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821455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1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 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读我国江南某地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图(潜水:埋藏于地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 的地下水。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程),完成12题。 1. 从光照条件看,图示区域杂 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是 A. B. C. D. 2. 图中河流此时 A.自西南流向东北 B.水量正达最大值 C.含沙量达最大值 D.地下水补给河水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 该地可能位于 A. 武夷山区 B. 大兴安岭 C. 天山山区 D. 云贵高原 4. 该地的日期与天气状况可能分别是 A.6月8日 多云

2、 B.7 月6日阵雨 C.8 月 6日 浓雾 D.9 月9日 小雨 下图示意我国华北某市冬夏季节热岛强度(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逐时分布。 读图,完成第 5题。 2 5. 冬季 热岛强度比夏季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少 B.硬化面积大 C. 污染浓度小 D.人为释放热量多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反映了冬天的降雪对农作物越冬的影 响。据此完成 67题。 6. 该谚语最适用的区域是 A.东北平原 B. 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 鄱阳湖平原 7. 冬雪利于冬季作物越冬,其原因是冬雪: A.导致地温低,冻死害虫 B.对土壤起到保温和增湿作用 C.融化后缓解土地盐渍化危

3、害 D. 融化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读世界某区域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完成89题。 8.P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C.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 D. 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9.1 月,由 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最可能: A.一路逆水 B. 一路向东南 C. 一路向西南 D. 一路逆风 位温指干空气块被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后的温度。空气块受热时位温升高,空气 块放热时位温降低。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下图表示19792013 年 78 月 20N30N、 30 N40 N和 40N50N三个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 变化。读图完

4、成1012 题。 3 10. 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 均位温经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洋流 11. 据图可知,下列对流层顶最高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恒河平原 C.巴西高原 D.墨西哥湾 12. 地对流层顶平均位温高于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 C.距海近 D.冰雪多 水库消落带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 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m ,消落带面积为400 多km2。 读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 三峡水库对长江流域的影响是 A.增加地表径流

5、B.增加海洋水汽输送 C.植物蒸腾减弱 D.三角洲增长速度放缓 14. 三峡水库水位差异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大 B.上游地区径流季节变化大 C.库区面积广阔 D.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 15. 三峡水库最低蓄水位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1月 B.5月 C.8月 D.11月 下面地质图中,岩层切断岩层。读图,完成1617题。 4 16. 图中岩层 形成的先后的顺序是 A. B. C. D. 17. 在图示岩体中最可能发现 A.化石 B.煤炭 C. 盐矿 D.有色金属矿产 气象上将夏季之后连续5日的日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 10视为进入秋季。下图为我 国部分省会城市常年入秋时间和秋季

6、长度统计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 读图可知 A.长江三角洲比东北平原入秋时间晚 B.同一天入秋的城市纬度基本相同 C.入秋时间随纬度升高而渐晚 D.云贵高原秋季比华北平原短 19. 表中各城市: A.呼和浩特纬度最高,入秋时间最早 B.贵阳森林覆盖率高,故秋季长 C.北京秋季多受高压控制,晴天多 D.成都秋季受冷锋影响,多雨 20. 对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鹊南翔”中的现象解释正确 的是: A.秋季我国多数地区盛行东南风,风力强劲 B.立秋以后,我国各地昼短夜长,天气转凉 C.我国多数地区秋季日平均气温低于0,露变为霜 D.我国北方地区秋季气温低,食物减少,候

7、鸟南迁 读我国某流域示意图,完成2122题。 5 21.该流域水资源的主要供给 方式是: 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 A. B. C. D. 22. 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是: A.上游增修水利工程,增加储水量 B.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畜牧业比例 C.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 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增加来水量 苏丹港位于红海边上,为天然良港,是苏丹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港区前是成片的珊 瑚礁,刚好把深海区和浅海区分隔开。港池(港口内供船舶停泊、作业、驶离和转头操作用 的水域) 和航道大部分为人工疏泼形成。下图示意苏丹港码头及港池分布。读图, 完成 2325 题。 23. 图中珊瑚

8、礁对港区的主要作用是: A.缓解海水中的盐分对海岸的侵蚀 B.降低地震对海岸的破坏程度 C.削弱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D.利于近岸泥沙淤积,扩大陆地面积 24. 港池和航道底层的泥沙主要来自: A.周边沙漠 B.珊瑚礁剥落 C.河流沉积 D.洋流 6 25. 钻探发现主码头所在地的地层多为石灰岩,由此可推测该地: A.海岸线一直向陆地一侧推进 B.地下水位较深 C.石灰岩地层为地壳下沉形成 D.地层承重力弱 读某区域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2627 题 26图示板块中面积最小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 27. 图中板块边界为 A.海沟 B.海岭 C.造山带 D.消亡边界

9、呼伦湖地处我国半干早地区的高纬度地带,面积变化非常大,湖水经东北部河流流出. 湖泊东部有大面积的沙丘。读图,完成2830题。 28. 形 成 图 中 湖 滨 沙丘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作用B. 流水搬运作用 C. 风力堆积作 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29. 下 列有 关湖泊东部沙丘形态特征的推测,合 理的是: A.东侧坡度陡,西侧坡度缓 B. 东侧坡度缓,西侧坡度陡 C.越靠近呼伦湖. 坡度越陡 D.越靠近呼伦湖,坡度越缓 30. 若在该地区大力开发滑沙入湖旅游项目,则该旅游活动对沙丘影响最明显的季节及具体 7 影响是: A.冬季,使沙丘高度增加 B.夏季,使沙丘高度增加 C.冬季,

10、使沙丘高度减小 D.夏季,使沙丘高度减小 二、主观题(两大题,共计40 分) 31( 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碱淖位于我国第一产媒大县一神木县西北部,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是我国 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目前湖水面积已缩小近半。下图为红碱淖示意图。 (1)指出红碱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分析湖泊面积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6 分) (2)推测红碱淖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原因。(6 分) (3)为避免干涸,红碱淖流域应采取哪些合理应对措施?(8 分) 32 (20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线 (狭义 ) 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一般而言,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

11、因 素,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国环境的影响大,其基面气温 等地理要素与相同海拔自由大气差异大。研究表明, 山体基面高度和面积与山体效应强度存 在一定的关系。 下图为 38N某山地地区理想状态下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剖面图,区域内的山 体效应较明显,内部与东西侧的林线高度差异较大。 8 (1) 指出图示区域山体基面的高度和面积与山体效应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6 分) (2) 该山脉在38N附近西侧沿海地区的树叶具有叶片不大或呈尖刺状且坚硬、常有茸毛的 特征。分析形成其特征的原因。(6 分) (3 推测林线在图示区域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8 分) 9 高三地理答案 一、

12、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B D D B D C B D B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A B D B B B D A C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A C C A D C B C A D 二主观题(共计40 分) 31. 答案 : (1)陆地内循环(2 分) 。湖水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地处季风气候区的边缘地带,主 要补给水源是夏季风降水形成的时令河和湖面降水,以及稳定的地下水补给。(4 分) (2)自然原因 : 气候干旱,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

13、。人为原因: 人口增多,生活用水 量增大;农业规模扩大,灌溉用水增多,入湖水量减少;采矿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大量 消耗水资源;跨省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利用协调困难。(6 分) (3)控制农业规模;改进灌溉技术;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跨流域引水、补水;协调上下 游水资源利用量。 (8 分) 32. 答案: (1) 关系:呈正相关。(2 分) 原因: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基面高度海披越 高,降水稀少,空气越稀潭,基面面积越大,基面接收的大用辐射越多,若面上的气温高于 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山体效应明显(4 分) (2) 该地区夏季气温高,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树叶为减少水分蒸腾而具有叶 片不大或呈尖刺状且硬、常有茸毛的特征。(6 分) (3) 规律:山体内部林线分布商于山体外部;山体外部否侧林线高度高于东侧,(2 分) 原因: 内部山体数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林线较高; 西侧距海洋 ( 大平洋 ) 较近且是西风 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林线较高:东侧位于香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受冬季风的影响大, 气温低,林线较低。(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