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8802516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讲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7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人脑的高级功能()学生用书P189)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2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弧(解惑)(1)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2)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概念:未兴奋区的电位。特点:外正内负。产生原因:由K外流引起。(2)动作电位概念:兴奋区的电位。特点:外负内正。产生原因:由Na内流引起。2局部电流(1)膜

2、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传导。(2)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区域向未兴奋区域传导。3兴奋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自然情况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双向的吗?提示:不是,是单向的。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下图)解惑)(1)突触小体不属于突触的结构。(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四、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中枢的功能2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连一连1(必修3 P17图21改编)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1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B图2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C图3可表示

3、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1、2、3表示答案:C2(必修3 P22基础题T2改编)“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A大脑、脊髓、脑干B大脑、脑干、小脑C小脑、脑干、大脑 D大脑、小脑、脑干答案:D3思维诊断(1)判断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叙述(2016北京海淀区模拟T3D)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2)判断下列有关

4、兴奋产生、传导与传递的叙述(2015高考山东卷T4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突触包括突触小体和突触后膜。()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3)判断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2016山东济宁期末T10B)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位于大脑皮层的

5、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考点一透析反射和反射弧学生用书P1901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甲: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乙

6、: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膝跳反射的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构成,而效应器则是由_构成。(2)膝跳反射反射弧中有_种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_中。(3)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中,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要受高级神经中枢_的控制。(4)在A处施加适宜的刺激引起屈肌收缩_(属于、不属于)反射。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2)两脊神经节(3)脊髓大脑皮层(4)不属于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

7、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而中间神经元和运动(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中,构成灰质。(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

8、,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1.(2016四川绵阳市二模)如图为某一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简图,若在P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其中甲为肌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乙为效应器B丙神经元的细胞体通常位于脑或脊髓中C刺激后神经冲动的方向为丁戊乙D肌肉将发生收缩,该反应称为反射解析:选B。图中共显示三个神经元,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甲是效应器,乙是感受器。P点受到刺激后,兴奋将沿丙传到甲,甲会发生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一般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2(2016山东日照市期末)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

9、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BC D答案:A正确理解反射(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都不属于反射。(2)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考点二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学生用书P1911传导过程过程:局部电流未兴奋部位电位变化。结果:已兴奋部位恢复原来的静息电位状态。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

10、)曲线表示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X处受到刺激时,电表测得的电位为_,此时电表会发生_的偏转。(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内电流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

11、_。(3)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_电极处,此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为_。(4)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主要是_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答案(1)动作电位两次方向相反(2)ab(3)b正电位变为负电位(4)Na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原理(1)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静息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动作电位测量: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2)指针偏转原理图下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成因分析1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

12、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选A。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处外负内正,则乙处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域外正内负,则是K外流所致。2(2016湖南长沙一中、师大附中等六校联考)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

13、主动运输方式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bc。由图可知,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只影响动作电位的峰值;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的,与K浓度有关。由图分析可知,若细胞外液Na浓度过低,则动作电位可能无法产生。易错点1兴奋产生和传导中Na、K的运输方式辨识不清点拨(1)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2)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故属于协助扩散。(3)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易错点2误认为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相同点拨(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静息电位和膜电位的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