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882422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 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 【摘 要】【摘 要】传统产业组织理论 SCP 范式的分析无法解审计市场上长期存在 的大型事务所的寡头垄断。原因在于审计行业的市场集中不会带来破坏性竞 争、不会导社会福利净损失,也不会剥夺消费者剩余。进一步引入可竞争市场 理论,也可以证明审计市场上的垄断结构并不会带来垄断性的结果。因此,对 于审计市场而言,传统的有效结构和完全竞争本身并不重要。在审计市场可竞 争的垄断均衡中,事务所将在潜在竞争者的约束下达成规经济效应和自由竞争 活力的融合,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也因此成为现实有效的审计市场结构。审计市 场的管

2、制重点不在于市场结构,而应以促进可竞争性为原则,消除人为进入壁 垒、减少沉没成本。 【关键词】【关键词】审计市场 马歇尔冲突 SCP 范式 可竞争市场 一、引言一、引言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提出了“马歇尔冲突” (Marshallsdilemma)。按照马歇尔的推论,大规模生产能企业带来规模经 济效应;单个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结构中垄断因 素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将阻碍竞争机制发挥作用,致使经济丧失活力。这 样,在马歇尔那里,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保持自由竞争活力便成为一对难分难 解的矛盾。 那么,对于审计行业来说,这一冲突在是否也存在呢?在审计行业,较低

3、程度的资产专用性、大小事务所之间的产品异质、以及审计与非审计服务联合 提供产生的合约范围经济,使得大型事务所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刘明辉、徐 正刚,2005)。事实上,自从 ZeffandFossum(1967)开拓性地对审计市场结 构展开研究以来,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行业具有规模效益递增和不完全 竞争的特点。问题的提出在于想知道:审计行业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否一 定会带来有别于完全竞争的结果?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理论上存在两种截然 相反的观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 SCP 范式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将导 致非最优定价;与之相对应的可竞争市场理论则认为,完全竞争的结论在不完 全竞争的市场

4、结构中也可能存在,条件是市场进出自由。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理论角度廓清审计行业实际有效的市场结构,确认 市场竞争模式,并探讨为维持市场结构和竞争的有效性是否需要进行管制以及 如何管制。本文的以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节对 SCP 范式是否适用于审计行业 展开分析;第三节引入可竞争市场理论,通过考察审计市场的进入退出,探究 审计市场上的垄断结构是否会损害竞争进而降低效率;第四总结全文的结论并 通过一个简短的讨论给出监管方面的政策建议。 二、SCP 范式不适用于审计行业 二、SCP 范式不适用于审计行业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即 SCP 分析框架是由哈佛大学的 经济学者提出来的。他们

5、通过实证的截面分析方法推导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 2 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的一种单向因果联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后者决定 市场绩效的好坏。具体来说,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总是倾向于操纵价格、设置 障碍,以便谋取垄断利润,从而阻碍技术进步,造成资源的非效率配置;要想 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需要通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限制垄断力 量的发展,保持市场适度竞争。 那么,审计行业是否存在这样的逻辑联系呢?如前文所述,该行业具有明 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促使行业市场份额日趋集中于少数大型 事务所,成熟审计市场上呈现出的也一直是一种寡头垄断的状态。这样,根据 SCP 范式,便会自然而然地出规

6、模效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审计行业无效的结 论,并据此认为有必要对审计行业进行管制,对大型事务所进行拆分。但事实 上,即便在反垄断法实施最为严厉的美国,政府也没有对审计市场进行过反托 拉斯式的干预。理论与现实的不一致,不禁使我们对 SCP 范式在审计行业的适 用性产生怀疑。下面我们将对垄断性市场结构下,大型事务所可能动用其市场 势力的两类定价行为及其市场后果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 案。 (一)垄断条件下的低定价与破坏性竞争 SCP 范式认为,规模效益递增可能会导致破坏性竞争。规模经济的作用使 得大企业更容易在行业内生存,和其他企业或潜在竞争者相比,也能够以更低 的成本扩张生产能力。谋

7、求更大市场份额的竞争将产生一种迫使价格下降的压 力,这种压力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但当价格降至平均生产成本以下时,对 现存企业而言就是破坏性的了。由于小规模企业处于成本劣势,大企业也就可 以通过压低价格来驱逐小规模企业,竞争的结果将导致其亏损、破产或被其他 企业兼并。 上述逻辑推论的背后存在着一条基本假定,即行业存在相对于正常需求过 剩的生产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弱增性。具体而言,它又可以分解为两方面 的市场条件:第一,行业拥有过剩的固定资本;第二,产品成本构成中固定成 本大大高于可变成本。但是,对于审计行业来说,这一假定并不存在。首先会 计师事务所的传统业务是年财务报表审计,该业务在上下半年

8、之间存在剧烈的 需求波动,为保持能满足高峰需求的能力,事务所在每年的下半年生产能力是 相对过剩的。但问题在于审计产品无法储存,下半年过剩的生产能力无法用来 继续生产审计产品,只能管理咨询、税务筹划等非审计服务领域进行转移。其 次,我们假定大型事务所的场地、设备等固定资本在整个年度里都是过剩的, 这就意味着边际成本只是附加的人力成本,但后者却又恰恰是审计服务成本的 主要构成部分。固定成本在审计服务总成本构成中占有的比重不大,使得单纯 依靠增加审计服务供给量并不能有效地摊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型事务 所的成本优势有限,不存在孳生破坏性竞争的土壤。 观察到的现实也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破坏性竞

9、争在审计行业并没有 出现过。按照 SCP 范式的推论,如果存在破坏性竞争,那么竞争的结果理应使 得中小型事务所难以生存,目前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已有研究发现大型事务 所在受管制行业的审计定价较低(Simiunic,1980;Palmrose,1986a; 3 Turpin,1990;Pearsonetal.,1994),却无法证明其定价低于成本。从另一 个方面来说,如果把一个客户看作一个市场,事务所首次承接审计业务时的 “低价揽客”(Lowballing)比较接近破坏性竞争的定义。但“低价揽客”的 真正原因在于客户和事务所在首次审计业务中都需要承担一个“启动成本”, 从而意味着双方关系某种程度

10、上可以被“锁定”。因此,作为事务所预期获取 未来竞争优势以及未来“准租”的理性的竞争性反应,大小事务所均有可能 “低价揽客”,它也并非是垄断大所凭借成本优势采取的策略性行为。 事实上,由于审计服务“信任品”的特征使得审计市场类似于一个“二手 车”市场,客户很难从市场上获取审计质量的信息。根据克莱因、莱福勒 (1981)和夏皮罗(1983)的质量酬金模型,支付溢价成为客户确保审计产品 质量的手段之一;溢价的存在又为事务所提供高品质的审计服务提供了刺激。 这样一来,在长期的博弈过程中,价格成为判断审计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线 索。基于这一考虑,大型事务所也很少会降低价格,进行破坏性竞争。 (二)垄断条

11、件下的高定价、社会福利净损失与消费者剩余剥夺 垄断条件下的高定价可以产生两方面的影响:第一,由于垄断限产形成的 社会福利净损失;第二,由于垄断高价使得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的转化。 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常识,控制价格的能力是企业是否拥有市场势力的主要 表现,而控制价格的关键在于控制产量及其市场供给量,人为制造短缺。照此 逻辑,审计行业的市场集中将使得拥有市场势力的大型事务所,以提高审计收 费为出发点,减少审计服务供给,导致市场上的供给量低于竞争性市场的均衡 供给量,同时剥夺消费者剩余。 上述推论是否可行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控制审计服务供给量的能力。众所 周知,审计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根据服务业的

12、定义,它是一种有形或者智力 活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即满足需求而不需要有形商品的间接渠道(Kulhavy, 1974)。服务不能与提供者相分离,不能储存,服务具有非物质的特性,且由 提供者和用户共同生产和消费(deBandt,1996)。审计服务产品不可储存的特 性使得事务所无法通过调节库存以及市场供给量来控制价格,而限量减产又是 以单位审计服务成本迅速提升为代价的。此外,考虑到各国普遍实行的法定审 计要求,审计服务的需求弹性很小,单个事务所限制产量也只会给其他事务所 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审计市场被少数大型事务所垄 断,市场上的审计服务供给量也不会少于竞争性市场的供给量,不会

13、产生社会 福利净损失。 虽然不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审计服务价格,大型事务所还是在审计市场上 维持着显著高于一般事务所的定价。对澳大利亚(Francis,1984)、新西兰 (Firth,1985)、英国(chanetal.,1993)、香港(Gul,1999)、新加坡 (Simon,1992)和美国(Palmrose,1986)等审计市场的研究均证明了这一 点。问题在于,大型事务所的高定价是出于客户自愿,还是其动用市场势力的 结果。如果是前者,也就不存在对消费者剩余的剥夺。Moizer(1997)关于事 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溢价的文献回顾表明,在一个竞争性的审计市场中,不同 事务所之间的审计服务定

14、价差异代表了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回报。此外,大所 4 较多地采用结构性审计程序而较少需要客户的配合与协作,减少了对客户正常 工作的干扰,可能也是客户乐于支付较高审计费用的原因之一(李树华, 2000)。从事务所的角度来看,针对单个客户的一级价格投标模型显示,随着 竞争对手的增多,审计报价将会不断地逼近审计成本。投标的事务所之间也很 难达成事前合谋的协定,因为在投标过程中,某一成员违反合谋协定,其他成 员对此背叛并没有报复的机会(李眺,2003)。因此,大型事务所虽然能够获 得一定的收费溢价,也必须象竞争者一样的行事。为了赢得客户,事务所必须 致力于降低审计成本,并与客户分享成本的降低。从长期来看

15、,审计收费呈现 出的应该是不断下降的趋势。一级价格投标模型对现实的审计市场竞争具有较 强的解释力,其推论也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结论的支持。一项针对“六大” (目前已合并为“四大”)劳动生产率的实证调查表明,其审计服务在生产成 本和人力成本方面是有效率的(SchellemanandMaijoor,2000)。已有研究也 发现,在 1980-1997 年间,“六大”的审计收费从长期趋势上来看不断下降 (MenonandWilliams,2001)。由此可见,即便审计产品异质,且客户往往根 据事务所声誉(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溢价水平)来辨别产品质量,审计市场上仍 然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大型事务所相对较高的

16、审计定价是因为它可以给客户 带来额外的效用,而并非是动用市场势力的结果,因此也不会导致对消费者剩 余的剥夺。 总之,前文的分析显示,审计行业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事务所动用市场势 力的能力与市场绩效之间不存在如 SCP 范式所描述的稳定的逻辑联系。因此, 该范式并不使适用于审计行业。事实上,只要某一行业以规模效益递增为特 征,都会得到与哈佛学派 SCP 分析框架相悖的结论。对于企业规模是否一定与 其市场势力正相关,市场集中是否一定能证明存在行业垄断力量和经济上的低 绩效等问题,SCP 范式均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理论解释。因此,自 20 世纪 60 年 代后期起,该范式便遭到了芝加哥学派的猛烈抨击。我们也有必要寻求其他模 式来解释规模效益递增和非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审计市场。 三、可竞争市场理论和审计市场进入退出分析三、可竞争市场理论和审计市场进入退出分析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 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良好的市场绩效,在传统哈 佛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