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8811347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皖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皖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皖江2020 届高三第五次联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 , 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8 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 ,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说,“中 国于各种学问中 , 惟史学为最发达; 更学在世界各国中 , 惟中国为最发达”。 重视 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 代对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现中华民

2、族伟大复兴征程上, 史学研究 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史学何为 ?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为文明的发展提 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 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 , 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 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 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 , 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 世纪以来 , 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 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夏鼐、白寿彝、刘大年等。郭沫若先生 以求真、求是

3、和经世为宗旨, 怀着“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把古文字 学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 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开碎了中国史学研 究的新天地, 成为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白寿彝 先生有感于中国缺少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历史的大规模历史著作, 召集全国史学研 究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用 20 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套12 卷、22 分册、 约 1400 万字的中国通史 , 充分反映了 20 世纪中国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被称为“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这些重要史学成果的取得表明, 坚持唯物史观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立足中国国情 , 始终是当代中国史学最鲜明的特征。

4、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流积极健康,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一些碎片 化、片面化、表面化现象 , 漠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 , 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怀。 更有 甚者, 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 些错误思潮是对历史的扭曲, 是对史学经世致用的滥用。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什 么?我们所倚重的历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历史研究者不能做时代潮流的冷眼旁 观者,更不能逆流而动,而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 通古今之变 化,发思想之先声。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 研究, 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伟

5、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上, 反观人类历史 , 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 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 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 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 只有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 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 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 国史学研究要以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 努力推出具有中 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在实现中华民 族

6、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 也不会缺席 , 必将有更大作为。 ( 摘编自高翔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2019 年 11 月 4 日人民日报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 梁启超先生认为史学是中国最发达的学问, 中国是史 学最发达的国家。 B.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为文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便是“史学何 为”这一问题的答案。 C.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好传统,“述往事, 思来者”应是中国当代及以后史 学研究者的共同追求。 D.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 灾荒史、医疗史等研究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 怀和经

7、世致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运用比喻和引用 , 由古及今 , 自然提出“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 发挥 更大作用”的观点。 B.文章以郭沫若和白寿彝的著作为例, 有力地论证了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文章既肯定了我国当代史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论证全面 客观, 体现出辩证思维。 D.文章站在时代的高度 , 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为 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 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

8、历史结 论, 从面认识人类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史学家。 B.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中国通史是当代老一辈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 历史、服务现实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具有独创性。 C.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前史学研究两种最为严重的错误思潮, 扭曲了 历史事实 , 滥用了经世致用 , 违背了时代潮流。 D.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 有助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从对历史的 深人思考中汲取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 新

9、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 互联网也获得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 空间。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下, 智慧社会概念应运而生。 相比之前的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社会不仅扩充了外延提升了内涵, 更从顶层设计 角度, 为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要求和目标。在范围上 , 智慧 社会的涵盖范围更广 , 不仅城市和工商业,农村、农业同样可以享受生产生活效 率的提升。在运行上 , 智慧社会更强调在科技支撑下的创新系统协同, 生产、 生活、 治理、服务将更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在规制上, 智慧社会更强调顶层设计、基 础数据的互联互通 , 强调整个社会数据、标准、技术的共建共享。 我国

10、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 接入互联网 25 年来, 我国不仅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 互联网产 业发展速度和成果转化能力也让世界瞩目。各地在智慧社会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探 索和试验 , 如杭州市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 着力打造智慧社会的杭州样本。 ( 摘编自王静文我国拥有构建智慧社会的强大基础和能力) 材料二 智慧社会是继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社会状态, 是以不断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 的新型社会。智慧社会建设内容涉及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两

11、大板块。 数字农村是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问题是智慧社会建 设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当前要在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方面下大气力。对 此,国家刚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已经作出具体规划部署。重点任务 包括: 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 , 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 给, 等等。这一切无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令人振奋的伟大举措。 数字城市是以城市现代化发展、 智能化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数字经济 发展为支撑 , 以城市经济社会和时空动态数据的有效挖掘、处理、融合、应用为 重要手段的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各地动力强、决心大, 然 而由于不同

12、区域和规模城市的齐头并进, 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建设 名称各不相同,有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等, 但欠缺统筹协调的技 术标准与规范。 ( 摘编自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社会 材料三 建设智慧社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一环, 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的重要基础。其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过去一段时间 , 我国智慧公共服务主要采取分散建设方式, 这在初始阶段有利于 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但是, 随着智慧公共服务进入深入发展、高质量发展阶 段, 分散化建设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例如,分散的智慧公共服务系统彼此 之间没有连通 , 数据难 )以共享交换

13、,导致运营成本增加, 并给人民群众带来诸多 不便。建设智慧社会 , 亟须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不仅有 助于推动智慧公共服务深入发展,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便捷化, 而且有助于 推动监管信息共享 , 提高监管效率。 当前, 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人民群众在就业、 教育、医疗、 居住、养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社会建设应从社会发展全局 出发加强顶层设计 , 构建起以东促西、 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新格局 , 为解决发展 不平衡问题提供契机和动力。农村贫困地区可以依托智慧社会建设, 利用信息技 术补齐发展短板 , 消弭城乡数字鸿沟、区域数字鸿沟

14、。 智慧社会建设在大大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便利程度的同 时, 也给公民个人权益保护带来一些隐患。智慧社会建设之所以能够带来便利, 主要得益于对海量数据的有效获取、高效利用, 其中含有大量个人信息。在数据 高度共享的智慧社会 , 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或不当利用, 就会给个人权益乃至社 会秩序带来危害。所以,建设智慧社会必须同步加强相关法治建设, 特别是要有 效保护个人信息。要把保障公民个人权益放在智慧社会建设首位, 认真执行网络 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 对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 ( 摘编自姚志伟、马宁智慧社会让生活更美好) 4. 下列关于“智慧社会”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 -

15、项是(3 分) A.智慧社会概念的诞生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及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的驱动分不开。 B.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相比 , 外延扩充了 , 内涵提升了, 并且在范围、 运行、规制 等三个方面均有所不同。 C.智慧社会是一种高级社会状态, 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解决经 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D.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内涵丰富 , 覆盖面广 , 其内容涉及数字城 市和数字乡村两大板块。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 - 项是(3 分) A.我国不但是智慧社会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更是坚定的实践者 , 各地的探索 和试验颇

16、富成效。 B.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打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作出具体规划部署, 有 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C.作为智能化、现代化的城市系统, 数字城市的目标是城市现代化发展、智能化 综合治理与公共服务。 D.采用分散建设方式曾有利于智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 但发展质量不高 , 随着时 间推移弊端日益显露。 6. 如何推动智慧社会建设 ?请结合材料二、三加以概括说明。(6 分) (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79 题。 剪纸王 孙博 元旦的午后 , 枫城风雪交加。 北面文化中心大堂内挤满了人, 温暖如春。这里正在 举办加拿大青少年剪纸大赛,参赛者有100 多人, 分成大、中、小学三个组别。 大学组压轴上阵 , 共有 30 多个选手。随着主持人宣布比赛题目为“年年有余” 后,大家争分夺秒地忙碌起来。 20 分钟左右,牛犇第一个交卷。作品质量和所用时间, 都大大出乎评委所料。牛 犇正在读大学二年级 , 是滑铁卢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的高材生。其他选手都在规 定的半个小时才交卷,还有几个根本没能完工。最终, 五个评委一致决定给牛犇 打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