较为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学习变得较为 轻松活泼,贴近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重大内涵所在。在教学中,对于周年大事 记, 要高度重视, 要将周年大事相关的材料, 纪念活动和周年大事有机结合起来, 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2、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 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 达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避免因开 卷而带来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知识是能力之源。 3、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