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PPT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82166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PPT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突发职业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孟凡利 2006.08.11,2,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第25号令)第3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重大和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职责进行调查处理。 第4条: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 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抢救病人; 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组织事故调查; 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 结案存档。 第5条:事故调查处理应当迅速、有效、科学、公正。,3,讲座目录,报 告 应 急 调 查 处 理 提 高,4,报告,报告人 接收报告人 报告范围

2、 报告内容 报告时限,5,报告 报告人,用人单位 职业病防治法第34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疾控/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第43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其他单位和个人 (工人/记者/安监/工会) 职业病防治法第12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非法定义务),6,报告 接收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 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各级疾

3、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相关信息。 卫生监督机构 同上。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规定第4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并指定同级卫生监督监测机构承办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 同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7,报告 报告范围(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12日国务院第376号令)第2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

4、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然发生 (发生/发现;急性/慢性) 职业中毒 (尘肺/皮肤病/眼病) 造成或可能造成 重大事件 (分级: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8,报告 报告范围(),职业中毒 卫生部劳动保障部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10类115种职业病: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职业中毒56种(铅汞锰镉铍病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工业性氟病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

5、甲醇酚五氯酚(钠)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职业性中毒性肝病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物理因素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生物因素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耳鼻喉疾病(噪声聋);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9,报告 报告范围(3),事件分级(重大) 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或者发生肺炭疽病例1例及以上的,需要履

6、行应急报告程序(接收报告单位逐级上报)。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部第25号令)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注意:急性职业中毒是动态和发展的过程,如果报告、处理不及时有效,事件就会升级。,10,报告 报告内容(1),事件信息 事件名称、类别、时间、地点、涉及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原因、已经采取措施、事件发

7、展趋势、下步计划等。具体内容见信息报告卡。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1、初次报告: 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事件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同时,对初次报告的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3、结案报告: 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对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11,报告 报告内容(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

8、关信息报告卡 初步报告 进程报告(_次) 结案报告 填报单位(盖章):_ 填报日期:_年_月_日 报告人:_联系电话:_ 事件名称:_ 信息类别:1、传染病;2、食物中毒;3、职业中毒;4、其它中毒事件;5、环境卫生;6、免疫接种;7、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8、医疗机构内感染;9、放射性卫生;10、其它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等级:1、特别重大; 2、重大;3、较大;4、一般; 5、未分级; 6、非突发事件。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时间:_年_月_日 订正诊断: 订正诊断时间:_年_月_日 确认分级时间:_年_月_日 订正分级时间:_年_月_日 报告地区: _省_ 市_县(区) 发生地区: _省 _市

9、 _县(区) _ 乡(镇) 详细地点:_,事件发生场所:1、学校; 2、医疗卫生机构;3、家庭;4、宾馆饭店写字楼;5、餐饮服务单位;6、交通运输工具;7、菜场、商场或超市;8、车站、码头或机场;9、党政机关办公场所;10、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11、大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2、中小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3、城市住宅小区;14、城市其它公共场所;15、农村村庄;16、农村农田野外;17、其它重要公共场所;18、如是医疗卫生机构,则:(1)类别:公办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检验检疫机构;其它及私立机构;(2)感染部门:病房; 手术室;门诊;化验室;药房;办公室; 治疗室; 特殊检查

10、室;其他场所;19、如是学校,则类别:(1)托幼机构;(2)小学;(3)中学;(4)大、中专院校;(5)综合类学校;(6)其它。 事件信息来源:1、属地医疗机构;2、外地医疗机构;3、报纸;4、电视;5、特服号电话95120;6、互联网;7、市民电话报告;8、上门直接报告;9、本系统自动预警产生;10、广播;11、填报单位人员目睹;12、其它。,事件信息来源详细:_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_ 新报告病例数: _ 新报告死亡数: _ 排除病例数:_ 累计报告病例数:_ 累计报告死亡数:_ 事件发生时间:_年_月_日_时_分 接到报告时间:_年_月_日_时_分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 _年_月_日_时_

11、分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 _年_月_日_时_分 主要症状:1、呼吸道症状;2、胃肠道症状;3、神经系统症状;4、皮肤粘膜症状;5、精神症状;6、其它(对症状的详细描述在附表中详填) 主要体征:(对体征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 主要措施与效果:(见附表中的选项),12,报告 报告内容(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卡说明 填报单位(盖章):填写本报告卡的单位全称 填报日期: 填写本报告卡的日期 报告人:填写事件报告人姓名,如事件由某单位上报,则填写单位 联系电话:事件报告人的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本起事件的名称,一般不宜超过30 字,名称一般应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发生地,事件类型及级别等

12、 信息类别: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 突发事件等级:填写事件的级别,未经过分级的填写“未分级”,非突发事件仅适用于结案报告时填写 确认分级时间:本次报告级别的确认时间 初步诊断及时间:事件的初步诊断及时间 订正诊断及时间:事件的订正诊断及时间 报告地区:至少填写到县区,一般指报告单位所在的县区,发生地区: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如发生地区已超出一个乡镇范围,则填写事件的源发地或最早发生的乡镇(街道),也可直接填写发生场所所在的地区 详细地点:事件发生场所所处的详细地点,越精确越好。 事件发生场所: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 如是医疗机构,其类别:选择相应类别,并选择事件发生的部门。 如

13、是学校,其类别:选择学校类别,如发生学校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则为综合类学校,余类似 事件信息来源: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途径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详细来源,机构需填写机构详细名称,报纸注明报纸名称,刊号、日期、版面;电视注明哪个电视台,几月几日几时哪个节目;互联网注明哪个URL 地址;市民报告需注明来电号码等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广播需注明哪个电台、几时几分哪个节目,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指传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 新报告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病例数 新报告死亡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死亡数 排除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排除的病例数 累计报告病

14、例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病例数 累计报告死亡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死亡数 事件发生时间:指此起事件可能发生时间或第一例病例发病的时间 接到报告时间:指网络报告人接到此起事件的时间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第一例病人的发病时间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到本次报告前最后一病例发病时间 主要症状体征:填写症状的分类 主要措施与效果:选择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附表:填写相关类别的扩展信息,13,报告 报告内容(3),附表3 :职业中毒事件相关信息表 填报单位(盖章):_ 填报日期:_ 年_月_日 事件名称:_ 现场初步急救措施:1、有; 2、无 职业病报告:1、有 2、无 引发

15、中毒事件毒物名称:_ 责任单位:_ 致病因素:1、偏二甲基肼;2、有机锡;3、羰基镍;4、苯;5、甲苯;6、二甲苯;7、正己烷;8、汽油;9、一甲胺;10、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11、二氯乙烷;12、氮氧化合物;13、四氯化碳;14、氯乙烯;15、三氯乙烯;16、氯丙烯;17、氯丁二烯;18、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19、三硝基甲苯;20、甲醇;21、酚;22、五氯酚(钠);23、一氧化碳;24、甲醛;25、硫酸二甲酯;26、丙烯酰胺;27、二甲基甲酰胺;28、有机磷农药;29、氨基甲酸酯类农药;30、杀虫脒;31、溴甲烷;32、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3、职业性中毒性肝病;34、二硫化碳;35、铅及其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36、汞及其化合物;37、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