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8811719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0-2021学年度长江中学10月份月考卷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

2、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3“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5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

3、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6“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7商朝中期以前,兄弟之名先后骈列,并无上下贵贱之别。但到了商朝晚期,有“少子辛,辛母正后,故立辛为嗣”的记载。(见史记殷本纪)这种变化可说明A

4、“家天下”局面形成B外戚势力开始萌发C嫡长子继承制确立D父死子继成为定制8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9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10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5、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1管仲认为:“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君臣、上下、贵践皆从法,此为大治。”从今人的视角看,管仲的“法治”实际上是A“法治即为民治”B强调“依法治国”C“反对特权等级”D“法制下的人治”12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会盟的过程中达成了部分一致。如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中的“毋忘宾旅”“毋遏籴”;公元前579年,晋楚会盟中的“交贽往来,道路无壅”;公元前562年,在齐、鲁、晋、宋等国会盟中的“毋蕴年”“毋壅利”。这反映出当时A各诸侯国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各诸

6、侯国政府致力垄断商业经营活动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D发展商业成为部分诸侯国的重要共识13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D强调无为而治14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ABCD15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

7、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C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16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17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C郡县制与封国制

8、的有机统一D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结合18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甚大。”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1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 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C封建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20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指A皇

9、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21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22汉朝时期,政府对边疆请求”内附”的游牧民族采取容纳政策,让他们进入长城以内的指定地区居住,并让其上层人物继续统领部众。这种政策A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B改变迁入民族的生活方式C实现了边疆地区永久和平D使民族间的差异逐渐消失23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

10、体现了董仲舒A民贵君轻的思想B无为而治的主张C君权神授的思想D重本抑末的主张24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25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郡“度田”,触及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引起了叛乱,东汉政府只能与之妥协。自此西汉中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此事造成东汉时期A田庄经济逐步形成 B地方割据势力产生C小农经济极度衰退 D流民问题不断

11、出现26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7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这一举措A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28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该制度A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

12、B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C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D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29春秋中期以前,工商食官。春秋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者和商人大量出现,他们或“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或“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这种变化A巩固官营工商业的统治地位B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形成D改变了士农工商的次序30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国家。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由此可知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B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C楚国“不服周”

13、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材料分析题31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死在必须,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14、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材料三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决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随意推者也。不待始皇并天下,而文物之道尽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西周制度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