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规程PPT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828830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规程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规程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规程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规程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规程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规程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规程PPT幻灯片(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Chapter 10结 晶Crystallization,2,结晶应掌握的内容 (1)什么是结晶过程? (2)结晶操作的特点有哪些? (3)凯尔文公式的内容? (4)了解饱和温度曲线和过饱和温度曲线的内容? (5)在何种条件下,溶液中才有晶体析出? (6)影响晶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晶种的作用是什么? (8)过饱和溶液形成的方法有哪些? (9)何为晶体生长的扩散学说?其具体意义何在? (10)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有哪些? (11)晶体纯度的计算方法? (12)影响晶体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13)何为重结晶?,3,结晶与沉淀,结晶 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气或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沉淀 固

2、体物质以无定形状态从蒸气或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相同点 都有新相析出,4,结晶与沉淀,纯净固体的两种状态 结晶,无定形沉淀 两者不同点 (1)结晶体有一定规则,沉淀物无规则,两者的区别是构成单位的排列方式不同 (2)结晶的析出速度慢,溶质分子有足够时间进行排列,粒子排列有规则,无定形固体的析出速度快,粒子排列无规则,5,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6,结晶定义,溶液中的溶质在一定条件下,因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而结合成晶体,晶体的化学成分均一,具有各种对称的晶体,其特征为离子和分子在空间晶格的结点上呈规则的排列。,7,结晶过程分析,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等于该溶质在同等条件下的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为饱和溶

3、液; 过饱和溶液 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之为过饱和溶液; 溶液的过饱和度 溶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推动力是一种浓度差。 注:溶质只有在过饱和溶液中才能析出;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分散度(晶体大小)有关。,8,结晶过程分析,晶浆 在结晶器中由溶液结晶出来的晶体与余留下来的溶液构成的混合物。 通常需要用搅拌器或其它方法将晶浆中的晶体悬浮在晶浆中,以促进晶体的进行,因此晶浆也称为悬浮体。 母液 晶浆去除悬浮于其中的晶体后所余留的溶液。,9,结晶过程与类型,结晶过程的两个步骤: 1 从微观的晶粒作为结晶的核心,这些核心称为晶核,产生晶核的过程称为成核。 2 晶核长大、成为宏观的晶体,该过程称为晶

4、体生长。 类型: 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和沉淀四大类。,10,结晶的步骤,步骤 (1)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2)晶核的形成 (3)晶体生长 其中,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11,结晶操作的特点,(1)只有同类分子或离子才能排列成晶体,因此结晶过程有良好的选择性。 (2)通过结晶,溶液中大部分的杂质会留在母液中,再通过过滤、洗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晶体。 (3)结晶过程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维生素、核酸等产品的精制。,12,晶体的形成,前提:形成新相(固体)需要一定的表面自由能。 条件:溶液浓度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晶体尚不

5、能析出,只有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后,才可能有晶体析出。 首先形成晶核,由Kelvin公式,微小的晶核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实质上,在饱和溶液中,晶核是处于一种形成溶解再形成的动态平衡之中,只有达到一定的过饱和度以后,晶核才能够稳定存在,13,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物质溶解-吸收热量、 结晶- 放出结晶热。 因此,结晶也是一个质量与能量的传递过程,它与体系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可以用饱和曲线和过饱和曲线表示,14,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SS曲线下方为稳定区, 在该区域任意一点溶液均是稳定的; 在SS曲线和TT曲线之间的区域为亚稳定区, (1)不采取一定的手段(如加入晶核),溶液可

6、长时间保持稳定; (2)加入晶核后,溶质在晶核周围聚集、排列,溶质浓度降低,并降至SS线; 饱和溶解度曲线和过饱和溶解度曲线之间的区域,可以进一步划分刺激结晶区和养晶区。,15,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在TT曲线的上半部的区域称为不稳定区, 在该区域任意一点溶液均能自发形成结晶,溶液中溶质浓度迅速降低至SS线(饱和); 晶体生长速度快,晶体尚未长大,溶质浓度便降至饱和溶解度,此时已形成大量的细小结晶,晶体质量差; 因此,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加入晶种,并将溶质浓度控制在养晶区,以利于大而整齐的晶体形成。,16,溶质结晶的影响因素,过过饱和度比,一般用S表示 S=C/c* C是过饱和浓度,C*是饱和浓度

7、 假如以水作为成核的诱导期,那么S4时可以瞬时结晶。 实验证明:一个物质的溶解度与它的颗粒大小有关系,微小颗粒的溶解度比正常颗粒的溶解度大。,17,凯尔文(Kelvin)公式,C2-微小颗粒(晶核)的溶解度 C1-正常晶体的溶解度 -晶体与溶液间的表面张力;-晶体密度 L1-正常晶体的半径; L2-普通晶体半径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M-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分散度(晶体大小)有关。,实验证明:一个物质的溶解度与它的颗粒大小有关系,微小颗粒的溶解度比正常颗粒的 溶解度大。,18,结晶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晶体产量取决于溶液与固体之间的溶解析出平衡; 固体溶质加入未饱和

8、溶液溶解; 固体溶质加入饱和溶液平衡(Vs=Vd) 固体溶质加入过饱和溶液晶体析出,19,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方法,(1)热饱和溶液冷却(等溶剂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体系;同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要适中; (2)部分溶剂蒸发法(等温结晶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的体系,或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体系;,20,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方法,(3)真空蒸发冷却法 使溶剂在真空下迅速蒸发,并结合绝热冷却,是结合冷却和部分溶剂蒸发两种方法的一种结晶方法。 (4)化学反应结晶 加入反应剂产生新物质,当该新物质的溶解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即有晶体析出;,21,过饱和溶液的形成,蒸发法 借蒸发

9、除去部分溶剂的结晶方法,使溶液在常压或减压下加热 蒸发除去一部分溶剂,以便达到或维持溶液过饱和度。 冷却法 不除去溶剂,而是使溶液冷却降温成为过饱和溶液,22,过饱和溶液的形成,化学反应结晶法 调节溶液的或向溶液中加入反应剂,生成新物质,当其浓度超过它的溶解度时,就有结晶析出。 盐析结晶法 向物系中加入某种物质,从而使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形成过饱和溶液而结晶析出。,23,过饱和溶液的形成,等电点法 利用某些生物物质具有两性化合物性质,使其在等电点时于水溶液中游离而直接结晶的方法。,24,晶核的形成,晶核的形成是一个新相产生的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才能形成固液界面; 结晶过程中,体系总的

10、自由能变化分为两部分,即:表面过剩吉布斯自由能(Gs)和体积过剩吉布斯自由能(Gv) 晶核的形成必须满足: G= Gs+ Gv0,阻碍晶核形成; Gv0,25,临界半径与成核功,假定晶核形状为球形,半径为r,则Gv=4/3(r3 Gv);若以代表液固界面的表面张力,则Gs= A=4 r2 ; 因此,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晶核,其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G=4 r2(+(r/3) Gv),Gv形成单位体积晶体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26,临界半径(rc),临界晶核半径是指G为最大值时的晶核半径; r0,晶核不能自动形成; rrc 时, Gv占优势,故G0,晶核可以自动形成,并可以稳

11、定生长;,27,临界成核功( G max),G max相当于形成临界大小晶核时,外界需消耗的功。,临界成核功仅相当于形成临界半径晶核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1/3,亦即形成晶核时增加的G s中有2/3为G v的降低所抵消,28,晶核的成核速度,定义: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生成新核的数目。 是决定结晶产品粒度分布的首要动力学因素; 成核速度大:导致细小晶体生成 因此,需要避免过量晶核的产生,29,成核速度的近似公式,B成核速度Gmax成核时临界吉布斯自由能 K常数,Kn晶核形成速度常数c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n成核过程中的动力学指数,30,成核速度 由Arrhenius公式

12、可近似得到成核速度公式: B = ke-Gmax/RT B成核速度 Gmax成核时临界吉布斯自由能,是成核时必须逾越的能阈 k常数 而Gmax可由下式表示:,31,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1)自然起晶法:溶剂蒸发进入不稳定区形成晶核、当产生一定量的晶种后,加入稀溶液使溶液浓度降至亚稳定区,新的晶种不再产生,溶质在晶种表面生长。 (2)刺激起晶法:将溶液蒸发至亚稳定区后,冷却,进入不稳定区,形成一定量的晶核,此时溶液的浓度会有所降低,进入并稳定在亚稳定的养晶区使晶体生长。 (3)晶种起晶法:将溶液蒸发后冷却至亚稳定区的较低浓度,加入一定量和一定大小的晶种,使溶质在晶种表面生长。,32,影响晶体生长

13、速度的因素,(1)杂质:改变晶体和溶液之间界面的滞留层特性,影响溶质长入晶体、改变晶体外形、因杂质吸附导致的晶体生长缓慢; (2)搅拌:加速晶体生长、加速晶核的生成; (3)温度:促进表面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增加结晶速度;,33,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1)晶体质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晶体大小 形状 纯度 (2)影响晶体大小的因素: 温度、晶核质量、搅拌等 (3)影响晶体形状的因素: 改变过饱和度、改变溶剂体系、杂质 (4)影响晶体纯度的因素: 母液中的杂质、结晶速度、晶体粒度及粒度分布,34,重结晶,重结晶 利用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

14、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的操作。 重结晶的操作过程 (1)选择合适的溶剂; (2)将经过粗结晶的物质加入少量的热溶剂中,并使之溶解; (3)冷却使之再次结晶; (4)分离母液; (5)洗涤;,35,重结晶的溶剂具备的条件,溶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冷却时能析出大量结晶 溶质易溶于某一溶剂而难溶于另外一种溶剂,且两种溶剂互溶,则通过实验确定两者在混合溶剂中所占的比例 对色素,降解产物,异构体等杂质能有较好的溶解性 无毒性或极其低微,沸点较低便于回收套用等,36,重结晶过程,将溶质溶解于对其溶解度较大的一种溶剂中,然后将第二种溶剂加热后缓缓加入,一直到稍微显出浑浊,结晶刚出现为止,接着冷

15、却,放置一段时间使结晶完全 生物物质常用的重结晶溶剂 蒸馏水,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低级醇,37,重结晶的操作过程,选择合适的溶剂; 将经过粗结晶的物质加入少量的热溶剂中,并使之溶解; 冷却使之再次结晶; 分离母液; 洗涤;,38,蒸发型冷凝器,39,结晶的优缺点,1、能够从杂质含量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分的熔融混合物中,分离出高纯度或超纯度的结晶。结晶物在运输、包装、储存或使用上都方便。 2、对于许多难分离的混合物采用结晶方法均可以达到目的。 3、结晶与精溜、吸收等分离方法比较,能耗低的多。对设备要求低。 4、结晶是一个很复杂的分离过程,它是多相、多组分的传热传质过程,也涉及到表面反应过程,尚

16、具有具有晶体粒度及力度分布问题。结晶过程及种类多。,40,Chapter 11干 燥Drying,41,成品干燥,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什么是干燥? 2、干燥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3、物料中所含水分的种类有哪些?除去的难易程度如何? 4、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的概念? 5、了解干燥曲线,并结合干燥速率曲线说明什么是恒速干燥阶段?什么是降速干燥阶段? 6、常用的干燥设备有哪些,42,成品干燥,目的:通过干燥,减少物质中的水含量,使其达到所希望的水平。 脱水的方法: 机械法:水不发生相的变化过滤,离心 加热法:水发生相的变化蒸发,干燥,43,干燥的基本概念(Drying),用热能加热物料,使物料中水分蒸发而干燥或者用冷冻法使水分结冰后升华而除去的单元操作; 通常是生物产品分离的最后一步;,44,干燥过程的基本流程,新鲜空气 过滤器 鼓风机 加热器 排放 引风机 二次除尘 一次除尘 干燥器 产品,湿料,45,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