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5月联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82189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5月联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5月联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5月联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5月联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三5月联考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质量测评联盟高三5 月联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现代文阅读 I (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 方式; 书店,是传播

2、文化的重要空间。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 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 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 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 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襄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 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 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 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 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在拥抱新技术、推 动线上线下融合发

3、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2016 年, 中宣部等 11 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7年,国务院印发 (“十 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其中明确了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中国”等 具体举措 ; 2018年,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进一步延续,这些都为实体书店 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 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 陶是实

4、体书店的独特优势。(2018 -2019 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 网点同比增长 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 减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 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那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 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 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商 业性活动越来越多。 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变的是书店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慰藉的需 求。“腹有诗书气自华”依旧是很多人的信念与追求。相较以前,读者越来越重

5、视阅读时 的体验。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 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毕竞书店既需要 用“面子”吸引人,更需要靠“里子”留住人。 (摘编自史志鹏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 材料二 : 用“扩张速度惊人”来形容近年实体书店创办热潮,并不夸张。越来越多“最美”“高颜 值”“豪华”实体书店在全国涌现,其中有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景点和打卡地标。 “网红效应”对于书店是把双刃剑,若不够红,书店客流与业绩会受到影响; 但若是过于 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不难发现,如今大多新 开的书店

6、都讲究空间美学,追求店面的“高颜值”,卖咖啡、卖文创、办读书活动,多营 齐下,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有出版界人士提醒,如果读者走进书店只为了拍照或喝 咖啡,那么书店存在的意义何在?书店沦为“背景板”,所谓人文情怀也不过是空话了。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开实体书店等于开免税的咖啡店、饭馆,且书店规模越大、装修越 漂亮,减免房租就越多,得到的补贴也越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经营者说,这是 引发实体书店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未必能契合普通读者诉求,不少读者更需要深入社区 的中小书店,而非大卖场的豪华摆设。同时网红书店固然吸引一大批读者前往线下实体店 观摩、阅读,但是网红书店的常客通常就是网友,或者

7、由网友介绍来的读者,至于线下的 吸引力则相当有限。 ( 摘编自许肠如何回归阅读初心,安放好书店的灵魂) 材料三 : 对网红书店的争议,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并不太让人意外。一方面,网红书店只要不是喧 宾夺主,为了确保书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也不应该被苛责。毕竟,对书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面,一些书店出售周边文创产品,定期组织线下读书沙龙、专家学者讲坛,抑或是 像日本一些书店那样举行亲子阅读活动等,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 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 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

8、有的。 事实上,在讲究吸引力和体验感的时代,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质量,也 与阅读氛国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二者竞争“顾 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把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方向。 实体书店最红火的年代, 恰恰也是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 人们接收的信息大多都来自书本。 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被前所未有地重塑,所以,我们不 能要求书店也必须保持“传统”的味道,还停留在记忆中的样子。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 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给社会创造更 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

9、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 捕编自蒋波丁涛注重阅读仪式感“高颜值”网红书店胜出实属必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互联网普及后,中国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纸质阅读放缓,实体书店发展受到冲击, 不得不走网红路线。 B.2018 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和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原因是实体书店能营造网络阅: 读不能 提供的阅读氛围。 C.新型书店为增加书店颜值,都讲究空间美学, 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导致书店沦为 打卡拍照的“背景板”。 D.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书店生态多元化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 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

10、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实体书店转型过程中,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 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材料二中提到书 店: “卖咖啡、卖文创”等。 B.实体书店以高颜值、独特的设计吸引人们去打卡,并提供休闲方式,有的书店发展为网 红景点、打卡圣地。 C.在实体书店创办热潮中,很多书店追求规模大、装修漂亮,但有些读者仍然选择去社区 的中小书店。 D.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实体书店重新定义“ 阅读”,将书店打 造成以读书为纽带的社交场所。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对读者来说,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 灵“栖

11、息地”。 B.实体书店复苏明显,但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主要原因在于其商业 模式的落后。 C.实体书店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不妨与网络书店“ 联姻”, 这样能更好地推动线上线下融 合发展。 D.实体书店只有调整经营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将书店与图书馆结合,才能有更好 的发展前景。 4. 请简要归纳材料一的论述层次。(4 分) 5. 当前一些实体书店选择走网红路线,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 二) 现代文阅读 ( 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

12、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 光着肩膀,先是 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 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 远地抛向屋顶 , 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 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 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 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 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 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

13、内数过大 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 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 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 多了起来。 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 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 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 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 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 院里,虽然穿

14、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i 会朝 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 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 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 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 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 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

15、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 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 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遺弃的孺妇, 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 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 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 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 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

16、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 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 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 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 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 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 的背。 ( 选自 2019年 3 月散文选刊 , 有删节 )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 - 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 作的娴熟。 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 亲的不满。 C.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D.文章以补瓦切入,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