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14673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月考高一 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A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B 封建社会政治腐败C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D 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2.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

2、的“变异”主要是指()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朝()A 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 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C 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D 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4.公元前538年,楚国令尹子木整顿田制和军赋,创立了“量入修赋”的制度,即根据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 井田制度趋于瓦解B 宗法观

3、念渐趋松弛C 分封秩序陷入混乱D 礼乐文化不复存在5.“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钱穆国史大纲)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 天子赐予的井田B 因军功受赏的土地C 租种的诸侯土地D 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6.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A 曹魏B 唐代C 宋代D 明清7.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A 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B 执行“不抑兼并”的

4、土地政策C 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D 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8.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B “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C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D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9.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 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B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C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10.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

5、范尔霖。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 1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12.观察下图,中国人民银行为纪念海南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发行的纪念金币。该金币应发行于( )A 1999年B 2000年C 2004年D 2008年13.下表为19131936年中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对下表的分析不准确的是()A 上表

6、反映出该时期民族工业还很弱小B 上表反映出民族工业总体上增长缓慢C 上表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增长D 上表反映出民族制造业比较发达14.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A B C D 15.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 沿海开放城市B 沿海经济开放区C 经济特区D 内地开放城市16.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

7、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扩大了商品市场 冲击了自然经济 便利了列强侵略 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A B C D 17.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运用立法手段实现共同富裕着力增加就业以扩大社会购买力 缩小贫富

8、差距以缓和社会矛盾A B C D 18.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向。这表明了()A 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B 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C 罗斯福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D 罗斯福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19.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重新高涨,迎来所谓“新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主要得益于( )A 国家干预,全面调控B 市场调节,保护竞争C 削减开支,紧缩货币D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20.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

9、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 恢复银行信誉B 鼓励建立工会C 加强社会保障D 调整劳资关系21.对20世纪70年代初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各国以立法和制度保障公民的社会福利B 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各国纷纷出台经济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D 各国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22.某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出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以下关于这些办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 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

10、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 造就了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C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概念,与罗斯福的新政措施相一致D 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23.某国际经济组织称,已向莫桑比克批出5000万美元贷款,以增加该国的食物供应及改善人民的营养。该笔贷款将由国际发展协会批出,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还有()A 提供技术援助B 减少贸易壁垒C 稳定国际汇率D 调解贸易纠纷24.“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

11、构想。”材料中所说的改革的情况是指 ()A 斯大林改革B 赫鲁晓夫改革C 勃列日涅夫改革D 戈尔巴乔夫改革25.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 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 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 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 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26.1921年的一份苏俄文件写道:“海军和红军中的不满情绪几乎同农民一样激烈,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主要由从家乡农村传来的消息而郁积起来,家乡农村常常给他们捎来关于农村经济危机的坏消息。”后来这些不满情绪初步得以化解

12、的办法之一是()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 推行农业集体化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 实行余粮征集制27.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 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 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2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两人执政期间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对苏联的共同作用不包括()A 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B 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C 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D 改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29.读下图漫画,下列阐释错误

13、的是()A 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B 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C 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D 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30.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该领导人是()A 斯大林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这种经济形态

14、有何突出特点?(3)如何看待这种经济形态的利与弊?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材料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材料三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材料四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3)我国全面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试说明理由。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晚清时期,近代铁路传入中国,对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人对修筑铁路观点的变化,说明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