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24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82605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2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2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2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阅读10.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4 10 唐雎不辱使命 一、创设情境 由“ 士” 导入,并提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事例? 再由邹忌引出唐雎: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谋事为君主出谋划策、拯救国 家危难的故事。板书课题:10 唐雎不辱使命 二、介绍战国策和纵横家 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共 33 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2、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 纵横家 ” 是 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 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

2、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出谋划策。多从主观的政治 要求出发,以个人的名利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纵横家的利己主义色彩浓重,追 求个人的名与利。苏秦、张仪、公孙衍、毛遂、烛之武 3、写作背景 公元前 230 年和公元前 225 年,靠近秦国的韩国和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 易地” 的政治骗局吞并安陵国,由此引起了 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PPT辅以战国形式图 三、精读感悟 1、唐雎因为什么事情的发生才被派遣出使到秦国的的? (1)秦王以五百里易地,安陵国君不同意,秦王不高兴。(2)秦王是出 于好心么?真实目的是什么? 采用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

3、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 / 4 (3)安陵国君是魏的附属小国,宗主国已被秦灭掉,他的国家也是岌岌可 危,为什么还要断然拒绝呢?有什么理由么? 公元前 312 年,秦国谎称割让六百里地换取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事后却说 只是答应给楚国六里地; 公元前 283 年,秦国谎称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国君识破 其诈,蔺相如使秦,最终完璧归赵; 自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没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百相交也,百相欺也。 ” 战国策魏策 (4)小结:第一段层意:秦王想用易地的策略企图吞并安陵国,被遭拒 绝,心生不悦;交代了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故事的开端) 2、跳读

4、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 化?不说、怫然怒、色挠 不说:道貌岸然、假仁假义、骄横欺诈、傲慢无礼 正面交锋第一回合故事的开始 怫然怒:原因:在自己严厉指责、质问,并语露威胁的情况下,唐雎再次 重申安陵君立场,坚决不愿易地。 秦王:道貌岸然、假仁假义、骄横欺诈、傲慢无礼、虚伪 唐雎: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正面交锋第二回合故事的发展 色挠:原因:唐雎的 “ 布衣之怒 ” 在气势上、行动上战胜了秦王的“ 天子之怒 ” 秦王:欺诈无礼、骄傲蛮横 3 / 4 唐雎:沉着冷静、口锋锐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奉献 正面交锋第三回合故事的高潮 2、易地的事

5、情,最终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面露胆怯直跪道歉卑躬屈膝语言恭敬取消易地 故事的结局 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欺软怕硬、前倨后恭 3、根据历史,安陵国最终结局如何? 这种外交胜利是短暂的、有限的,最终它臣服于大秦帝国。 但是唐雎大义凛然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彪炳史册,令人感佩, 值得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习。 四、写法探究与迁移 对比 1、秦王的前倨后恭VS唐雎的先恭后倨 使人谓 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临危出使 沉着应对 针锋相对 挺 剑而起 2、虎狼之国的国君VS弱小之邦的谋士 3、盛气凌人,质问威胁VS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4、从容镇定,据理力争 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 五

6、、技巧迁移 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 了争锋相对的结果。在这种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变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 “ 巧” 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 4 / 4 节:说话时注意把握尺度、分寸;“ 否,非若是也 ” 的回答缓和了秦王倚强 凌弱的气势,使得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并表明并非故意违背秦王意愿,又表明 了自己的坚决态度; 二、 “ 巧” 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 据:证据,事实列举事实,加以渲染,排比的强烈气势,占据了会谈的上 风 三、 “ 巧” 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力:威力,力量;若只是用文,不辅助以武力攻击,贪婪的秦王是不会轻 易折服的,势必会存在侥幸心理。以行证言,就能使“ 言” 更具有威慑敌人的 力量,从根本上打破秦王的一切幻想。 六、归纳概括,提升意义 总之,在这场强国与弱国的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 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 “ 道义” 和“ 威力” 两个方面争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威慑 敌方,不辱使命。 当然,如果唐雎手中没有真理,没有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那么说话 的技巧再高明,充其量也只能是诡辩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