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882122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选)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选)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选)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认定考试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共10分 每题1分)( )1、执业医师经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取得麻醉药品与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 )2、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3、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后,才可为病人、本人及家属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4、盐酸哌替啶针剂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5、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医生应在病历或专用病历上记载疼痛控制情况和药品的名称、用法、数量。( )6、使用麻醉药品针剂

2、与贴剂的患者,在再次来取药时必须将空安瓿与用过的贴片交回。( )7、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达到0;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小于3次。( )8、镇痛三阶梯原则提倡应选择口服给药途径,尽量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 )9、镇痛治疗应 “按需”给药(即在疼痛时才给药),而不是按时给药(即有规律的定时给药)。( )10、吗啡控缓释制剂可避免瞬间血药浓度高峰的形成,癌症患者按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不易成瘾。二、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空1分)1.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为门急诊患者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 ( )A.一日常用量 B.三日常用量 C.

3、七日常用量 D.一次常用量2.医疗机构应建立各部门参加的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机构,其负责人应为 ( )A.医院负责人 B.分管负责人 C.医务科长 D.药剂科长3.何种麻醉药品注射剂不宜长期用于癌症疼痛和其他慢性疼痛治疗( )A.盐酸吗啡 B.罗通定 C.磷酸可待因 D.盐酸哌替啶4.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以下哪级医师可在其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A.主治医师 B.住院医师 C.执业医师 D.经考核合格并被授权的执业医师5.下列哪种药品不适用于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管理? ( )A.芬太尼 B.美沙酮 C.阿托品注射液 D.盐酸哌替啶

4、6.医疗机构应对麻醉药品处方单独存放,至少保存 (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7.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仅限于哪级以上医院内使用 ( )A.一级以上 B.二级以上 C.仅为三级 D.全部合法的医疗机构8.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还真建立随诊或复诊制度。复诊或随诊间隔为 ( ) A.两周 B.一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9.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为住院病人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 开具,每张处方为 常用量 ( )A.逐日 一日 B.逐次 三日 C.逐次 一日 D.逐日 一次10.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有效

5、期为 (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半年11.下列那种药品是阿片类拮抗药,可用于解救阿片类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 ( ) A.阿托品 B.纳洛酮 C.纳曲酮 D.美沙酮12.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 )A.一日常用量 B.三日常用量 C.七日常用量 D.十五日常用量1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的专用处方颜色为 ( )A.淡红色 B.浅黄色 C.浅绿色 D.白色14.WHO将哪一种药物的用量作为衡量各国癌痛改善状况的重要指标?( ) A.吗啡 B.美沙酮 C.芬太尼 D.盐酸哌替啶15.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医务人员为了医疗需要携带少量麻醉

6、药品和精神药品出入境的,应当持有哪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携带药品证明?( )A.国家级 B.省级 C.市级 D区级或县级16.以下哪种不是同一类镇痛药?( ) A.可待因 B.吗啡 C.芬太尼 D.布洛芬17.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经哪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A.国家级 B.省级 C.所在地区市级 D.区级或县级18.按照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07年版),下列哪种药品属第一类精神药品?( )A.三唑仑 B.地西泮 C.巴比妥 D.艾司唑仑19.医疗机构在麻醉、精神药品发现如

7、下哪种情况,不需立即报告所在地卫生主管部门、 公安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A.运输被抢 B.验收时破损 C.保管被盗 D.骗取或冒领20.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中规定:医疗机构根据需要设置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周转库应( )A.每天结算 B.每周结算 C.每月结算 D.每季度结算21.麻醉药品只限用于( )A.癌症止痛的需要 B.临床手术的需要 C.戒毒的需要 D.医疗和科研的需要22.关于麻醉药品专用处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处方右上角有麻醉药品专用标志B.麻醉药品处方按天装订,单独存放C.方保存一年D.行专册登记23.关于WHO专家委员会对药物依赖性的定

8、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B.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C.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D.均发生耐受性24.以下属于麻醉药品的是( )A.氯胺酮 B.羟考酮 C.麻黄素 D.哌醋甲酯25.下面有关急性疼痛有描述错误的是( )A.急性疼痛是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B.急性疼痛通常与明确的损伤或疾病有关C.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创伤烧伤后疼痛、分娩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D.急性疼痛通常是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26.阿片类药物术后应用时估计起始剂量的最佳方法是( )A.

9、首次剂量加倍B.大剂量冲击C.小剂量静脉滴定D.常规剂量27.不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的是以下哪项( )A.呼吸次数减少(8次/分)和/或潮气量减少、潮式呼吸B.紫绀、针尖样瞳孔、嗜睡状至昏迷、骨骼肌松弛、皮肤湿冷C.有时可出现心动过速和高血压D.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深昏迷、循环衰竭、心脏停搏、死亡28.不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解救治疗原则的是( )A.进行气管切开 B.呼吸复苏C.建立通畅呼吸道,辅助或控制通气D.使用阿片拮抗剂29.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A.便秘 B.呕吐 C.癫痫 D.呼吸抑制 30.以下有关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10、 )A.阿片类药物是治疗中、重度疼痛的常用药物B.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痛安全有效C.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在所有慢性非癌痛的患者中,随时可采用阿片类镇痛药物D.长效阿片类镇痛药较少产生较高的血浆峰浓度,因此可减少患者觅药的中枢机制,较少产生正反馈31.下列是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出现中度以上疼痛应早期、少量应用,经常根据病情调整剂量。B.疼痛加剧时既要增加单次药物剂量,也要增加给药次数。C.接受即释吗啡治疗者可于睡前将剂量加倍,以防痛醒。D.控释片在应急时可碾碎使用32.对癌症患者应重视其( )系统的检查。 A.血液系统 B.骨骼系统 C.神经系统 D.心血管系统 3

11、3.对哌替啶不正确的叙述是( )A.代谢产物是去甲哌替啶 B.止痛强度为吗啡的10倍C.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 D.去甲哌替啶的半衰期为12-13小时34.不符合癌症疼痛药物治疗原则的是( ) A.无创用药 B.随时给药 C.按阶段给药 D.个体化给药3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大多出现于用药的初期B.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则常发生于长期持续用药一段时期后C.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D.对干扰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主要障碍因素是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高度成瘾性36.以下哪种疼痛是防止组织伤害的有益因素和信号( ) A.慢性非癌痛 B.急性疼痛 C.慢性疼痛 D.神经病理性疼痛37.除下面哪项之外,其它情况都是由于对阿片类药物镇痛和成瘾方面教育不够所造成的( )A.以镇痛和成瘾等观念的误解B.担心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的药物滥用或成瘾C.担心阿片类药物的流弊D.担心不能获得足够量的阿片类药物38.关于多模式镇痛的描述,下面哪项与之无关( )A.采用多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B.可以在获得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C.只有对阿片类药物耐受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D.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在多模式镇痛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 应,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39.有关WHO三阶梯用药的描述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